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不良地质区域是影响铁路选线设计的重要控制因素,以防灾减灾为核心的区域选线方法能够合理规避各种不良地质灾害.为进一步完善不良地质区域铁路选线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西宁-成都铁路西宁至黄胜关段为对象,进一步研究复杂艰险山区的铁路选线设计.利用前期地质研究工作成果,分析线路行径区域存在的复杂地质灾害问题,并充分结合相邻线路及其...  相似文献   

2.
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主要受制于地质因素、环境因素,实现沿线区域地质环境建模是减灾选线及线路优化设计的基础。为提高沙害区线路方案设计的效率与水平,借助遥感技术实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信息识别与提取,设计多源异构地质数据的入库规则与存储方式,建立基于GIS的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不良地质信息库,实现灾害数据的统一管理;利用获取的选线区域矢量、栅格、专题数据,基于GIS建模功能构建风沙区选线地质环境模型,实现不良地质信息的多维表达与空间分析,通过可视化的立体选线方法进行线路方案的优化设计。以格库铁路某沙害区选线为例,建立线路三维地质环境实体模型,通过分析风沙流对平面穿越和立体绕避2个线路方案的危害程度,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设计结果。研究表明,本方法能够为今后风沙地区铁路选线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现代选线设计更为注重地质选线、环境选线的理念,需要对选线区域的地质问题进行有效的可视化表达。基于Arc GIS对三维数据处理及其可视化功能,在建立三维地形环境的基础上,通过获取不良地质的矢量、栅格数据以及钻孔数据,建立不良地质实体模型,并将其叠加到三维地形中得到三维地质选线环境,从而对经过不良地质区域的线路进行更加全面地平立面绕避方案比选,解决单一平面绕行引起的方案缺失问题,使线路设计方案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建设飞速发展,铁路选线方案众多,影响铁路选线的因素较多,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投资巨大等.传统线路方案比选一般将经济指标作为衡量线路选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依托南深高速铁路项目,认真分析影响线路选线的多种主要因素,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南深高速铁路选线的决策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决策层的影响,建...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成昆铁路沿线受构造作用影响,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岩体异常破碎,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瓦斯及采空区、活动断裂为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地质选线技术研究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线路穿越风险极高的工程地质问题段落所带来的工程安全隐患,也可为该地区远景铁路规划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在现场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室内试验分析及相关专题研究工作基础上,认为本线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不良地质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瓦斯及采空区、活动断裂;(2)针对本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地质选线原则;(3)综合分析了各方案地质条件,利用选线原则选定了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优的线路方案;(4)该研究成果对于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成兰铁路主要地质灾害与地质选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成兰铁路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缝合带附近,"5.12"汶川8.0级强震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地形地质条件呈现出典型的"四极三高"特征。通过认真分析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结合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综合选线技术研究,开展地质选线研究,对拟建的地形地质条件相似的川藏、滇藏等铁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成兰铁路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活动断裂、高烈度地震、滑坡、崩塌、错落、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采空区等构成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地质选线定线原则为:线路应短距离、大角度以简单工程类型通过活动断裂,与活动断裂带傍行地段,应选择位于断层下盘(被动盘)并尽量远离断层;尽量绕避性质复杂、不易处理、集中分布的不良地质地段;应绕避大型采空区。选取了地质条件具有优势的西线方案、经雎水场方案、岷江左岸长隧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灌铁路选线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灌铁路全长179.54km,是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的一部分。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对山区铁路选线设计过程中的线路方案进行分析比选,包括限制坡度比选、不良地质地段选线和复杂地形选线,提出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针对山区铁路地质选线中的地质条件复杂、线路方案多、论证周期长、方案决策难的问题,研究三维可视化地质选线技术和GIS工程地质评价方法,实现地质选线和评价方法的模型化、定量化和系统化.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多源地质信息集成、遥感信息提取、三维地理建模以及工程地质评价方法,建立三维可视化GIS集成体系,实现地质资料管理、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三维浏览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山区铁路地质选线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黔桂铁路改扩建工程地处西南山区,穿越贵州、广西两省区,沿线地形地质十分复杂,线路方案选择往往受到地质条件的严重制约,因此,在该线改扩建工程初测阶段大力开展区域地质选线工作对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地质灾害和工程病害、消除运营隐患是很有必要的。研究方法: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地质调绘、钻探、静力触探等综合勘探方法,查明选线段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质角度确定线路方案。研究结果:通过不同方案地质条件必选,最终确定了地质条件好的线路方案。研究结论:西南山区地形地质复杂,线路方案比选中应充分研究沿线地质条件,绕避复杂、严重地质不良地段。本文系统介绍了黔桂线改扩建工程初测阶段几处典型的、成功的地质选线,概括性地总结了地质选线应绕避的重大地质问题,其选线思路、比选条件及评价意见等可作为其它山区铁路勘察设计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宝中铁路增建二线六盘山越岭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宝鸡至中卫铁路增建二线须穿越的六盘山地区地层结构特殊,断裂构造发育,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较多,地质非常复杂,研究这些控制线路方案的特殊地层、不良地质及区域地质构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地质选线建议供方案研究参考。研究结论:越岭地段一般地层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区域性地质构造比较集中,线路方案受地质条件控制。确定线路越岭方案前必须对线路可能通过区域进行大面积地质普查,初步查明区域内地层、不良地质及区域构造的分布及发育情况,然后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通过研究工作,线路避开了特殊地层及不良地质发育地段,绕避了区域大断层,明显改善了越岭区长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1.
铁路线路速度目标值的选择,直接影响铁路线路设计的其他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车辆选型、设备配置、工程投资等。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模型,对速度目标值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对铁路线路设计的后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速度目标值综合评价体系,引入CRITIC-G1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Order Relation Analysis Method,CRITIC-G1)的综合赋权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基于灰色关联改进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多目标决策方法确定最优方案。以西安-江油段速度目标值方案比选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速度目标值为350km/h的方案最优,与工程实际相符。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CRITIC-G1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体现各评价指标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同时也能体现主观经验的偏好性,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阳安铁路增建第二线山区地质选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随着我国山区铁路的大量修建,山区铁路地质选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阳安铁路是典型的山区铁路增建第二线项目,该项目进行地质选线对于降低后期勘察设计难度、减少投资、降低后期维护费用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针对既有河谷线地段,增建第二线线路穿越区域性大断裂等工程地质问题,采取何种地质选线的技术原则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本次地质选线过程中,综合采用遥感解译、地质调绘、钻探、试验等勘探方法,查清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2)对线位比选起决定性作用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是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线路通过断层应以大角度、简单工程通过,其余不良地质应以绕避为主;(3)在充分总结汲取山区铁路综合选线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地质选线、定线原则;(4)通过对阳平关至响水、西乡至石泉、石泉至池河三段线路方案的比选,得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3.
合理科学的线路走向会降低工程投资、提高运输效率,使线路在路网中发挥最佳的作用。为了研究线路走向合理科学的决策方法,通过分析影响线路走向的各种因素,提取主影响因子及属性特征,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实现属性单元的指标值量化。根据空间多维度相似的相似度计算方法,通过空间相似理论和提取出的主影响因子,构建设计线路方案决策模型,实现基于空间相似理论的线路走向决策。并以兰州张掖城际铁路选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合理的线路走向推荐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应用到线路走向决策中,可为以后线路走向的选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综合选线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是国家"四纵四横"客运专线沪昆客专的一部分,沿线所经区域环境敏感点多,地形、地质困难,岩溶、地下水系发育,选线设计方案复杂。通过对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选线设计中一些典型选线案例进行分析及施工运营验证,线路方案设计满足规划要求,同时防范重大工程风险、满足环保要求,做到工程经济合理。提出选线设计应符合通道内路网规划、功能定位,遵循环保选线、地质选线、规划选线、经济选线等综合选线理念,重视施工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5.
川藏铁路康定至昌都段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评判地质灾害对川藏铁路工程的影响,针对康定至昌都段地形高差大、地灾速度大、地灾规模大、构造活动强的特点,通过对现场调查和分析,将地质灾害区域危险划分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4个等级。根据灰色聚类理论,将影响线路工程的主要地质灾害归纳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断层破碎带灾害,采用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分区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康定至昌都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康定至昌都区域工程地质灾害主要为高危险区,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适当提高标准,以抵御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土开发型铁路投资效果的模糊层次评价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开发型铁路在铁路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此类铁路的效益除铁路企业盈利外主要表现为外部收益,也就是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如何全面衡量国土开发型铁路的投资效果成为影响决策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国土开发型铁路投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法建立评价模型,并以南疆铁路为例予以实证。  相似文献   

17.
三维“大场景”遥感技术在西康高铁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家山越岭段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石软硬不均、不良地质和断裂构造发育,为西康高铁地质选线带来较大的困难。为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三维大场景遥感影像特征及野外调查,建立工作区地质构造解译标志,对其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体进行遥感判释。综合三维大场景立体遥感技术和野外调查手段,建立岩类基本的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以便对岩性进行综合判释;调查验证测区的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体的分布状态及规模,分析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规模及其特征。取得了较高精度的遥感地质解译信息,判释准确率较高,为铁路选线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地质选线对铁路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某铁路线路通过一小型采空区为例,在线路无法绕避的情况下,采用综合手段对采空区进行探查。先在现场地质测绘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性布置物探测线探查,再根据探查结果合理安排钻探对探查结果进一步修正。通过对资料的综合分析,详细绘制采空区范围和规模,对线路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现场施工表明综合勘察手段对线路优化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五里川至邓州段铁路的修建将使本地区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设计出线路短、工程小、投资小的铁路方案,对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和完善路网结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线位走向的研究,针对路网规划,功能定位,接轨和线路走向,地质选线,环保要求,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等影响因素,对五里川至邓州段线路进行了沿既有线、既有线北侧和既有线南侧3个方案的分析和探讨,经综合比选提出了五里川至邓州段采用沿既有线方案作为推荐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宜西线位于四川西南部大凉山腹地,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分布广泛。以宜西线为例,结合走向方案比选、坡度比选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处理方案以及地质选线等问题,浅谈西南山区选线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