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列车辅助供电系统扩展供电和并网供电2种供电方式的优劣,主要介绍了并网供电方式,详细分析了辅助变流器的并网供电分时启动控制算法、中压接触器的控制方法、短路检测流程。此控制算法在某地铁列车上应用稳定,表明中压交流并网供电技术的发展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目前列车辅助供电系统主流的交叉供电方式及扩展供电方式下,某台SIV(辅助逆变器)发生故障时,将对列车上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网供电方式作为新兴的控制技术,具有其优越性,应对并网供电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为例,针对该线第三批次购入列车辅助供电系统响应速度慢、可靠性不高等问题,在第四批次新购入列车的设计上提出了基于TCMS(列车控制与管理系统)控制的双母线并网供电方案。即:在中间车布置4个TLK(并联接触器),将4段单独的中压母线贯通在一起。介绍了该方案下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的中压母线结构,分析了SIV内部启动阶段和并网启动阶段的动作时序,阐述了并网供电控制逻辑、SIV启动逻辑和故障保护逻辑。[结果及结论]所提方案的并网时间大为缩短(最短可达2.5 s)。双母线多TLK的中压母线拓扑避免了母线短路导致的系统功能整体失效,提高了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基于TCMS控制的并网供电技术有望成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辅助供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前地铁车辆辅助供电系统采用扩展供电或交叉供电方式。此方式一旦发生辅助逆变器设备故障,则须减载,从而影响了列车正常运行及乘客舒适性。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列车控制管理系统的辅助逆变器并网供电方式,并对并网控制的原理、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描述。该供电方式的控制策略经过联调试验平台及地铁车辆现场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铁车辆辅助供电系统的冗余性问题,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和2号线二期工程地铁车辆采用并网供电和高频变流技术,并采用4动2拖6节编组方式,由4台并网供电的辅助逆变器提供AC 380 V交流电源,4台充电机为列车DC110V控制电路和直流负载供电,并为列车蓄电池充电。文章阐述了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和2号线二期工程地铁车辆供电系统电路组成、原理和特点。并网供电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地铁车辆辅助供电系统的冗余性。  相似文献   

5.
35 kV中压环网供电系统是地铁的大动脉,为地铁车辆及车站动力照明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来源。随着各大城市地铁线网规划的日渐加密,线网共享主变电所、中压环网大分区供电等更加经济性的供电方式已普遍应用,同时也使数字通信电流保护因其保护方法广泛的适应性和完备性也随之得以推广。在介绍数字通信电流保护实现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添加对时模块的新型继电保护测试仪,进行了多站同步加量测试。阐述了环网正常供电及故障运行方式下站间环网故障、母线故障、馈线故障等典型故障的实际测试方法及其逻辑判断分析。可为新建地铁线路数字通信电流保护功能的完整校验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厦门地铁1号线运营过程中发生的辅助供电系统相电流不平衡故障问题,从网络系统控制并网供电逻辑、辅助供电系统诊断功能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压母线车端连接器缩针是导致辅助供电系统相电流不平衡故障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辅助供电系统分为两个车辆单元分别控制并网的认进方案。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高原环境适应性改进HX_D1D型机车列车供电装置交流输入侧接地故障的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保护控制策略优化方案,避免列车供电装置故障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CRH3与CRH5型动车组车辆在各种情况下的中压分配情况,分别分析了CRH3、CRH5型动车组的中压供电方式及其控制条件和逻辑关系,对比分析了CRH3、CRH5型动车组中压供电的优缺点。供电技术的不断提升,使CRH3、CRH5型动车组的供电更加可靠、安全和稳定,同时也推动了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使旅客乘坐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9.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能够提高电网正常运行时的供电能力,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介绍和分析地铁中压交流供电系统中几种备自投启动方式,并对不同的备自投方案进行比较,最后对自投方式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新建地铁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分散式供电的弊端,提出了中压网络供电电压采用集中式供电的可能性。通过牵引计算和潮流分析将两种供电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北京新的地铁规划方案下,集中式供电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制式以DC 1500V上部悬挂接触网为主,有些线路采用DC 750V三轨供电制式。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为节能减排提高能效,有必要提高牵引供电电压。近年来城际铁路和地铁的大力发展,使牵引供电技术和动车传动控制技术都得到了极大提高,无论是高铁或地铁动车都采用了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不同的仅是高铁、城际铁路采用单相交流27.5 k V供电,而地铁采用的是DC 1500V供电。从技术上讲地铁也可采用与其上部绝缘净空尺寸相应电压等级的单相交流供电,这无疑是一种节能减排、减少地下杂散电流,又可与高铁、城际铁路线路贯通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因征地拆迁等原因,地铁主变电所及电缆通道常因工期滞后而需临时支援供电。针对临时支援供电问题研究其中压环网方案,提出了系统运行方式及可靠性、压降要求、倒接可行性和经济性4方面评价标准。以武汉地铁2号线南延线为例,提出3种临时支援供电方案。分别阐述了每种方案的运行方式,计算了环网压降,研究倒接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通过综合比较,总结出各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注意事项,为后续工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站低压配电室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国内地铁车站低压配电系统的供电方式,结合车站两端供电设备及负荷情况,提出在远离降压所的一端设置低压配电室的方案,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4.
结合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分析山区城市地铁供电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分别就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回馈方案,长大坡道牵引网上、下行并联方案,特殊区段环网电缆敷设方案,特殊区段接触网安装方案和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网设置方案进行探讨。随着1号线的试运营,这些设计方案部分已取得预期效果,希望对后续山区城市地铁供电设计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工频单相交流制式,以提升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牵引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有可能采用单侧停电抢修方案,如果此时接触网的感应电压过高,将对检修人员造成安全威胁.依据广州地铁22号线设计资料,搭建地铁隧道的仿真模型,计算得到一侧线路停电检修,另一侧线路正常运行时接触网上的感应电压,获得牵引电流、隧道...  相似文献   

16.
刘永红 《铁道工程学报》2011,(2):115-117,121
研究目的:探讨地铁地下区间中间风机房最优配电方案,保证事故情况下大功率隧道风机能可靠启动,把地铁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研究结论:地铁地下区间中间风机房有功率90 kW风机两台,风机房总负载容量超过200 kW,且配电距离超过250 m的情况下,设计中一般采用高压配电方案.大功率风机选择软启动方式,可有效降低变压器低压侧的...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在一座主变电所支援供电运行方式下运行,供电电缆较长,电缆的对地电容与主 变压器漏感可能发生谐波参数匹配,放大系统内的背景谐波,引发谐振。以某市 1 号线地铁供电系统调试期间发 生的一起 11 次谐波谐振事故为背景,搭建谐振电路模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谐波谐振产生的原因,即 系统背景中的 11 次谐波被供电电缆对地分布电容和主变压器漏感构成的并联回路放大,分析结果与现场记录数 据一致。同时,提出采取一些措施:前期工程设计计算系统谐波阻抗参数,严格限制背景谐波含量,使其满足规 范要求,评估整流器生产工艺,明确 SVG 滤波功能等,以提高供电系统抑制谐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胜关桥的国铁和地铁接触网同桥面近距离水平敷设,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并且无经验可参考.必需考虑交、直流带电线路间的电磁感应对运营、维护等带来的影响.结合国铁交流AT(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和直流供电方式的特点,对国铁交流系统对地铁直流系统的电磁场感应现象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就感应影响作出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