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了全面考虑停车收费定价对私家车出行者、停车场运营者、交通管理者三方停车参与者的影响,本文基于Stackelberg博弈构建了三方参与者共同决策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引入效用理论分析三方参与者在停车收费定价中的行为特征,分别建立私家车出行者停车行为选择模型、停车场运营者运营利润模型和交通管理者社会负效用模型。针对三方参与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三方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引入停放饱和度和道路饱和度作为新的停车收费定价影响因素,建立基于三方博弈下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并设计求解算法,并用咸阳市两个公共停车场的实测数据对停车收费定价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当算例中的两个公共停车场收费费率分别为4.5元/h和3.9元/h时,停车需求为303个,私家车出行者的总出行成本之和为12 999.41元,总运营利润之和为6 902.17元,公共停车场的停放饱和度与期望值差距之和最小为0.35,周边道路的饱和度与期望值差距之和最小为1.51,为三方博弈下各利益主体间利益矛盾最小的停车收费定价方案。公共停车场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可为公共停车场综合考虑三方主体需求制定停车收费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浮动式停车收费是采用随停车需求动态变化的停车价格,动态调控停车需求的时空分布,使得停车设施保持最佳的停车位利用率,从而减少寻泊交通,达到区域停车资源的均衡利用。本文根据在北京中心商业区进行的停车调查,分析了停车寻泊行为,得出了路侧停车价格浮动变化下的停车和出行意向;构建了考虑寻泊过程的停车成本计算公式,分析了停车收费价格、停车设施利用率和寻泊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价格浮动变化下停车选择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最后给出了路侧浮动式停车收费定价方案。研究结论对于停车过程分析和浮动式停车收费定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路内外停车泊位容量变化的基础上,分别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财务盈利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可变泊位容量的路内停车定价模型;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平均成本定价法,建立了基于可变泊位容量的路外停车定价模型.针对模型,分别通过拉格朗日算法和平均值算法.以广州市和上海市停车场为例计算停车收费价格,证明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路内停车秩序、促进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提升,深圳市重新启动了路内停车收费管理工作。从实施目的、原则和策略三个方面,阐述深圳市路内停车收费管理的实施情况。路内停车收费费率定价遵循平衡路内外停车使用、制定合理比价关系,以及区域差别、分时差别的原则,建立了路内停车收费与动态交通运行联动的调节机制。管理模式层面,成立专门机构,通过取证权外派方式解决执法警力不足问题;收费技术层面,采用无纸化电子收费,避免利益冲突;执法方面,严格规范执法流程,对首次路内违法停车采取弹性执法。  相似文献   

5.
鉴于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中心区制定的路边停车收费费率不尽合理,路边停车泊位周转率低,路边乱停车现象十分严重的实际情况,结合对城市中心区交通运行状况和路边停车实况调查及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在确定城市路边停车收费目的的基础上,考虑停车者对路边停车收费的容忍度函数,建立了以调节道路交通量、调节停车位供求关系及规范停车行为为目的的城市中心区路边停车收费定价模型,设计了用于求解模型的遗传算法,并以苏州市观前地区和无锡市商业区路边停车收费实况为例进行模拟分析,其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本模型能够有效地计算我国城市中心区路边停车收费的最佳费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模拟多类停车设施运营(收费定价)竞争以及出行者的反馈行为,建立了基于用户均衡条件的路外、路内停车场和停车换乘设施等3类停车设施的收费定价模型。上层优化模型模拟停车运营者以利润最大为目标的停车费定价决策,下层用户均衡条件描述出行者以个人出行成本最小为原则的旅行选择行为,包括方式、路径和停车设施的选择。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算法来求解该非线性规划问题。设计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多类停车设施运营竞争对停车收费定价最优解有显著影响,并且可能导致较低的停车收费水平和较好的交通需求管理效果,如人均出行的交通拥挤成本降低,停车换乘方式分担率提高等。  相似文献   

7.
用户均衡条件下3类停车设施收费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模拟多类停车设施运营(收费定价)竞争以及出行者的反馈行为,建立了基于用户均衡条件的路外、路内停车场和停车换乘设施等3类停车设施的收费定价模型.上层优化模型模拟停车运营者以利润最大为目标的停车费定价决策,下层用户均衡条件描述出行者以个人出行成本最小为原则的旅行选择行为,包括方式、路径和停车设施的选择.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算法来求解该非线性规划问题.设计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多类停车设施运营竞争对停车收费定价最优解有显著影响,并且可能导致较低的停车收费水平和较好的交通需求管理效果,如人均出行的交通拥挤成本降低,停车换乘方式分担率提高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社会公共停车场后期的顺利投资与经营,提出了多方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停车收费定价方法;考虑了停车者、投资经营者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与需求,利用停车特性调查数据分析、成本-收益停车定价模型和点弹性系数模型分别求出停车容忍费率、平均停车费率和最大社会效益停车费率,分析了停车费用的定价方式,制定了停车收费方案的合理构成和调整方法,对比了现有停车定价方法与该停车定价方法对投资与经营效益的不同影响;研究了后续时段停车费率单因素和3因素敏感性,建立了后续时段停车费率与3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了3因素不同范围内的组合取值对停车收费方案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后续时段停车费率是停车收费方案拟定的关键要素;投资回收期、商业面积比例和停车场容积率在[-30%,30%]内变动时,后续时段停车费率的变化幅度将达到[-50%,50%];控制商业面积比例和停车场容积率变动幅度在[-10%,10%]内时,投资回收期不宜取太长;控制投资回收期和停车场容积率变动幅度在[-10%,10%]内时,商业面积比例不宜取太小,最适宜比例为30%;控制投资回收期和商业面积比例变动幅度在[-10%,10%]内时,停车场容积率的取值对后续时段的停车费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合理确定停车收费费率是控制私家车出行分担率、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重要途径,从私家车出行者效用角度,将私家车出行者理解期望效用与交通方式选择相结合,运用交通方式分担离散Logit模型和私家车出行者满意度函数,建立私家车出行者可接受且能最大限度发挥停车费对私家车出行抑制作用的私家车停车收费定价模型,为停车费合理定价提供决策依据.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以西安市停车收费定价为实证测算.研究发现,基于私家车出行者理解期望效用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确定的停车收费费率阈值是调控私家车出行分担率的最佳停车费费率,当西安市停车收费费率为15元时,私家车出行者的最大期望效用几乎恒定,此时停车收费对私家车出行的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收费标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路的准公共物品与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了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实行政府管制下企业定价的机制。通过对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及相关收费标准计算模型的分析,指出不同收费标准下有不同的社会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停车位普遍存在建设投入高和使用价格低之间的极端不对称,导致小汽车过度使用、停车矛盾不断加剧。首先对中国城市停车问题及停车收费定价体系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按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和参考车位土地资源价值两种定价模式,指出因收费定价不合理导致的停车福利化现象是城市停车问题的根源所在。最后阐明,建立与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停车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实行去福利化的停车改革、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停车需求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拥挤问题,它采取的是以"静"制"动"的策略,停车需求控制最重要的内容是停车收费,分为路外停车收费和路边停车收费.通过研究证明,应加紧研究停车收费定价模型,这是解决交通问题很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出租汽车服务定价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出租汽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功能定位是辅助常规公交。从传统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出发,根据出租汽车服务的特殊属性,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者对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的定价形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出租汽车服务的费用适合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定价原则,和采用平均成本定价的形式(包含正常利润)的结论。最后,对起步价收费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采纳起步价的收费方式不管对于出租汽车司机还是对于出租汽车乘客,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收费公路是准公共产品,其收费定价脱离不了公共经济学的定价范畴。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两部定价法在收费公路中的优势,明确成本归属,建立了两部定价模型。该模型具有操作性强、公平合理的特点,且能够有效抑制车辆超载、超重现象,体现了合理收费费率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5.
占道停车收费价格是调节路内外泊位供给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成都市占道停车收费价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指出现行收费价格存在着差别化程度较小和收费价格偏低两大问题。最后通过建立收费价格与机动车保有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回归函数模型,得出与成都市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收费价格。  相似文献   

16.
明确各类停车设施的经济属性,是解决目前停车规划实施难的战略性政策研究。针对传统停车规划中停车经济属性不明晰的问题,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分别研究了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位的经济属性。提出配建停车和路内停车设施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属性,而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偏向私人产品范畴,具有商品的属性。因此应确立以市场化、企业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的产业化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从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向市场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强调停车的土地出让政策、收费政策以及后续的建设政策都应围绕其经济属性制定。  相似文献   

17.
停车收费合理定价--基于需求的旧金山停车定价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少数能够找到便宜停车位的幸运驾驶人外,价格过低和过度拥挤的路内停车位给每个人都制造了难题;其他所有为寻找可用停车位而巡游的驾驶人因此浪费了时间和燃料,导致交通拥堵并且污染空气。价格过高和占用率过低的路内停车位同样存在问题,当路内停车位闲置时,商家失去潜在的顾客,员工失去工作,而城市失去税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旧金山启动了SFpark项目,通过价格调整实现每个街区有1~2个可用停车位的目标。为了衡量价格如何影响路内停车位占用率,根据项目第一年内超过5000次价格和占用率变动数据计算价格需求弹性。价格需求弹性的平均值为-0.4,但是随时间、地点及其他因素大幅变化。在第一年内平均停车价格下降1%,因此,SFpark调整了停车价格但总体上并未涨价。首次使用测量出的占用率估计路内停车的需求弹性,同时也首次评价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定价模式以用于路内停车管理。指出旧金山可以通过增加驾驶人对变动停车价格的意识,减少残疾标志的滥用以及引入季节性价格调整来改进该项目。其他城市可吸纳绩效停车定价作为拥挤收费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停车收费价格是规范居住区停车管理的重要手段.结合北京市居住区停车成本调查,分析居住区停车泊位运营管理成本;结合北京市居住区停车行为调查,探讨居民对停车费用的支付意愿及其与居民收入的关系,据此确定居住区停车收费依据.进而考虑与居民停车泊位选择行为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建立BL模型,分析地面停车泊位与室内停车泊位的费用差价对...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高速公路传统收费定价理论模型中存在的不公平,提出了基于充分考虑公平原则的高速公路收费定价理论,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高速公路收费定价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以分析居民区停车行为及制定合理的居民区停车收费价格为目标,通过对北京市典型居民区进行停车调查,在对居民区停车调查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居民对于停车费接受意愿以及不同条件下的停车方式选择行为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停车收费价格可以使停车设施合理有效利用,这一结论对北京市居民区停车收费价格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