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冰粒的制备和射流系统的建立是冰粒射流的现;考虑冰粒易融化,冰粒的加入方式采用后混合式且利用压缩空气引射冰粒从而形成冰粒射流系统.用所建立的冰粒射流系统进行了脱漆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工作压力、冰粒尺寸、冰粒温度、冰粒流量及横移速度和喷射靶距等参数对表面清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压力和冰粒温度影响较大,冰粒尺寸、冰粒流量及喷射靶距各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2.
在加氢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温高压加氢进料泵,泵的进出口管嘴受力和力矩需要符合API610相关规定,因此进料泵管道的配管设计很重要。利用CAESARⅡ对汽油加氢装置中的加氢进料泵进出口管线进行一次应力、二次应力分析与管嘴受力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改变管系的走向,适当地设置限位或者固定支架,可以在保证管系柔性的前提下,减小管系位移对泵管嘴受力的影响,从而设计出合理的加氢进料泵进出口管道方案。  相似文献   

3.
三车道公路隧道射流风机设置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流风机的升压效果不仅与风机本身的性能有关,还与风机位置等外部条件有关.运用大型通用CFD软件对三车道公路隧道中射流风机的射流场进行模拟,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公路隧道中射流风机的合理安装位置.结果表明,射流风机的纵向影响距离在200 m范围内,当风机纵向间距大于100 m时即可获得理想的升压效果.为了减小两股射流之间的干扰及隧道壁面的影响,一组中两台风机的净距应在2~5d(d为风机直径)之间,最佳净距在3~4 d之间.  相似文献   

4.
根据射流对固体表面冲击时的流动过程分析,得出了冰粒射流对固体表面的作用不仅仅在冲击区,还包括附壁射流区的结论。由于冰粒是冰粒射流的关键,因而选用与冰粒相关的参数即其温度、粒径和流量作为影响因素,在射流的压力、靶距和横移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利用建立的冰粒射流系统进行了脱漆正交试验,目的是通过脱漆试验考察冰粒对其射流表面清洗性能的影响。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和直观分析表明:冰粒的温度和流量对冰粒射流表面清洗性能的影响是主要的,而粒径的影响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凝析液射流清管器可以有效控制段塞流,保证流动安全。为了研究射流清管器射流流场与旁通率和清管器前后压差的变化关系,文中通过Fluent对天然气凝析液射流清管器进行流场数值模拟,并进行分析。分别研究了旁通率和射流清管器前后压差对射流流场的影响。得出了射流流场中速度、湍动能、压强的分布规律,单一旁通率对射流流场的影响规律,单一压差对射流流场的影响规律等。文中的研究为天然气凝析液射流清管器射流流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支持,为结构研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射流风机的升压效果不仅与风机本身的性能有关,还与风机纵、横断面的设计位置等外部条件有关。双车道公路隧道横断面空间有限,合理设置风机位置对风机效率的提高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大型通用CFD软件对隧道中射流风机的射流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为了降低两股射流的相互干扰以及隧道壁面对射流的影响,两台风机的净距应当为1D~2D,最佳净距为1.5D;为了降低隧道内壁对射流的干扰,风机的高度应尽量接近建筑限界,风机距离隧道拱顶的距离为1.2D;隧道纵向上为避免两组风机互相干扰的同时又达到最佳升压效果,纵向距离L应在100~120 m之间,最佳纵向距离应为110 m。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预测城市隧道纵向通风情况下风机噪声的分布规律,进而为城市慢行隧道采用射流纵向式通风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文章选取了两座典型城市下穿隧道对隧道纵向通风时的噪声进行现场测试研究,分析单组及多组风机运行时隧道内噪声的分布规律,并总结给出城市慢行隧道的噪声控制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无风机运行时噪声主要为中低频噪声,其最高噪声水平集中于1 000~2 000 Hz之间,而风机噪声频段分布主要集中于250~4 000 Hz,其最高噪声水平集中于500~2 000 Hz;开启单组射流风机时,风机噪声在隧道内基本呈现出线性衰减规律;开启多组射流风机时,两组风机之间的噪声水平基本为对称分布,沿纵向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分布规律,且噪声水平相对于单组射流风机运行时有所提高,平均噪声增量为4 dB(A)左右;城市慢行隧道噪声控制标准为距地面1.5m高度处的噪声水平不宜大于65 dB(A),建议城市慢行隧道不宜采用全射流纵向式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隧道施工射流通风中进入隧洞风量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算例分析研究了射流风机位置及局扇对进洞风量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压水射流清洗的工作机理,结合小直径管道清洗的特殊性,选择了影响清洗效果的主要参数,合理地对相互影响较大的参数分组,并重点研究了压力与流量,靶距与打击力,冲击角与清洗速度,扩散角与射流形状等关键参数的选择和匹配,分析了清洗小直径管道时喷头和喷嘴选择的一般方法。分析表明:清洗小直径管道时,合理匹配各组清洗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射流的利用率,为提高清洗效率、有效利用高压水射流清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比例(1:20)物理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模拟了在Ⅳ、Ⅴ级围岩中净距6 m、坡率为1:1的小净距隧道开挖过程,研究了初期支护状态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地中位移、洞周位移增量、围岩压力规律,对比分析了不同围岩组合对小净距隧道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围岩情况下偏压隧道的基本力学特性,优化了隧道开挖顺序,为小净距偏压隧道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喷嘴结构参数与其射流流场特性之间的关系,选择最佳的射流工况条件对提高射流效率有重要意义。利用FLUENT软件,对锥直喷嘴在淹没条件下后混合磨料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后混合磨料射流,分析了喷嘴结构参数(混合腔直径Dq、混合管长度Lg和保护气入口速度ua)对射流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直径混合腔、长混合管的喷嘴的射流效果好,通保护气后使得射流性能得到改善,保护气的速度增大时其对射流的保护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节阀控制多泵并联管道中各泵输出流量平衡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流量平衡调节方式。文中对多泵并联管道中调节阀控制流量平衡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系统的组成等进行介绍,并结合陕西神渭输煤管道工程中实际应用情况,对调节阀的性能曲线进行校核标定,同时,在多泵并联条件下对调节阀控制流量平衡系统的设备配置和控制效果进行了介绍,最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流量平衡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国内固液两相流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内特性、外特性和水力设计等方面对国内固液两相流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内特性研究中分别介绍了泵内固体相流动规律的研究和泵内两相流的常用数学模型,外特性研究主要是探索过流部件几何参数对泵性能的影响规律。归纳了国内目前固液两相流泵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速度系数法、两相流畸变速度设计法、速度比设计法、流场分析设计法,并概括介绍了固液两相流泵在江河湖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简要介绍了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的工程概况,对目前最为常用的全射流通风以及斜、竖井加射流风机组合的分段纵向通风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并充分考虑了正常运营、交通阻塞、火灾和换气四种不同工况下隧道内气流组织、通风及其控制等要求,提出了推荐方案:右线采用斜井集中排出式 竖井送排式 射流风机纵向通风,左线采用斜井集中排出式 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本通风方案采用了一井两用的设计思路,即左线斜井同时对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进行集中排风;此外,考虑左线入口段火灾时的排烟,从右线竖井处设置了专用排烟通道连接左线。在满足通风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通风运营成本及运营安全、火灾排烟及火灾通风控制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某日 ,格拉管线正在输送汽油时 ,终端拉萨分输站的进站压力和流量突然同时大幅度下降 ,初步判定为管线发生了破裂跑油故障 ,经巡线查实 ,在距该站下行方向 30 0 0km处的管线被施工的挖掘机挖破而大量跑油 ,经两昼夜的紧急抢修恢复了正常输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射流风机在双洞单向公路隧道纵向通风中的潜力,针对相邻两条上、下行隧道内通风负荷相差较大的特点,根据隧道通风基本理论,对一种新型的隧道通风换气方法——空气交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给出了该方法在公路隧道纵向通风中的应用范围和具体的设计算法,并利用其对某隧道进行了简要的通风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隧道采用空气交换方法构建的通风换气系统后,节约了隧道通风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营费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海洋平台输液管道激振流体的行为特性。依据振荡流体力学及傅里叶变换基本原理,建立了输液管道非定常、不可压缩、黏性振动流的数学模型,将流动分解为稳定流和振荡流2部分,推导出关于流场速度、压力系数的微分方程组,求解了不同条件下的流速和压力。结果表明:海洋平台输液管道激振流体的行为特性受管道结构形状及流体性质的影响。比较等截面管道的变分解和数值解,说明此方法用于研究海洋平台输液管道的流体激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在长输管线中,泵站是输油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泵站的运行成本巨大。工况处于经常变化的输油系统是极为普遍的,在这些系统中,通常采用的节流调节法浪费能量。如果能很好地使用变频调速系统,能实现泵站的优化运行。文中介绍了泵机组变频节能工艺理论以及比例定律和相似抛物线的基本原理,并对调速后泵的转速和轴功率进行了计算,进行定速泵与变速泵串联运行试验,并比较了不同操作方式的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