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BCRF-1mRNA及病毒白介素-10(VIL-10)蛋白质的表达,明确VIL-10对鼻咽癌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在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炎症组织中,分别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CRF-1mRNA和蛋白产物VIL-10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的比例。结果①BCRF-1mR-NA在34/40例(85%)鼻咽癌组织和16/20例(80%)鼻咽炎症组织中表达阳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0/40例(75%)鼻咽癌组织VIL-10呈阳性,10/20例(50%)鼻咽炎症组织VIL-10呈阳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40例鼻咽癌患者分为VIL-10阳性组和VIL-10阴性组,VIL-10阳性鼻咽癌患者组CD4+T细胞及CD4+T/CD8+T比值明显低于VIL-10阴性鼻咽癌患者组(24.99%±3.88%vs.35.92%±6.31%,0.86 vs.1.99,均P<0.05),而VIL-10阳性鼻咽癌患者组CD8+T细胞明显高于VIL-10阴性鼻咽癌患者组(30.61%±3.34%vs.20.10%±7.68%,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BCRF-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VIL-10;VIL-10使鼻咽癌患者的免疫细胞发生偏移,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不同月龄组SD大鼠心脏神经肽酪氨酸(NPY)神经纤维的分布特征及其衰老变化。结果发现:心脏各部位、各结构具有不同密度、不同形式的NPY神经分布,纤维均为膨体型。电镜下,神经纤维行于心肌间隙并与心肌细胞贴近,轴浆内充满NPY阳性反应颗粒。随月龄增加,神经纤维密度下降,纤维形态及分布形式发生改变,对心脏支配减弱。此外,在心内还发现NPY神经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控因子Snail、Slug对E-钙黏蛋白的调控和参与人宫颈癌细胞转移侵袭的机制。方法对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及85例宫颈鳞癌标本制成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lug基因和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转录因子Snail蛋白和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结果在宫颈鳞癌组织中Slug蛋白和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随着临床分期增高,其阳性表达率有升高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组织分化级别下降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其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P<0.05);Snail蛋白在鳞癌组织中荧光强度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浸润癌组织高于宫颈CIN组织(P<0.05),随着组织分化级别下降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荧光强度高于肿瘤组织,宫颈CIN组织高于浸润癌组织(P<0.05),随着组织分化级别下降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其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5)。结论人宫颈组织上皮-间质转化在宫颈癌侵袭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Snail、Slug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 电子显微镜可称为“科学之眼”,它已能窥视到物质深处隐藏着极有规律的分子结构。目前世界上高分辨率电镜的分辨牢已经可以达到1.414(1=10~(-7)mm)。人们可以借助电镜来领略自然界的天生的丽质和朴素之美。自从1932年第一台电镜问世以来,电镜技术结合其他一些学科(如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等)及新技术(如X线衍射、放射自显影等)的发展,使细胞学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使细胞形态、细胞生理徊细胞化学等各个方面都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如近年来在电镜直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于1988年6月在我国云南楚雄地区选取临床确诊潜在型克山病小儿患者6例,年龄10~14岁,均曾有亚急型克山病病史4~9年不等.分别取右室心肌活检组织,经常规制样在H-600型电镜下进行观察.心肌细胞普遍呈肌浆网及横管扩张,间有低电子密度或透明的小脂滴,故在低倍电镜下有些局部呈筛孔状外观.少数心肌细胞可见局部质膜呈微小缺损,经用镧颗粒示踪观察,可见大部颗粒位于细胞外间质中;  相似文献   

6.
对25名HBV新感染者和11名无症状携带者粪便中HBV感染性指标进行了观察,在所研究的36人中,72.2%可检出HBsAg,如按检测份数计算, 阳性率为35.2%(57/162)。在HBsAg阳性粪便中24.7%(23/93)可以检出HBeAg.并有2份标本HBV—DNA阳性。由于应用了超速离心技术和单克隆抗-HB_s,电镜下多数标本可见抗原颗粒呈大片聚集,其大小、形态与HBsAg阳性血清中所见无异。  相似文献   

7.
取新生大鼠下丘脑分散培养1、3、7、14d的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电镜和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下丘脑神经元。结果显示:培养的下丘脑神经元可表达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某些神经元突起可见串珠样膨体,突起末端有生长锥;电镜下,神经元胞质含丰富的蛋白质合成细胞器;神经元培养1~3d生长最快;7d,胞体面积和突起长度均达高峰值,14d时基本维持在7d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猪鼻支原体P40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支原体感染与肾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肾癌石蜡包埋标本95例,以远离肾癌的正常肾组织标本6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猪鼻支原体P4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肾癌组织中猪鼻支原体P4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2%(61/95);癌旁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21.7%(13/60),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肾癌的发生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支原体感染可能是肾癌的生物学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用光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人皮肤真皮深层发现两根P 物质样轴突末梢与同一肥大细胞形成突触样联接.其轴突末梢形成的终扣分别为3.0×1.5μ和2.4×1.0μ左右。在终扣内有线粒体和直径约200nm 大小的囊泡。从而为Lembeck提出的轴突反应模式和张保真提出的轴突反射、接力联动模型提供了迄今最直接的形态学证据,证明了神经-肥大细胞联接的双向性传导及肥大细胞在相邻两轴突末梢间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癌、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慢性胃炎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Hp阳性的上述三类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 ,包括n cNOS、e c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NOS在Hp阳性胃癌组织中的阳性反应强度显著高于其阴性者癌组织 (P <0 .0 1 ) ;e cNOS、n cNOS在Hp阳性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反应强度高于其阴性者 (P <0 .0 5,P <0 .0 1 ) ;NOS在Hp阳性慢性胃炎组织中的阳性反应强度明显高于其阴性者 (P <0 .0 1 )。结论 在Hp促进胃癌发生的过程中 ,可能有NO的参与 ;在Hp阳性慢性胃炎的发生中NO发挥一定作用 ;NO是否可作为癌前病变的一个危险因素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HT-1型组织芯片仪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简单、快捷、使用方便的组织芯片仪,验证其性能.方法 根据组织芯片制备原理设计HT-1型组织芯片仪,该组织芯片仪由阵列孔受体蜡块成型器、组织挖取器、负压包埋仪和操作支架组成.采用一次成型技术,仅一次操作即可快速制备所需的阵列孔受体蜡块;采用负压包埋技术,既可将组织样本精确定位并固定于同一水平面,又可迅速抽除组织样本与受体蜡块阵列孔间残留气泡.结果 使用HT-1型组织芯片仪,可在数秒之内制备高质量阵列孔受体蜡块,构建一个容量为56例组织样本的TMAs蜡块仅需不到20min,且组织样本排列规则,无漂浮、倒伏和移位现象,也无气泡残留.经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组织芯片中组织样本排列规则、结构完整、背景清晰,脱片率低(<1.0%±1.1%).结论 HT-1型组织芯片仪是一款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操作的高性价比组织芯片仪.  相似文献   

12.
以大型活动交通组织工作最为关心的观众交通方式为研究对象. 对奥运会期间六个不同场馆之间的交通方式差异,以及同一场馆在奥运会前后交通方式的演变历程进行了调查(包括奥运公园“好运北京”测试赛、彩排、开闭幕式、比赛日等一系列调查),调查数据反映了场馆所处的位置、交通设施条件对交通方式的影响;以及,在同等交通设施条件下,采用需求管理措施和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能够大幅降低私家车、出租车的出行比例. 文中的数据及结论可为大型活动交通组织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肿瘤血管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6例人胃癌组织中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情况 ;测量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 5 8.70 % ,而正常胃组织不表达。Ⅳ期胃癌患者的iNOS阳性表达率高于I~Ⅲ期 ;37例伴有淋巴结转移者iNOS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iNOS阳性 2 7例胃癌组织的MVD(5 9.88± 18.0 2 )明显高于阴性组 (49.6 4± 12 .0 6 ,P <0 .0 5 ) ;VEGF阳性者的MVD(5 5 .5 9± 19.39)明显高于阴性者(45 .4 3± 18.2 1,P <0 .0 5 )。iNOS和VEGF表达阳性的患者的 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iNOS和VEGF表达阴性的患者。结论 iNOS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与胃癌的病情进展、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光镜和电镜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幼年(3月龄)和老年(24月龄)大鼠下丘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产物的衰老变化。与幼年相比,老年TH阳性细胞,尤其是位于下丘脑后部和背内侧核/未定带的阳性细胞,其染色强度明显降低。在数量方面,除视前区外,老年下丘脑的弓状核、室周核、背内侧核/未定带以及下丘脑后部的TH阳性神经细胞呈显著性减少。另外,老年正中隆起的TH阳性神经纤维明显比幼年者减少。电镜下,TH标记的轴突终未呈现退行性改变的迹象。上述衰老变化可能是导致老年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吗啡依赖形成的机理及免疫组化方法对石蜡包理组织内吗啡检测的可行性,对染吗啡大鼠及吗啡依赖人体组织内的吗啡进行了原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染毒7d大鼠脑组织内未能检出吗啡,染毒14d大鼠脑组织内出现了强弱不一的免疫反应。慢性染毒大鼠及依赖人体石蜡切片亦为阳性结果。提示在大鼠吗啡依赖形成过程中,脑组织内吗啡含量增高,且吗啡的分布与卜阿片受体分布一致。免疫组化方法对石蜡包埋组织内吗啡的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cl 2蛋白与P 糖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Bcl 2蛋白与P 糖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中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7.5%,高分化腺癌和组织学Ⅰ级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分化癌和组织学Ⅲ级 (P <0 .0 5) ;P 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0 .0 %,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浸润浆膜及浆膜外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浆膜内浸润者 (P <0 .0 5)。胃癌中Bcl 2蛋白与P 糖蛋白共同表达率为 2 1 .4%(P <0 .0 5)。结论 Bcl 2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P 糖蛋白阳性表达提示胃癌细胞对化疗药存在原发性耐药 ,同时与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中Bcl 2蛋白、P 糖蛋白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应用心内膜—心肌活检法对四例先天性心脏病人的心肌组织电镜检查结果。在电镜下所见心肌的肌膜、闰盘、线粒体、肌微丝和细胞核等的变化,都表明心肌纤维基本上处于功能代偿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程度不等的退行性改变,所以及时作心肌活检,不但可以了解心肌发生超微病变的动态,更重要的是能够提示外科手术的理想时机。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胃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采用免疫组化法 ( ABC法 )测定 94例胃癌石蜡包埋标本。结果 :1胃粘膜不同病理状态下 PCNA指数差异显著 ( P <0 .0 1 ) ;2PCNA指数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 ( P >0 .0 5 ) ,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组织类型、浆膜层受侵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 P <0 .0 5 ) ;3PCNA指数与胃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 P <0 .0 5 ) ,弱级 ( 1~ 2级 )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好 ,提示 PCNA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项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支原体D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肾癌石蜡包埋标本95例,采用支原体通用引物的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结果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阳性率为81.1%;中、低分化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阳性率(90.9%)高于高分化肾癌组织(72.6%)(P<0.05);中、晚期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阳性率(92.9%)高于早期肾癌组织(71.7%)(P<0.01);支原体DNA阳性患者的3、5年生存率(57.9%、37.5%)低于支原体DNA阴性患者(89.7%、81.8%)(P<0.01)。结论支原体DNA阳性率与肾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支原体感染可能会影响肾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以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桔抗剂对伤害性电刺激大鼠单侧后爪诱发的同侧腰段脊髓背角F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发现伤害性电刺激诱发的Fos阳性神经元,多数位于同侧背角浅层,排列密集,少数位于同侧背角深层,排列稀疏;腹腔注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使同侧背角浅层和深层的Fos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而多巴胺二型受体拮抗剂能够完全阻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抑制作用。提示多巴胺受体参与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传递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