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几年,汽车工业的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均与电子商务保持较高的同步性,当汽车销售遇到电子商务,必然会进发出不一样的火花。在汽车电商寡头市场形成之前,汽车电商市场将会迎来大规模的重组整合,新的业务模式将会层出不穷。电子商务和相关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加速了汽车电商模式和参与者的优胜劣汰机制。  相似文献   

2.
官俊 《汽车与配件》2014,(44):67-69
<正>不管是以易车、汽车之家为代表的垂直网站做的汽车电商销售,还是近期上汽、东风等大的汽车集团纷纷宣布进军汽车销售电商领域,网购汽车已逐步变成为风潮。实际上,不只整车销售,汽车售后市场也刮起了电商潮,各种模式的汽车后市场电商应运而生。我国汽车销售市场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已回归平稳,进入了整车销售的微利期。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涨,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空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16,(7):31-35
正Analysys易观智库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互联网市场细分行业众多,各自细分行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新车电商、二手车电商、后市场电商当前仍处在探索期阶段。中国汽车互联网市场细分行业众多,细分行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Analysys易观智库认为,互联网化给整个汽车产业链带来的价值可以归纳为四点:①平台化带来更全面和更透明的信息;②数据化带来更精准和更高效的营销;③电商化带来更多样和更快速的销售渠道;④互联网化带来更深入和更强大的服务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各大咨询公司关于汽车后市场电商的专题研究报告陆续发布,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在过去一年里,汽车后市场电商的竞争异常激烈,而维修保养服务电商自营型平台发展得最为稳健。不过,在各方争相角逐的过程中,汽车后市场电商的创业窗口却逐步临近关闭,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也在日渐提高。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速度之快、市场空间之大,已很显然,但是目前电商的渗透率却还不算高,颇具增长潜力。据此,易观智库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汽车后市场起步较晚,市场集中度极低,尚未产生连锁经营巨头;而中国消费  相似文献   

5.
云清 《商用汽车》2015,(2):70-71
<正>电子商务在汽车后市场炙手可热,从整车主机厂到零部件生产厂和经销商,很多企业都在践行着自己的电商模式,都在积极的探索,汽车后市场电商是大势所趋。2015年1月24—25日,"全国商用车维修配件发展管理中心"揭牌仪式暨全国商用车配件产销联合会2014年年会在广西举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配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魏同伟、中国商用车信息协会副会长王建业、中驰车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裁张后启博士、全国商  相似文献   

6.
赵玮  陈琦 《汽车与配件》2014,(29):24-26
作为中国汽车后市场电商平台先行者的车易安,构建的是一种“OAO+C2b2B”的商业模式,贯通车主、汽车服务商和配件供应商。在车易安创始人水从芳女士看来,中国汽配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汽配电商中,这三者缺一不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汽配电商带来的将是整个汽配流通行业的改良和提升。近年来,中国汽车后市场020概念的各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既有配件供应商在传统电商平台自建旗舰店,也有为上下游搭建B2B或B2C的第三方平台。作为中国汽车后市场电商平台先行者的车易安,构建的是一种“OAO+C2b2B”的商业模式,贯通车主、汽车服务商和配件供应商。在车易安创始人水从芳看来,中国汽配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汽配电商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与平均车龄的持续增长推动汽车后市场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但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流通环节过长,成本居高不下,相关的维修标准及政策也不够完善,导致了后市场的发展受到制约,近几年出现的后市场电商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这一局面。本报告将针对汽车后市场电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借力"配件大数据"与"供应链云服务",中驰车福致力于为广大汽修企业提供"一站式"配件供应服务及维修技术与管理服务,携手行业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整合与转型升级。"传统的后市场渠道正在发生全新的变化,而垂直电商其实是一个绝对的市场刚需,并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与电商化的蓬勃发展,汽车后市场也无法抵挡这一浪潮。信息化已渗透到汽车行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在它的推动下,传统的后市场渠道正在发生全新的变化。而垂直电商其实是一个绝对的市场刚需,并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日前,汽车后市场电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互联网+汽车后市场的现状归纳起来就是"传统企业电商化,电商企业垂直化",如图1所示,互联网企业进行垂直化发展涉足汽车后市场,其最大的优势是具备互联网思维,产品化能力特别强,但其劣势在于缺少汽车产业链资源,缺乏对汽车后市场的了解;而传统汽车后市场企业电商化发展的最大优势是汽车产业链丰富,对汽车后市场非常了解,但是其致命劣势便是缺乏互联网思维。汽车后市场企业"互联网+"发展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互联网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电商云集,汽车后市场电商业也已兴起.汽车后市场中各业态联系愈加紧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了汽车服务行业,汽车后市场电商之争的核心无疑是模式之争.在传统的服务模式基础之上,汽车后市场相关的互联网企业给车企、维修企业、车主、厂家及供货商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但任何新的业态及服务模式的出现及发展,总有值得思考、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与此同时,作为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维修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13年底,苏州全市汽车保有量突破263万辆,其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市场需求量稳定增长,这为汽车散热器产品的发展及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市场需求量稳定增长,这为汽车散热器产品的发展及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4.
<正>一、维修保养服务电商发展概况1.汽车保有量提升是维修保养服务电商发展的基础据统计,2014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超过1.25亿辆(图1)。汽车保有量的提升是维修保养服务电商市场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私人汽车中约40%开始或已经进入质保期后,质保期后的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推动维修保养服务电商发展。2.电商改变了传统维修保养服务模式电商改变了传统维修保养服务模式(图2),提升了消费者在服  相似文献   

15.
<正>康众汽配连锁想要成为汽车后市场汽配供应链综合服务商,帮助顾客解决一站式汽车配件需求。随着康众电商平台战略的启动,新康众开始踏上新征程!"而对市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康众积极推进升级换代,致力于引领中国汽车配件销售的发展"日前,中国汽配供应链服务商康众汽配连锁与民生电商正式签署电商战略用品协议,同时发布康众电  相似文献   

16.
<正>以"2015汽车后市场最后一公里服务发展论坛"为主题的LogiMAT China 2015同期会议将于2015年3月19日隆重召开。截至2014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5亿辆,汽车后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0亿元,而且每年还在高速增长。与欧美汽车后市场不同的是,中国汽配流通仍处在从分销到连锁与电商并存发展的阶段。过去依托于汽配城与区域经销商的物流配送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社会化物流服务商还  相似文献   

17.
<正>中驰电子商务平台业务的全国拓展,意味着互联网开始全面推进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强力整合,假、乱、散、差的现状必将快速得到根本性改变。中驰汽配垂直电商平台的建立,是互联网时代跨界合作的典范。日前,中驰汽配电商平台首批200家供应商年会暨全国25家中驰省公司业务启动会与北京中驰开业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中驰车福电商平台(www.autozi.com)创始人张后启博士作"互联网推动行业整合"的开幕演讲,同时宣布北京中驰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驰电商  相似文献   

18.
论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原则,也论述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总的发展趋势是:汽车维护正在向汽车检查/维修制度I/M的方向发展:汽车修理正在向汽车翻新的方向发展;而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规模也正朝着超大型(连锁经营)和超小型(快修店)两极分化的方向飞速发展。例如,①汽车维修行业的飞速发展,正朝着规模化、连锁化、高档次、多服务形式的方向发展;②汽车维修行业正在依靠高新技术来增强竞争能力,并正朝着专业化、工业化的方向发展;③汽车配件市场、旧车交易市场和旧车翻新市场也必将引入汽车维修行业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接上期)三、2015Q1汽车后市场电商用户分析1.汽车后市场电商APP男性用户为主基于2015Q1(易观智库.中国数字消费用户雷达)312万移动端活跃数字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行为监测,结果显示:2015Q1汽车后市场电商APP用户性别结构中,男性用户占65.6%,女性用户占34.4%。可见汽车后市场电商APP以男性用户为主,男性用户对于汽车维修保养自主能动性更强;2015Q1汽车后市场  相似文献   

20.
正在快速发展、尚未规范的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现状,决定了零部件企业不能照搬其他市场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