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目的检测肠道菌群失调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变化及紧密连接蛋白(ZO-1)、Toll样4受体(TLR4)的表达,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菌群失调组(18只)。菌群失调组采用盐酸林可霉素(300mg/mL)灌胃,1mL/(次·只),1次/d,连续给药7d;正常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随机抽取菌群失调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各6只,检测模型是否成功。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其余12只菌群失调组大鼠随机分组:阴性对照组、益生菌干预组,每组6只。益生菌干预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灌胃,1粒/3mL生理盐水,1mL/(次·只),1次/d,连续给药7d;阴性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进行粪便菌群培养、检测内脏敏感性、检测结肠组织中ZO-1及TLR4的mRNA和蛋白表达、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IL-10、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大鼠结肠ZO-1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结肠TLR4的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表达显著升高,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菌群失调组相比,益生菌干预组结肠ZO-1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结肠TLR4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表达显著降低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通过抑制结肠中ZO-1的表达及升高TLR4的表达,进而导致慢性低度炎症的发生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内脏高敏感的作用机制之一,同时益生菌制剂可能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变化进而改善内脏高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大鼠模型脑-肠神经系统c-fos表达变化,探索IBS内脏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冰醋酸加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动物模型,冰水灌胃法建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动物模型。所有大鼠给予直肠内球囊扩张,检测球囊扩张引起腹部收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及球囊不同容量扩张时腹部收缩反射的次数;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下丘脑、空肠、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组织中c-fos阳性细胞并进行分析。结果 IBS-D组球囊扩张腹壁收缩的阈值明显低于IBS-C组和对照组,不同容量扩张时腹部收缩次数明显高于IBS-C组和对照组,IBS-C的腹壁收缩的最小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IBS模型组下丘脑c-fos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且IBS-D组多于IBS-C组。IBS模型组肌间神经丛中c-fos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IBS模型内脏敏感性的变化与脑-肠轴痛觉高敏感有一定的关系,肠神经丛初级感觉神经元的激活是IBS内脏高敏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RNA的表达,探讨功能性颌骨矫形过程中咀嚼肌适应性变化的生物学机制,为矫形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RT-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戴矫治器(实验组)和不戴矫治器(对照组)3、7、14、21 d大鼠二腹肌前腹中MMP-2、MMP-9mRNA表达和表达差异。结果①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二腹肌前腹中MMP-2、MMP-9 mRNA均有表达。②MMP-2mRNA、MMP-9 mRNA表达差异:实验组3、21 d后表达增加,其中21 d较14、7 d表达明显增加;而对照组21 d较143、d表达明显增加。结论①MMP-2、MMP-9在mRNA水平参与了咀嚼肌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②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MMPs在mRNA水平参与了咀嚼肌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as、caspase-3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只大鼠分别于缺氧缺血后30 min、1 h、4 h、12 h、1 d、3 d、7 d、14 d及21 d处死,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细胞凋亡指数在缺氧缺血后4 h开始显著增加,3 d达到高峰(P<0.05)。对照组未检测到Fas,实验组Fas蛋白在缺氧缺血后30 min开始出现,1 h增加,12 h达高峰,并持续至3 d(P<0.05)。实验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于缺氧缺血后1 d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在1 h、4 h、12 h、1 d、3 d、7 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Fas、caspase-3表达及凋亡指数显著增加,并有明显时序性,提示Fas途径激活caspase-3后引起的细胞凋亡可能是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对大鼠LDT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和分析正常大鼠及PD大鼠LDT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LDT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分别是(8.24±3.37)Hz(n=40)和(12.69±6.28)Hz(n=52).实验组大鼠LDT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鼠LDT神经元规则、不规则,爆发式放电分别占7.5%,77.5%,和15%,实验组大鼠规则、不规则,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分别占1.9%,82.7%和15.4%,两组大鼠之间LDT神经元的放电形式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大鼠LDT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显著增高(P<0.05),放电形式无显著变化,提示PD状态下,LDT神经元兴奋性活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肥胖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观察黄芪多糖(APS)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肥胖组(n=40).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再将肥胖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APS组[200mg/(kg·d)]、中剂量APS组[400mg/(kg·d)]和高剂量APS组[800mg/(kg·d)],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各APS组给予不同剂量APS灌胃2周.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测定葡萄糖输注率(GIR),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①肥胖组大鼠体重较正常对照组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APS组相关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显示,各肥胖组大鼠GI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APS组可显著提高肥胖大鼠的GIR(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APS组GIR也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5周的高脂膳食使大鼠体重明显增加,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证实高脂膳食诱导的SD大鼠IR模型成立;②APS可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IR大鼠GI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在急性给予喹吡罗(quinpirole,QNP)前后听觉惊跳反射(acoustic startle reflex,ASR)、预先弱刺激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和空白预先刺激抑制(gap prepulse inhibition,Gap-PPI)的变化情况。方法 2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阴性对照组(n=10)。实验组给予盐酸QNP腹腔注射,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实验对象均完成惊跳反射的测试。记录注射前的数据为基础值,注射后10min、24h进行相同测试。比较各组惊跳反射强度、预先弱刺激抑制率(%PPI)和空白预先刺激的抑制率(%Gap-PPI)。结果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前后的惊跳反射强度、%PPI和%Gap-PPI未见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小鼠注射盐酸QNP 10min后的惊跳反射强度[(0.030 7±0.002 6)N、%PPI(14.78±6.14)%、%Gap-PPI(17.78±9.74)%]较基础值[(0.097 1±0.004 3)N、(45.24±10.11)%、(41.49±4.33)%]降低(P<0.05);实验组小鼠在注射QNP 24h后的惊跳反射强度、%PPI和%Gap-PPI与基础值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注射QNP 10min后最大惊跳反射强度、%PPI和%Gap-PPI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C57BL/6J小鼠急性注射QNP,抑制了预先弱刺激抑制及空白弱刺激抑制,可造成感觉运动门控功能的短期受损并导致小鼠产生耳鸣,可能机制是急性损伤了C57BL/6J小鼠的边缘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转导通路对电刺激大鼠三叉神经节(TG)偏头痛模型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调控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DMSO+模型组、SP50+模型组、SP25+模型组。采用电刺激大鼠单侧TG制作偏头痛模型,选择JNK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滞剂SP600125为干预药物。观察偏头痛造模前后的行为学变化。各组大鼠处理后24h,Western blot检测TG中磷酸化JNK蛋白(p-JNK)和JNK蛋白表达量并计算磷酸化比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GRP表达量。结果大鼠造模后前肢挠头次数增加、爬笼次数减少(P<0.05)。模型组、假手术组、DMSO+模型组、SP25+模型组大鼠TG内p-JNK比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SP50+模型组TG内p-JNK比率较模型组、SP25+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TG内CGRP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SP50+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刺激侧TG内CGRP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刺激侧。结论电刺激大鼠单侧TG可使偏头痛急性发作过程中关键的神经血管活性肽CGRP表达升高,引发大鼠行为学变化,且JNK信号通路参与了TG内CGRP的表达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操作复杂、并发症多发。本研究旨在探究磁吻合技术实现大鼠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小肠免缝线吻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全胃切除。实验组采用磁吻合进行食管小肠重建,对照组采用手工缝合进行吻合。记录吻合口构建时间,观察术后大鼠生存情况,监测并发症,记录磁体排出时间。术后30 d对动物实施安乐死,获取标本,对比两组吻合口大体观、机械强度和病理变化等。结果 实验组吻合时间为(12.9±2.7)min,低于对照组的(23.8±4.1)min(P=0.036)。实验组磁体排出时间为(7.42±1.4)d。实验组未发现吻合口漏、狭窄和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4只大鼠出现吻合口漏或出血,均于术后4 d内死亡。两组吻合口爆破压相近,肉眼观吻合口愈合良好,组织学观察显示各层组织排列较好。结论 磁吻合技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吻合口可靠,是实现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直肠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外源性的PAR2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了解PAR2在IBS患者内脏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按照罗马Ⅲ标准选取本院住院及门诊便秘型IBS(IBS-C)患者16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18例,对照组18例,经结肠镜钳取直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PAR2的表达情况。在正常大鼠直肠内注入PAR2激动剂,观察内脏敏感性的改变。结果 PAR2主要表达于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绒毛中可见大量的表达,此外在黏膜下层也可见阳性表达。通过图像分析,各组的积分吸光度(IA)没有明显的差异,PAR2在IBS直肠黏膜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也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大鼠直肠内注入PAR2激动剂(SLIGRL-NH2,50μg/只)4h后,测定腹壁肌电活动,发现PAR2激动剂组在直肠球囊扩张时,随着扩张球囊容量增加,腹壁肌肉收缩的肌电图明显增加,球囊无扩张时腹壁外肌通常无肌电活动。球囊容量增加到0.8mL、1.0mL和1.2mL时PAR2激动剂组的腹壁肌电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R2在直肠黏膜中高度表达,肠道PAR2活化后大鼠内脏敏感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isacommon 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inpopulations.RecentstudieshaveshownthatpersistentIBSsymp tomsdevelopedinbetween7%and31%ofsubjects afterinfectiousgastroenteritisandtransientinflam mationenteritis[1].Thisassociation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病特征,建立大鼠间歇性低氧(IH)模型,观察重度间歇低氧(50mL/L)条件下不同暴露时间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和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分为对照(UC)组和50mL/L间歇性低氧(50mL/L IH)组。UC组放入舱内仅给予压缩空气,50mL/L IH组大鼠每日放入自制低氧舱内予间歇低氧暴露8h,分别干预2、4、6、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UC组比较,50mL/L IH组中随低氧时间延长,神经细胞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突触等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水迷宫检测动物逃避潜伏期时间随缺氧时间增加而延长[从2周(49.17±8.87)s到8周的(68.42±7.91)s],均长于UC组[2周和8周分别为(25.66±2.97)s,(25.29±3.07)s];50mL/L IH组的穿台次数也随缺氧时间增加而减少(从2周7.68±1.6到8周的2.87±0.92),均少于UC组(2周和8周分别为11.57±2.18,10.65±1.26)。结论间歇性低氧可造成认知功能障碍,与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assess colonic motility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colonic transit test was carried out in 34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 and in 20 healthy subjects. 20 radiopaque markers are ingested at 8 am before the day test, and plain abdominal films were obtained at 24 h, 48 h and 72 h. The normal value of colonic transit test was 16(80%), or more markers passed after 72 h. By means of transit time study, 34 constipated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2 groups: 12 normal transit patients and 22 slow transit patien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olonic transit time between normal transit patients and controls (P>0.05). Patients with slow transit had more markers left in right colon, left colon and rectosigmoid colon at 48 h (P<0.01, respectively) and 72 h (P<0.01,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transit index, 22 slow transit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types: 10 cases colonic stasis, 8 cases outlet obstruction and 4 cases colorectal stasi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chronic constipated patients have abnormalbilities of colonic transi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 (Obstructivejaundice ,OJ)大鼠肝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 (MDA)、内皮素 (ET)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重结扎切断大鼠胆总管造成OJ模型 ,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模型组 )和丹参注射液 (治疗组 ) ,各组于术后 7d和1 4d观察肝组织匀浆NO2 - +NO3- 、MDA、ET含量 ,肝功能及肝组织形态改变。结果 胆道梗阻 7d和 1 4d后大鼠肝组织中NO2 - +NO3- 、MDA含量较正常鼠明显增加 ,两者不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升高 ;肝组织中ET含量亦明显增高 ,且随时间延长而增高。丹参治疗组大鼠肝组织中NO2 - +NO3- 与模型组无差异 ,而MDA和ET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血浆ALT、AST明显降低 ,肝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降低OJ大鼠肝内MDA、ET含量 ,从而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苯妥英钠(PHT)对大鼠牙龈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1mL)和0、5、25、50、100mg/mL PHT组(腹腔注射上述质量浓度PHT),连续28d;监测PHT血药浓度;29d处死大鼠,制作牙龈组织切片,采用原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牙龈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牙龈上皮细胞Ki-67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凋亡指数(A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增殖指数(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HT血药浓度与AI呈显著负相关(r=-0.98),与PI呈显著正相关(r=0.976)。结论 PHT通过抑制牙龈上皮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增殖,导致牙龈上皮的增生;PHT血药浓度与增生程度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胃黏膜pH值(pHi)的变化,探讨高氧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兔pHi的影响。方法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及高氧液组(n=10)。高氧液组每天静脉给予10 mL/kg高氧液,20 min内匀速泵完,连续7 d,对照组用同样方法给予生理盐水,最后一次处理结束后,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30 min,再灌注后1 h、2 h分别记录心电图,左室内收缩压(LVSP)、左室收缩压上升最大速率( dp/dt max)、心率和pHi值。结果高氧液明显降低心电图S-T段的升高程度并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pHi在缺血再灌注后显著降低,但高氧液组pHi降低幅度在再灌注后1 h、2 h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兔缺血再灌注前,静脉输入高氧液可以明显改善胃肠道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合。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小肠和结肠黏膜杯状细胞、浆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它们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活检钳分别钳取IBS患者腹泻型、便秘型和对照组各10例回肠末端及升结肠黏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杯状细胞、浆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两型IBS患者结肠和小肠黏膜上皮均可见到杯状细胞内黏液泡和融合的黏液分泌泡明显增多;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肥大细胞超微结构有改变,呈现功能活跃状态。4例发病前有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史的腹泻型IBS,肠黏膜中浆细胞多见,并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小肠和结肠黏膜内杯状细胞、浆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肥大细胞等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在IBS症状发生的神经免疫、内脏感觉过敏等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心脏感觉神经末梢辣椒素受体(VR1)在心脏伤害性感受中的作用及其与下游心肌保护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SD大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以心包内注射辣椒素(CAP)诱发的背斜方肌(SPT)肌电为指标,观测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组大鼠心肌VR1和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两组大鼠心包内注射CAP均可诱发出SPT放电。正常对照组大鼠SPT诱发放电的潜伏期为(2.1±0.4)s,平均放电频率为(120.0±20.5)i mp/s;糖尿病模型组肌电参数分别为(9.8±4.1)s和(30.3±5.9)i mp/s。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肌电潜伏期明显延长,平均放电频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心脏VR1受体和CGRP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发生减弱改变,可能与心脏感觉神经末梢VR1受体减少及CGRP释放减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神经营养因子-3对大鼠胃肠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进行人重组神经营养因子 3(rh NT 3)对大鼠胃肠动力及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 (MMC)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的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及结肠处手术埋植银丝电极 5~ 7d后 ,在清醒空腹状态下通过尾静脉注射2 0 μg·kg- 1 的rh NT 3或安慰剂 ,对照分析注射前后各 2h大鼠的胃肠肌电活动变化。结果 rh NT 3对胃窦及小肠处的肌电活动有增强效应 (P <0 .0 5 ) ,但对其MMCs周期无显著影响 ;在横结肠 ,rh NT 3不但可显著增强峰电的频率、振幅及延长峰电周期 ,而且可以使MMCs周期延长 [(2 5± 11)minvs.(19± 6 )min ,P <0 .0 5 ) ];在远端结肠处 ,rh NT 3打断MMC模式 ,引起类似MMCⅢ相的连续的峰电活动 ,持续约 (48± 6 )min。结论 外源性的rh NT 3对大鼠的胃肠肌电活动具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