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并发症中,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病例不多见,有报道表明:食管癌术后发生率为0.9%,贲门癌为2.5%。及时诊治该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1992-1998年间我院收治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磁吻合技术(magnetic compressive anastomosis, MCA)原理,建立一种应用于腹腔大血管部分切除后可快速完成人工血管置换的磁性装置并观察效果。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交犬16只,雌雄不限,按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 IVC)部分切除后进行人工血管置换吻合方式不同,随机分为MCA组与手工缝合(manual suture, MS)组,每组8只。比较MCA与MS技术吻合效果,观察两组吻合时间、术中吻合口渗漏血情况、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检查血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MCA组血管吻合耗时(6.25±2.25)min,短于MS组的(27.32±5.12)min(P<0.001);MCA组术中吻合口无渗漏血发生,MS组有4例出现渗漏(P=0.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X线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MCA组吻合口血流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MS组术后4~12周时共发现3例吻合口轻度狭窄并发症(P=0.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A组较MS组血管壁各层有较好衔接,吻合口炎性反应轻微。结论磁性人工血管置换装置提供了腹腔大血管切除后可应用的一种简单、快速、吻合效果可靠的快速人工血管置换方法,能够减少因传统缝合技术与材料导致的吻合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探讨机械吻合在食管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 1 991年 6月至1 998年 6月 ,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 682例的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机械吻合 388例 ,手法吻合 2 94例 ,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 1 .80 % ( 7/388)、3.0 6% ( 7/2 94) ,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0 .77% ( 3/388)、1 .36% ( 4 /2 94) ,食管残端癌细胞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 0 .2 6% ( 1 /388)、1 .0 2 % ( 3/2 94)。结论 机械吻合方法操作简便 ,吻合可靠 ,手术时间短 ,较之传统的手法吻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更为简便、稳定、存活率高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供、受体手术均双人操作,整体切取供体节段小肠,术中原位冷灌注,4 ℃ UW液保存;受体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带供体小肠的腹主动脉补片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术中经受体左肾静脉行供体特异性输血,利用Cuff套管技术将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肠近端结扎,远端外置.结果 建立小肠移植模型60次,动脉、静脉吻合时间分别为(20±5)min和(2±1)min.52只存活超过3 d,存活率为86.7%,平均存活(16±9.4)d,最长存活时间为45 d.结论 科学统筹、供体特异性输血和血管吻合技术的改良能建立更为可靠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影响 ,预防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方法 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 ,术后一周内吻合口局部应用bFGF(实验组 ) ,并与生理盐水组对照。两组术后不同时期分别取材行光镜、电镜观察及羟脯氨酸含量分析。结果 bFGF能显著促进胆肠吻合口粘膜上皮愈合过程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收缩 ,减少瘢痕形成。结论 吻合口局部应用bFGF是预防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一种有效措施 ,其机制与bFGF能够①促进创面巨噬细胞增生、活化 ;②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③促进伤口收缩 ;④促进释放胶原酶以及引流吻合口粘膜下少量渗出胆汁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5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肿瘤切除后经食管床食管胃吻合术,术后效果良好,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及心肺并发症,认为该本式使胃代食管更接近食管的解剖和生理,减轻了胸腔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方法制作大白兔舌后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动物模型的有效性,并探索磁控舌骨牵引手术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2只成年雄性实验用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动物颏舌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溶液0.4 mL(10 U),构建舌后坠OSAHS动物模型,对照组动物颏舌肌内注射生理盐水0.4 mL。设计并3D打印可装载钕铁硼内磁体及外磁体的聚丙烯酸酯外壳,建模成功后在实验组动物舌骨上固定内磁体装置,术后10 d实验组动物佩戴装载外磁体的聚丙烯酸酯颈托。应用动脉血氧检测仪测量建模前后及佩戴颈托前后实验组动物股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aO2)及颏舌肌注射前后对照组动物股动脉SaO2,多层CT平扫测量两组动物上气道最窄处直径。结果 实验组动物颏舌肌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后5 d逐渐出现活动减少,呼吸费力及口唇、耳缘青紫等低氧血症表现,体质量由(3.72±0.21)kg下降至(3.40±0.20...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自1961年~1991年7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1965例,术后发生食管胃大动脉瘘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7岁~66岁。食管中段癌3例,下段癌5例,贲门癌2例。食管胃弓下吻合7例,弓上吻合3例。2例术前钴60放疗,1例术后放疗。出血发生于术后10~57d。10例均死亡。讨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食管胃大动脉瘘是少见的致命性并发症。迄今国内文献报告24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利用自体肝镰状韧带补片加固胰肠吻合的方法和经验。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对6例质地脆弱的胰腺残端,术中利用自体肝镰状韧带制成补片加固行胰肠吻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腹腔引流液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胰肠吻合口漏。结论肝镰状韧带补片加固法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对于质地脆弱的胰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变化,探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方法 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分别于术后3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Verhoeff's染色,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粘膜下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结果 胆肠吻合愈合过程延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胆道粘膜上皮修复较差,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愈合后粘膜下胶原纤维过度沉积,改建较差。结果导致瘢痕增生,吻合口狭窄。结论 胆肠吻合愈合方式属于过度愈合,其原因与胆管壁组织构筑、胆汁刺激作用及肠胆返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改进血管重建,简化手术操作,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三袖套法行血管重建:供体肠系膜上动脉所带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分段由Cuff套管袖套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由Cuff套管袖套吻合.结果共进行移植30例,成功27例,手术成功率90%.供体手术平均耗时(42±5)min,供肠修整耗时(3±1)min,受体手术耗时(65±10)min,热缺血0min,冷缺血(32±3)min,三次套管共耗时(10±1)min,总手术耗时(160±10)min.结论严格保护供肠与应用三袖套法重建血管,有助于快捷地建立简便稳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大鼠节段性原位小肠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2.
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运用 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19篇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年龄≥60岁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60岁者,合并OR值为0.50(95% CI:0.33~0.76,P<0.01);男性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合并OR值为2.17(95% CI:1.38~3.42,P<0.0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cm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距离>7cm者,合并OR值为1.79(95% CI:1.37~2.35,P<0.01);术前接受新辅助放疗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于未进行新辅助放疗者,合并OR值为3.66(95% CI:2.19~6.09,P<0.01);吻合器吻合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手工吻合者,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OR值为0.70(95% CI:0.47~1.05);术前患有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无糖尿病者,合并OR值为3.16(95% CI:2.27~4.39,P<0.01);Dukes分期A、B期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C、D期患者,合并OR值为0.61(95% CI:0.45~0.83,P<0.01);恶性度低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恶性度高者,合并OR值为2.15(95% CI:1.47~3.15,P<0.01);预防性造瘘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未进行造瘘者,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OR值为0.39(95% CI:0.14~1.05);急诊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择期手术者,合并OR值为0.27(95% CI:0.13~0.56,P<0.01).结论 年龄≥60岁、男性、糖尿病、术前新辅助放疗、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cm、Dukes分期C、D期、肿瘤恶性程度高及急诊手术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胃近端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病因及治疗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充分有效的引流,广谱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全身支持、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的平衡等治疗措拖。保证了患者的康复,无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国产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国产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直结肠端侧吻合治疗 8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 ,并对临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87例中肿瘤下缘距肛门≤ 6cm者 39例 ,≤ 8cm者 48例。肿瘤切除后剩余直肠端长 3.1cm ,平均 1 .3cm。术后盆腔复发 5例 (5 74% ) ,吻合口狭窄 3例 (3 45% ) ,吻合口漏 2例 (2 3% ) ,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采用国产吻合器行直结肠端侧吻合低位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操作简单安全 ,费用低廉 ,吻合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适合应用于胆总管探查术的胆道支架,探讨其植入到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镁合金AZ 31B制备胆道支架。将实验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建立犬急性梗阻性黄疸模型,4d后胆总管直径增宽至约6mm为建模成功。实验组在胆道内放置镁合金胆道支架,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对照组则单纯行应用探条扩张胆道狭窄处,并行胆道一期缝合。观察各组死亡率以及胆漏的发生率;于建模前及探查术前、术后1月、3月留取相应样本行镁离子浓度、肝功能检查;定期B超观察胆管狭窄情况;分别在探查术后1月、3月留取胆管组织标本,观察胆管的愈合情况及Masson染色观察吻合口组织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犬血液、粪便以及肝脏、心脏、脑和肺等器官中的镁离子浓度接近,实验组尿液中的镁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胆漏发生率分别为0%、16.7%,死亡率分别为16.7%、33.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建模前、胆总管探查术前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胆总管探查术后1月、3月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胆总管探查术后1月和3月行B超检查提示实验组胆管通畅程度良好,无狭窄表现,而对照组胆管出现进行性狭窄,胆总管狭窄以上胆管明显扩张。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胆总管探查术后1月、3月时,肉眼观察见胆管吻合口愈合良好;镜下观察实验组较对照组黏膜下胶原纤维沉积较少,新生肌纤维较多,管壁增厚较轻。结论镁合金胆道支架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良好的支撑及可降解性能在胆道探查手术及胆道良性狭窄的治疗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 ,阐明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方法 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 ,分别于术后 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透射电镜 (TEM )、扫描电镜 (SEM)观察 ,并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细胞外胶原容积密度 (ECVD)变化。结果 胆道粘膜上皮修复较差 ,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 ,持续存在于整个愈合过程 ,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结果导致瘢痕性挛缩 ,吻合口狭窄。结论 肌成纤维细胞是导致胆肠吻合口瘢痕性挛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报告1994年6月至1996年2月间对45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左前外侧开胸上胸段食管内翻拨脱,食管床全胃移植颈部吻合术。手术切除率100%,手术吻合口瘘发生率6.6%(3/45),喉返神经损伤2例,左下肺感染2例,无手术死亡。同其它手术方法比较具有相对简单,对心肺功能影响小,严重并发症少,而且能达到全食管切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李某,女,58岁,以间断性黑便1年于1993年5月10日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第3次住我院内科治疗。23年前因假性胰腺囊肿行内引流术。查体:T36.7℃,P 82次/min,BP15/10kPa,皮肤粘膜苍白,心肺正常,上腹轻压痛,但未扪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一),血色素3.2g,红细胞1.1×10~(12)/L,白细胞3.7×10~9/L,出血时间3min,血小板70×10~9/L,大便潜血(++++)。经输血止血等处理,时轻时重。纤维内窥镜检查结果为“萎缩性胃炎”,全消化道钡透提示“小肠远段有狭窄”。内科治疗无效于6月28日在硬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手术见距回盲部80cm处,小肠狭窄,肠壁苍白增厚。该狭窄以上30cm及以下肠腔内有大量积血,近段小肠空虚,原小肠胰腺囊肿吻合口通畅。因此,以狭窄为中心上下各切除25cm,小肠行端端吻合。剖示切除段小肠见腔内陈旧性积血,粘膜有3处0.5cm浅表溃疡,病理报告“小肠组织慢性炎症”。术后第2天又开始便血每日500~1000ml,经再次输血,止血无效。7月10日再次手术,见全部小肠及结肠内积有大量鲜红色血液,于原胰腺囊肿内引流吻合口下20cm切开小肠置纤维内窥镜检查,见小肠与胰腺囊肿吻合口以上有鲜血流出。因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不允许再作复杂手术,镜检后原口放置一造瘘管于囊腔并注入止血药。术后4h病人呼吸衰竭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食管良性狭窄的模型,观察32P放射性同位素食管腔内照射对良性狭窄瘢痕形成的影响,为内镜下食管良性狭窄扩张后32P管腔内照射抑制瘢痕增生、预防再次狭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8只健康成年家兔,通过外科手术行颈部食管环形切开后再吻合的方法建立食管良性狭窄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激素组及照射组,每组6只;术后第2天测量食管吻合口处内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干预,激素组给予地塞米松干预,照射组给予32 P放射性同位素干预,观察2周。观察指标包括:一般情况、体质量、干预结束后食管吻合口处内径,造模前及干预后检验肝功(ALT,AST);处死家兔,取食管狭窄处组织观察大体病理并行HE染色,测定食管吻合口处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成功建立食管良性狭窄的模型。2周后对照组食欲明显减退,激素组食欲稍差,照射组未出现食欲减退;照射组体质量比前2组都增加(P<0.05);照射组食管吻合口处内径与前2组比较均明显增宽(P<0.05);HE染色示照射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及肉芽组织均不显著;照射组羟脯氨酸含量比前2组都低(P<0.05),接近正常食管的含量(P>0.05);各组干预前后ALT及AS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外科手术可成功建立家兔食管良性狭窄的模型;放射性同位素32P照射可以抑制食管狭窄处瘢痕形成,且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替加色罗对结肠炎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调节内脏敏感性的作用途径。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经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结肠炎后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其中3个结-直肠扩张(CRD)实验组(n=6)及3个CRD对照组(n=4)分别给大鼠替加色罗和生理盐水灌胃,在灌胃3、7、14 d后记录腹壁肌电活动;1个免疫组化(IH)实验组(n=6)及其对照组(n=6)分别在替加色罗和生理盐水灌胃7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结肠内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结果替加色罗灌胃3 d后,在1.2、1.6mL扩张容量下,大鼠腹肌收缩次数(6.00±1.10,3.17±0.98)较对照组明显减少(9.50±2.52,13.0±2.31,P<0.05)。替加色罗连续灌胃7 d和14 d后,在0.4、0.8、1.2、1.6 mL扩张容量下,大鼠腹肌收缩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替加色罗灌胃7 d后,结肠内SP染色评分下降,而CGRP染色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替加色罗可以明显降低结肠炎大鼠对结肠球囊扩张刺激的敏感性,其降低内脏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肠道内脏感觉传入神经表达SP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