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中运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出了螺旋角β=15°时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速度、温度、压力云图,从云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螺旋折流板的导流作用,壳程流体整体呈螺旋状流动,流动速度、温度和压力变化比较平缓,螺旋折流板附近不会形成流动死区。另外,在结构和操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螺旋角分别为9°~16°的情况下,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压力损失Δp和传热Nu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螺旋盘管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流量范围内对流体流经平面和立体螺旋盘管进行了流动性能的实验研究 ,得出了盘管折合沿程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盘管几何条件及不同盘绕方式等的变化关系曲线及部分经验公式 ,并与同条件下的直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圆管螺旋流局部起旋器的阻力损失和起旋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圆管螺旋流局部起旋器的结构、阻力损失和起旋效率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起旋器相关参数的制约关系,并提出起旋器的设计原则,建立起阻力损失和起旋效率的计算式,为圆管螺旋流局部起旋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高浓度低能耗的螺旋流浆体管道输送技术,借助流体力学理论,分析了圆管螺旋流的运动特性,将圆管螺旋流分解为轴向流动、周向流动和径向流动,建立了圆管浆体螺旋流的动力学方程;进而基于圆管螺旋流特点,推导出紊流状态下圆管螺旋流轴向速度和周向速度的分布表达式.同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结合Solidworks和Gambit等软件进行圆管浆体螺旋流运动特性的建模和仿真,仿真计算结果揭示了圆管螺旋流轴向速度和周向速度的分布规律,并验证了螺旋流理论速度分布式与实际运动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管道中流体冻结位置的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寒冷的冬季,经常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管道中流体的某一段或某几段冻结,以至整个流动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管道中流体的冻结位置并给予排除,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解决这类问题的通常办法是敲击听音,然后凭经验进行判断或者是利用超声波检测仪确定冻结位置,然而这些方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一种管道中流体冻结位置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根据仪器显示数值的大小判断管道中流体的冻结位置和冻结程度。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定位精度高,可在野外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输运流体海洋立管的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体的动量方程出发,考虑流体和管道的耦合,推导出输运流体海洋立管的偏微分运动方程。用Hermite插值函数和Galerkin法离散运动方程建立海洋立管动力运动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研究管内气柱流对固有频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立管内出现气柱流时,固有频率随气柱位置的不同而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水平旋喷加固体的成桩机理与直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平旋喷加固体的成桩机理与成桩直径的理论分析,通过双液水平旋喷现场试验实测,得出水平旋喷加固体成桩直径及质量与相关施工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管道中不满流动状态的存在对管道的正常运行和停输产生较大影响,容易引起管道事故.因此,对地形起伏管道翻越高峰点后的流动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流体力学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建立了不满流动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现场数据进行了投产时期水隔离段的不满流动截面参数计算;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可知,影响不满流段气体含量的因素包括管道坡度、流体流量...  相似文献   

9.
文中分析了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气液两相螺旋管流的特点及研究现状,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可降解型天然椰子油体系下的气液两相流螺旋流流型及压降,对螺旋流流型进行了划分,并与不含表面活性剂体系下的气液两相流螺旋流流型进行了对比,建立了以叶轮起旋的表面活性剂体系下的气液两相螺旋流压降模型。研究表明: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使流型发生转变;流速、含气率及活性剂浓度均会对管道内的气液两相螺旋流流动压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期·页 )·设计与研究·螺旋盘管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邱 林 ,王文海 (1·1)…………屈服假塑性流体和管流流动及传热规律研究梁昌华 ,张大鹏 ,孙 涛 (1·4)…………………………………………………大型稀疏方程组的解法在输气管数值计算中的应用吴玉国 ,陈保东 ,王玉国 (1·6  相似文献   

11.
建立喷嘴结构参数与其射流流场特性之间的关系,选择最佳的射流工况条件对提高射流效率有重要意义。利用FLUENT软件,对锥直喷嘴在淹没条件下后混合磨料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后混合磨料射流,分析了喷嘴结构参数(混合腔直径Dq、混合管长度Lg和保护气入口速度ua)对射流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直径混合腔、长混合管的喷嘴的射流效果好,通保护气后使得射流性能得到改善,保护气的速度增大时其对射流的保护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主动旋流管道除垢系统的清洗效果,建立了以高压高速空气为介质的内置螺旋凹槽管的环形流动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光滑管和内置螺旋凹槽管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网格无关性验证模型网格。模拟结果表明:内置螺旋凹槽管的环形流动呈复杂的三维螺旋流动,而光滑管则呈普通的直线流动。在相同的条件下,内置螺旋凹槽管的切向速度比较剧烈,而光滑管的切向速度几乎为零,内置螺旋凹槽管的径向速度也比光滑管的大。内置螺旋凹槽管的切向和轴向速度的增大,使边界层减弱,有利于增大管壁的冲刷力,从而增强清洗管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射流对固体表面冲击时的流动过程分析,得出了冰粒射流对固体表面的作用不仅仅在冲击区,还包括附壁射流区的结论。由于冰粒是冰粒射流的关键,因而选用与冰粒相关的参数即其温度、粒径和流量作为影响因素,在射流的压力、靶距和横移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利用建立的冰粒射流系统进行了脱漆正交试验,目的是通过脱漆试验考察冰粒对其射流表面清洗性能的影响。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和直观分析表明:冰粒的温度和流量对冰粒射流表面清洗性能的影响是主要的,而粒径的影响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4.
冰粒的制备和射流系统的建立是冰粒射流的现;考虑冰粒易融化,冰粒的加入方式采用后混合式且利用压缩空气引射冰粒从而形成冰粒射流系统.用所建立的冰粒射流系统进行了脱漆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工作压力、冰粒尺寸、冰粒温度、冰粒流量及横移速度和喷射靶距等参数对表面清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压力和冰粒温度影响较大,冰粒尺寸、冰粒流量及喷射靶距各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高压水射流清洗系统中喷嘴的设计原理和选型依据、实验结果,通过了解喷嘴的设计过程和影响喷嘴的性能因素,选择与清洗系统匹配的喷嘴,可以明显地提高清洗作业的效果,减少劳动损耗.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射流泵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中PHOENICS软件建立射流泵几何模型,采用正交非等距网格划分方法,模拟射流泵的内部湍流场,研究了流量比、喉嘴距对速度的影响,以及喉嘴距对湍动能的分布影响,得出射流泵基本性能曲线,与文献给出结果吻合较好.完善了射流泵的基本特性研究,分析了射流泵流场中能量...  相似文献   

17.
在利用长距离管道输送喷气燃料、石脑油、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时,为保障喷气燃料的油品质量,喷气燃料中最多只能混入质量分数≤0.75%的石脑油和汽油,在保证闪点合格的前提下,按照Jet A-1标准(ASTM D1655和DEF STAN91-91)喷气燃料指标仍能合格.喷气燃料中只能混入质量分数<0.2%的柴油.所以在实际输送工作中,喷气燃料中混入的汽油、柴油和石脑油量均需严格控制,应小于实验室静态试验理论的计算值.  相似文献   

18.
盾构始发和到达安全掘进控制技术是困扰盾构隧道施工的主要难题之一。盾构进出洞施工中,面临掌子面失稳、土体坍塌、涌水涌砂、地表沉陷、盾构"抬头及磕头"等诸多施工风险。本文从基坑及隧道的破坏模式,塑性区分布范围出发,通过有限差分法针对易受扰动的浅埋砂层地层盾构始发段进行了研究,为加固区范围大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在不采取加固措施时,基坑开挖后隧道始发段的竖向位移、拱底的隆起和最大纵向挤出变形量均过大,显示基坑将发生坍塌等破坏。当盾构始发段主要加固措施为旋喷桩,加固后的土体的物理参数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本文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旋喷桩的合理加固区域。  相似文献   

19.
水平旋喷利用高压射流浆液破碎围岩并通过旋转搅拌将水泥浆与围岩充分混合搅拌,形成柱状固结体,解决注浆无法达到充分渗透处改善围岩的目的.文章通过分析水平旋喷桩施工难点及适用地质条件,并介绍孔口止水装置在旋喷施工中的应用,以及解决跑浆塌孔断桩现象,为软流塑饱和粉细砂围岩提供有效的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平旋喷桩预支护在软弱黄土隧道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软弱黄土隧道地基承载力,针对研究项目洞口段围岩的特点,提出水平旋喷桩预支护方案.经计算分析,参考水平旋喷桩在其它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初步确定水平旋喷桩加固体的直径、长度、纵向间距等.结合围岩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灰水比、注浆压力、钻机提升速度等施工控制参数开展大规模现场成桩试验.对所有成型桩体直径、长度、3 d及28 d强度进行检验.由检验结果调整预设计参数,得出了水平旋喷桩设计控制指标、施工工艺参数.工程应用表明,采用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软弱黄土地区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可为软弱黄土地区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