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桥梁结构在设计时应考虑两种极限状态.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前者主要是衡量结构在正常营运期间的变形状态.以保证在正常工作阶段的结构变形裂缝宽度等是否会影响结构功能性要求或结构耐久性的问题,后者主要是衡量结构强度的总体安全度状态.即结构总体安全性问题。因而.在设计中两种极限状态均必须保证和满足。本文就桥梁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设计控制标准是指根据路面结构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所达到的极限状态,从力学响应提出的控制指标。路面结构设计中结构厚度分布若满足了控制指标的极限标准,就能保证路面结构在设计使用期内正常工作,不致出现破坏的极限状态。  相似文献   

3.
老旧桥梁的健康状况评定关系到交通运输安全,在不宜进行荷载试验的情况下,结构检算是一种较有效的评定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双曲拱桥在不同效应组合下的受力状态,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安全状况进行检算,实现对桥梁承载能力的有效评定。  相似文献   

4.
以一座三跨连续刚构桥为例,使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选取合理的分项系数,对不同设计荷载进行组合,分析结构的受力状态。针对该桥的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分别进行了作用效应组合设计,经分析表明,该桥梁设计同时满足极限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如何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大型桥梁在建成时得到预先设计的应力状态和几何线形,是桥梁施工中非常关键和困难的问题.施工控制有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使结构在建成时达到设计所希望的几何形状,二是使结构在建成时达到合理的内力状态,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保证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桥梁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对桥梁的正常服役、保证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临汾市尧都区涝河桥工程,针对主桥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持久状况构件应力验算、极限承载能力、抗裂性以及抗倾覆性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桥梁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体内—体外混合配束节段预制拼装桥梁因其具有良好的技术合理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目前在我国正逐渐兴起。但由于该类桥梁在我国的应用起步时间较晚,国内对该类桥梁的研究深度还不够,现行公路桥规中没有针对节段预制拼装施工及体外预应力桥梁的相应条款。以体内-体外混合配束节段预制拼装桥梁为研究对象,对该类桥梁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展开研究。结合施工方法、改善结构性能和提高经济性三个方面,探讨了体内束与体外束的合理比例设计原则。此外,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预应力筋应力限值、接缝处的应力限值、体外预应力的极限应力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折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佳芦河连续刚构大桥为例,详细介绍了连续刚构桥在施工和正常使用情况下的结构安全验算方法,包括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持久状况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正常使用阶段应力验算、施工状况应力验算以及预应力钢绞线拉应力验算.可为连续刚构桥梁设计人员进行相关验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流量的增多,车辆吨位的提高,不断挑战桥梁的通行能力以及承载能力.同时我国的大部分桥梁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了老化期和维修期,成为危桥.所谓危桥,根据相应的规范,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桥梁重要部件出现严重的功能性病害,且有继续扩展现象;关键部位的部分材料强度达到极限,出现部分钢筋断裂,混凝土压碎或压杆失稳变形的破损现象,变形大于规范值,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响应不能达到平时交通安全通行的要求;第二,承载能力比设计降低25%以上.对桥梁进行加固,是保证其正常通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役钢筋混凝土梁桥提出了一种服役安全性评估方法,并采用这种方法对江苏省326省道上的一座现役钢筋混凝土7跨简支T型梁桥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建立桥梁结构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构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反应:根据桥梁现场检测和结构分析的结果.采用材料强度折减和荷载加成的观念评估该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并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结构主梁的变形验算与裂缝宽度验算;评估结果表明该桥承载能力较差.安全可靠度较低,已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桥梁结构设计过程中,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却恰恰是使用时的性能表现: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实际上,目前的桥梁设计中,对于耐久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受到关注,既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耐久性设计(从材料、结构措施及设计程序上保证耐久性,并明确声明在何种维护和使用条件下,桥梁具有哪种程度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2.
斜拉桥造型美观、跨越能力强,是一种常用的特殊结构桥型,在桥梁运营过程中,为保证结构受力正常、安全使用,荷载试验检测至关重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斜拉桥荷载试验检测的主要内容、工况及流程,通过检测结果分析桥梁结构的整体刚度、强度,以及动力响应特性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进而判断桥梁的受力状态,为其日常养护或维修加固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行业也日益繁华。桥梁在交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现在,国内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有这样的倾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实际上,对于耐久性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桥梁结构设计和设计中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重视结构型式选择、充分重视桥梁细部构造、重视预应力梁的构造、重视下部构造和重视附属工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对50 m跨径简支斜交钢混组合梁的施工方法及结构特点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对建模方法,计算参数的选取,施工阶段承载力计算,极限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支座反力计算展开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50 m跨径简支斜交钢混凝土组合梁采用架桥机一次落架成桥是可行的,桥梁上部结构静力计算满足规范要求,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曲线连续梁桥、独柱墩连续箱梁桥等类似桥型的支座更换采用同步顶升技术,能在可控范围内实现且不影响高速公路通车运营,为工程建设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MIDAS全桥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支座更换后桥梁主梁及桥墩、支座的受力状态、变形大小等;并现场采取科学、规范的监测措施和手段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变位、内力变化等指标,通过模型与实际结果两项指标说明桥梁所属的受力状态,来判定结构的安全与否,以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达到了预期效果,加固后的桥梁承载能力满足加固设计预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局部构件破坏导致中承式系杆拱桥连续倒塌的风险,以一座典型中承式系杆拱桥为例,研究了将桥梁结构冗余度应用于设计优化和运营养护的结构分析方法。采用美国国家公路合作研究项目报告中的确定性准则与确定性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求得桥梁完好状态与局部破坏状态的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不同局部破坏模式对桥梁结构承载能力与正常使用的影响及冗余度计算结果,提出设计优化与运营养护建议。结果表明:拱脚处中墩支座破坏、一般吊杆或长吊杆的断裂导致系杆拱桥极限承载能力下降约30%,整体失效时主梁最大挠度减小10%至30%;正常使用冗余率rf与桥梁结构刚度有关,极限承载冗余率ru与不同加载方式下桥梁整体失效模式相关,局部破坏冗余率rd与破坏构件在桥梁结构中所处边界条件相关;从设计优化角度,应适当提高中跨桥面系刚度与吊杆强度,从运营养护角度,应提高养护水平,加强对超载行为的管制,并对吊杆重点养护。  相似文献   

17.
钢板组合梁最大的技术特点是组合后的结构性能比两种材料各自的力学性能更佳。采用有限元软件对钢板组合梁进行模拟分析,对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疲劳、变形以及连接件抗剪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设计方案满足规范要求,受力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桥梁荷载试验用来检验评定新建桥梁、加固和改建后的桥梁结构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其最重要的承载能力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在进行动、静荷载试验的同时,可以进行低频率的动态荷载试验,这种方法能够得到以下结果:(1)通过动荷载、静荷载、低频动荷载三种试验方法,对桥梁承载力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建立桥梁结构在运营状态下大概率、大吨位车辆过桥时的动态反应值,其对于桥梁结构承载能力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2)同时,低频动荷载试验相比于动载试验的加载效率更高,往往能够反映桥梁结构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的结构动态反应。(3)低频动荷载试验相比于静载试验不但能够得到试验加载前后的梁体弹性恢复率,还能得到考虑活载冲击下结构的动态反应。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独柱墩桥梁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故需对现有独柱墩桥梁的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抗倾覆能力进行检算,并采取适当的处治措施,确保桥梁安全运营。重点阐述某桥梁独柱墩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检算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109国道某四类桥梁承载能力评定为案例,通过采用规范规定的分项检算系数修正极限状态的结构检算法和荷载试验的方法进行承载能力评估,两种方法对比结果接近实际桥梁承载能力,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检测养护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