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环氧化酶-2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与胃黏膜环氧化酶 2 (COX 2 )表达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2 0例H .pylori阳性、14例H .pylori阴性的慢性胃炎胃窦黏膜COX 2表达 ,比较根除H .pylori前后胃窦黏膜COX 2表达的变化。结果 H .pylori阳性患者COX 2平均阳性细胞率 [(3 5.8± 5.5) % ]显著高于H .pylori阴性者(P <0 .0 1) ;成功根除H .pylori的 15例患者 ,治疗前胃黏膜COX 2平均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后 (P <0 .0 0 1)。结论 H .pylori感染诱导胃黏膜COX 2表达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ⅡA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体外实验检测丹参酮ⅡA(TanⅡA)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用于实验,经TanⅡA作用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胃腺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TanⅡA对胃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nⅡA作用后胃腺癌细胞表现为凋亡特征性的形态改变;TanⅡA可时间依赖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TanⅡA对体外培养的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TanⅡA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使其不能进入S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随机检测45例胃癌病例的手术标本中肿瘤微血管密度值(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MVD与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与胃癌的临床分型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在肿瘤生长活跃的边缘区,MVD值最高;而VEGF的表达主要是在血管丰富的肿瘤细胞胞浆内;在癌组织内的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与VEGF表达在不同的胃癌Borrmann分型中各不相同。结论MVD/VEGF二者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平溃散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分别用组胺、乙醇及消炎痛诱发急性胃溃疡模型 ,观察平溃散对胃粘液 -碳酸氢盐屏障功能、胃液 pH值和胃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2~ 4 g·kg-1的平溃散作用组溃疡指数下降 ,胃液 pH值和粘液含量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 <0 .0 1,P <0 .0 1)。平溃散对乙醇引起的胃跨膜电位降低的抑制作用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平溃散对胃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主要通过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制剂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ISI、OVI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抗TNF-α制剂治疗U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共3 3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TNF-α制剂在治疗UC的短期应答(OR=2.51,95%CI 1.73,3.64)与短期缓解(OR=2.74,95%CI1.80,4.16),长期应答(OR=2.98,95%CI1.98,4.47)与长期缓解(OR=2.64,95%CI 1.89,3.67),黏膜愈合率(OR=1.89,95%CI 1.39,2.59)各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可以降低结肠手术切除率(OR=0.61,95%CI 0.41,0.89),改善生活质量[IBDQ评分的均数差(MD)为14.74,95%CI 11.43,18.06],在所有报道不良反应(OR=1.14,95%CI0.97,1.34)与严重不良反应(OR=0.78,95%CI0.56,1.09)发生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治疗中重度UC不仅可以诱导缓解及长期维持,而且可以促进黏膜愈合、降低结肠手术切除率、提高生活质量,长期使用也较为安全。上述结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RCT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肿瘤血管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6例人胃癌组织中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情况 ;测量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 5 8.70 % ,而正常胃组织不表达。Ⅳ期胃癌患者的iNOS阳性表达率高于I~Ⅲ期 ;37例伴有淋巴结转移者iNOS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iNOS阳性 2 7例胃癌组织的MVD(5 9.88± 18.0 2 )明显高于阴性组 (49.6 4± 12 .0 6 ,P <0 .0 5 ) ;VEGF阳性者的MVD(5 5 .5 9± 19.39)明显高于阴性者(45 .4 3± 18.2 1,P <0 .0 5 )。iNOS和VEGF表达阳性的患者的 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iNOS和VEGF表达阴性的患者。结论 iNOS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与胃癌的病情进展、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Cox-2、iNOS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癌中环氧化酶2 (Cox 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Cox 2、iNOS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Cox 2和iNOS的表达率以及MVD 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7. 78% vs. 33. 33%, 68. 89% vs. 17. 78%,58.13±19.99vs. 24.02±10.28,P<0.01,P<0.005,P<0.05)。Cox 2 和iNOS均与MVD呈正相关(r=0.63,r=0.54,P<0.05,P<0.05)。Cox 2和iNOS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ox 2 和iNOS在胃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两者可能共同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应用我们新近研制出的抗溃疡新药平溃散对20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其结果表明:它可选择性拮抗乙酰胆碱和组胺受体,量效曲线右移,胃酸分泌明显降低,使溃疡得以愈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疗效,3周治愈率分别为92%和3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fos基因表达在心理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光电刺激仪,建立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规则光组(R)和不规则光组(I)。计数胃黏膜损伤指数(UI),观察胃黏膜组织学变化;采用比色法测定胃黏膜和血液中丙二醛(MDA)的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胃黏膜中c-f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R组和I组的U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②胃黏膜中c-fos表达水平随应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R组与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③c-fos表达水平与黏膜MDA含量呈正相关(r=0.693,P<0.05)。结论心理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程度随应激时间的延长和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加重;心理应激下胃黏膜c-fos表达可能与氧自由基大量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褪黑素对心理应激大鼠胃黏膜SOD、MDA和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褪黑素 (MT)对心理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规则光组 (R组 )、不规则光组 (I组 )和褪黑素组 (M组 )。检测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 (UI) ,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及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C组大鼠胃黏膜光整完好 ,肉眼未见糜烂及溃疡。R和I组UI均高于C组 (P <0 .0 5) ,M组UI低于I组 (P <0 .0 5)。R、I组胃黏膜SOD活性降低 ,I组降低更明显 (P <0 .0 5) ;R、I组胃黏膜MDA含量升高 ,I组升高明显 (P <0 .0 5) ,但M组SOD升高 ,MDA含量下降 (P <0 .0 5)。R、I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升高 ,I组明显升高 (P <0 .0 5) ;而M组血清皮质醇较I组降低 (P <0 .0 5)。结论 褪黑素通过其抗氧化及抑制血清皮质醇水平的作用对心理应激性胃黏膜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