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建立我国船运有害有毒物质损害责任机制的必要性出发,对比研究了建立赔偿机制的几种可行方案,并表明了我国对“1996年HNS公约”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船检》2008,(1):30-32
随着航运业的蓬勃发展,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在这种背景下,国际海运环保政策逐步升级。在IMO的推动下,防止船舶污染的涉及面已非常广泛,从油类污染到有毒液体物质污染,从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到生活污水污染,从垃圾污染到空气污染,从含有有害水生物压载水的传播到船舶拆解造成污染等,都在不同时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随着宁波—舟山港海运化工产品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的日益增多,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风险日益增强,但与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方面研究严重滞后,这使污染防控难以落实和保障。通过分析宁波—舟山港海运HNS风险的相关问题,探讨了世界海事组织的HNS议定书和美国的HNS污染防控机制,结合宁波—舟山港实际,提出海运HNS污染风险控制法律机制的对策,以实现对宁波—舟山港海运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风险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海运石油、化学品等有害有毒物质数量的增多,这些有害有毒物质对于海洋环境造成损害的危险与日俱增。为调整上述物质的损害赔偿责任,国际海事组织在1996年5月举行的关于有害有毒物质责任限制的国际会议上通过了1996年《海上运输有害有毒物质损害责任和赔偿国际公约》(简称"HNS公约")。HNS公约共分六章五十四条和两个附则。该公约旨在确保涉及有害有毒物质的船舶事故所造成的损害赔偿能得到适当的、迅速的和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可持续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进程中,船舶是全球贸易运输的必要工具,船舶污染却是海洋环境污染的重大污染源,包括船舶碰撞、触礁、搁浅、火灾或爆炸等海难事故造成船舶燃油、载运的货油、有害有毒物质泄漏导致严重的海洋污染;而船舶倾倒、排放的污染物质等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并对生物多样性及海洋物种的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与威胁。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成为与人类共同利益有关的重要专题,建立健全相应的船舶污染损害赔偿制度也成为我们当前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国际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和正在修订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对建立我国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的模式以及建立我国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后相关的索赔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水运管理》2008,30(12):8-8
自2008年11月1日开始,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施船舶污染责任保险。该保险作为主险,船舶所有人可直接单独投保。同时,将可投保的航区分别拓展到全国内河、全国沿海。保险责任不仅包括油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也包括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以及因碰撞而引起对方船舶的污染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
国际信息     
IMO第四次海上环境有害有毒物质论坛在法国举行 IMO第四次海上环境有害有毒物质论坛日前在法国的马赛举行。随着海上化学品运输的增长以及《2000年有害和有毒物质事故防备、反应和合作议定书》于2007年对缔约国的生效,越来越多的专业及公共注意力集中在了海上有害有毒物质产生的危险方面。  相似文献   

9.
有毒液体物质是化学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运输有毒液体物质船舶发生的事故数量在事故总数中只占较小比例,但是一旦有毒液体物质造成事故,后果非常复杂和严重。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公约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有毒液体物质的特点,就有毒液体物质在水上运输的风险和安全管理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船舶运输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污染损害是民事侵权的一种,属于特殊的海上侵权行为。由于该类货物的事故性侵权往往会造成巨大损失,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我国相关损害赔偿机制尚不健全,本文试从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责任限制、补偿基金四个方面讨论应当如何构建我国船舶运输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污染损害的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贸易运输中化工产品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的日益增多,污染问题已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国际海上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损害责任及赔偿公约》随之出台。文中旨在通过分析我国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损害赔偿方面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建立机制的方法和对策,以期做好加入并履行公约的;住备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其大使馆公使参赞代表该国于4月14日在IMO伦敦总部签署《国际海上运输有害有毒物质责任和损害赔偿公约2010年议定书》,丹麦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接受批准该公约议定书的国家。IMO秘书长Mitropoulos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06年6月14日葡萄牙作为第15个国家批准接受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防备、反应和合作2000年议定书(The Protocol on Preparedness。Response and Co-operation to Pollution Incidents by Hazardous and Noxious Substances——OPRC-HNS Protocol 2000),该条约现已达到足够的认可条件,其将于即日起12个月之后的2007年6月14日生效。  相似文献   

14.
从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的作用入手,分析我国船舶污染损害赔偿体系现状,对现行的各船舶污染损害赔偿体系进行比较,指出完善我国船舶污染损害赔偿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开展课题研究、修订船舶污染损害赔偿相关法律、修改完善配套制度等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船舶污染损害赔偿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武祥 《中国海事》2009,(11):20-23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海上船舶活动密度迅速增加,船舶发生污染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导致对船舶污染损害赔偿的压力增大。文中通过《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生效实施对我国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的作用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我国海上危险货物运输数量和种类的迅速增长,船载有毒有害物质(HNS)的污染风险越来越严峻,HNS运输造成的海洋污染损害赔偿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加入《1996年关于海上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责任和损害赔偿的国际公约》(而且HNS公约本身也尚未生效),国内也没有建立有关HNS污染的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万鹤 《水运管理》2008,30(11):22-24
20世纪70年代,随着《MARPOL73/78》问世以来,国际社会对运输船舶易产生的油污染、有毒物质、海运包装物质、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污染以及柴油机排放废气造成空气污染等环保问题已达成共识,并以国际防污公约附则的形式对船舶强制实施。现今,随着船舶、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对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船舶压载水的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于是2004年2月,关于船舶压载水管理的外交大会在IMO总部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全球航运业的高速发展、海上运输的日益繁忙,船舶及有关水上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威胁也随之激增。船舶事故引起的溢油、船舶营运中所排放的有毒液体物质、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给海洋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船东为降低成本,减少了安全和环保投入;海上大量停航船舶配员不足,存在很大的安全和污染风险。大力发展“绿色航运”、减少船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全球海洋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针对《2000年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防备、反应与合作议定书》的生效情况、适用范围与基本要求,结合我国现状,分析我国加入该议定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国加入该议定书应采取的应对措施:(1)完善国内相关法规,提供履约保障;(2)加强应急技术研究,建立应急信息系统;(3)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反应体系;(4)加大基础设施保障,加强应急能力建设;(5)建立HNS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实施船舶强制保险;(6)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应急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20.
防止船舶污染技术标准 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 内容简介:船旗国管辖船舶的强制实施、船舶结构和设备要求、操作性和事故性排放控制、证书和检验、港口国监查及违章的侦查、港口接收设施要求等。此外还包括污染事故报告、调查以及信息交换等。六个附则:防止船舶油污染规则: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防止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