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介绍移动支付自动售检票(AFC)的设计,在现有传统地铁AFC系统基础上,设计基于移动支付方式的新型AFC系统,对移动支付AFC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各参与对接方的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对车票管理业务、车票应用业务、数据交换业务等移动支付AFC系统,以及系统对接设计、移动支付车票发行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的业务进行设计与分析,最后给出系统的接口设计和系统的部署方案,体现了移动支付AFC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和居民小额支付需求的持续增长,基于非接触式IC卡甚至是二维码的移动支付业务已经走到时代的前沿。地铁车站自动售检票业务是典型的小额支付的场景,通过对地铁自动售检票移动支付应用的介绍与分析,重点陈述地铁车站二维码移动支付需求构思及其实现对策,并建议提供包括安全性等方面的主流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快捷便利的支付方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广大乘客对运营服务水平的迫切需求。分析宁波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手机移动支付的基本条件,即:手机终端内置近距离无线通信芯片、AFC系统能够识别处理IC卡数据及清分中心系统与手机之间的数据处理,重点介绍SWP-SIM技术实现方式、AFC系统读卡器选型、交易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和基于金融标准的相关业务数据结构整体规划等工程实施关键技术及重难点,描述轨道交通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的基本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铁"互联网+"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发展迅速,手机支付或二维码兑票已经在多个城市运营。文章基于二维码技术在AFC系统中的应用及与各关联方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福州地铁二维码技术方案以及互联网票务平台的建设,以期为互联网移动支付技术在轨道交通项目中的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简要回顾国内外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目前国内3种移动支付技术:NFC,SIMPASS,RF-SIM技术的原理及优劣势,结合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业务需求和特点,研究移动支付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移动支付、语音购票、刷脸过闸等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结合徐州地铁iAFC(互联网售检票系统)建设方案,对iAFC系统架构、业务场景、接口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对类似新建或改造AFC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下,铁路行业业务模式和技术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USBKey、TF卡实现的传统身份认证方案已无法满足现代数字化铁路信息系统便捷化、轻量化的密码应用需求。为进一步提高铁路各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密码应用便捷性,提出一种基于移动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利用移动数字证书作为身份凭证,结合密钥分割、协同签名等技术,实现移动设备快速、安全的身份认证,确保身份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将国内先进的密码技术与铁路业务深度融合,从密码使用合规性、业务便捷性和应用扩展性等方面为铁路数字化业务赋能,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可有力推动铁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重庆市通卡公司发行公共交通一码通聚合乘车码和轨道集团发行渝畅行乘车码,实现APP双平台发码功能,同步引入银联、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新型移动支付通道,同时提升AFC系统读写器功能,对既有运营线路全线网系统进行软硬件改造,达到多家移动支付通道同步应用及改造目标,满足"高效、便捷、安全"的业务要求,解决乘客和轨道集团运营需求痛点。立足轨道交通AFC系统现状、移动支付应用需求、结合系统改造复杂、任务重、涉面广、接口多、工期紧等特点,详细阐述轨道交通移动支付介质优选、移动支付系统设计、移动支付系统改造实施等的策略和措施,为多码平台、多业务实施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科技创新快捷便民运营理念的深入,移动支付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在介绍国内NFC手机支付方案分类及现状的基础上,结合NFC最新技术,对涵盖用户账户管理、手机票生成、手机票消费、用户凭证管理、交易安全管理、交易结算处理的HCE网络售检票系统组网方式,以及关联售票终端智能化方案等开展研究,并将HCE网络售检票方案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在移动过程中获取Internet服务,如何采用NEMO (Network Mobility)技术为列车等移动子网提供移动性支持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当前,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具有多种网络接口,可同时接入Internet获取服务.采用多接口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大终端或子网的移动范围,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并实现负载均衡.但是,当前的NEMO协议只提供单一接口上的移动性支持,而无法实现多接口的移动性支持.本文在研究多接口移动网络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多接口NEMO的子网移动性支持方案,采用多种连接方式为列车等移动子网提供服务.为了测试该方案的性能,搭建了一个实验环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为移动子网提供全局的移动性支持,并可以在多个接口之间实现无缝切换.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手机支付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中的设计应用,包括手机支付AFC系统设计目标、各参与方需完成的功能及对接方案、系统部署方案,以及手机支付AFC系统终端设备应满足的条件及支付流程。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新型手机支付AFC系统,对推动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创新、降低运维管理成本、加快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升级、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行业的创新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集团型铁路企业移动化、智能化、服务化管理需求,研究并设计集团型铁路企业移动智能融合平台,提出包括总体架构、网络架构和安全策略的平台总体设计方案,详细阐述平台的服务端和移动端功能,给出平台在铁路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场景与实现,包括移动事务协同、移动投票、移动职工健康档案、移动继续教育培训等。目前,该平台已经得到应用,其中的关键技术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保障铁路行业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解决终端失控、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基于虚拟安全域(VSA,Virtual Security Area)技术,结合移动应用安全网关(MAG,Mobile Application Security Gateway)技术及动态加密通道(DEC,Dynamic Encryption Channel)技术,研究并开发了铁路移动智能安全管理平台(MISMP,Railway Mobile Intelligence Safety Management Platform),设计了平台架构,阐述了平台的业务能力、管控能力和安全传输能力。该平台可为铁路行业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改进铁路站车Wi-Fi运营服务平台原单体应用模式后台架构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Spring Cloud的微服务架构设计,并结合原后台应用架构和业务特点提出了改造方案和关键问题。经过微服务化改造后的铁路站车Wi-Fi运营服务平台代码复用率更高,可以更迅速地满足多变的业务需求。集中式日志采集与检索架构的引入和微服务链路追踪支持,让平台的应用监控与调试更便捷,提高了新功能的研发效率,为系统调试和维护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不断出现,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也开始应用移动支付,通过不同技术手段实现互联网购票、取票和刷码过闸。分析对比了各类移动支付方式的特点,提出了“互联网+”AFC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明确了“互联网+”AFC系统的架构、各层级功能、外部系统接口设计和配置优化建议,并展望了“互联网+”时代AFC系统的设计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各种新型互联网支付在地铁的统一应用,分析了建立地铁互联网票务平台的必要性以及平台的总体架构、主要功能、部署方式等。方案表明,互联网票务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地铁各种“互联网+”应用的统一管理,为各种新型互联网支付应用在地铁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铁路通信设备状态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安全和效率,为实现对铁路通信设备的状态监控与管理,满足通信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挖掘分析的业务需求,提出铁路通信设备技术状态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方案,包括平台总体架构、功能结构、网络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接口方案等,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将实现通信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并提供故障预测和状态评价等大数据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8.
基于Windows Mobile开发平台,本文采用Web Services的系统集成方式和3层结构的软件架构方案,设计、开发了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便携式移动终端,实现了动车组日常检修数据的填报和同步.该系统在西安动车运用所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智慧城市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推广,自动售检票系统支付方式已迎来历史性的变革。总结目前收费系统支付方式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乘客、运营痛点出发,分析自动售检票系统多元化支付设计方案,在方便乘客出行、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行业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多元化支付技术进行展望,为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多元化支付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