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蓄水对芦家河水道的影响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长江中游芦家河水道演变特点,并重点对三峡蓄水后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结果显示,芦家河水道是长江中游离三峡枢纽最近,受其影响最早的碍航水道,天然情况下即存在水浅、流急等多种碍航局面。蓄水后,虽然水浅的碍航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局部比降和流速增大,流态变坏,坡陡流急现象愈显突出,加之此段航宽狭窄,船舶拖带和会让极其困难,为此,及时实施清除沙泓中的碍航礁石的控导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建设使长江上游通航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有力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过坝货运量的持续增加,导致三峡船闸提前19年达到了设计通航能力,碍航效应愈加明显。文章从时间、成本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三峡枢纽的碍航特性,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满足三峡枢纽河段大通航、大安全新发展的需求,增强三峡枢纽河段通航安全综合监管能力。本文立足三峡通航数据采集及应用现状,结合三峡河段航道水文条件及过闸船舶通航形势,分别从船舶流量趋势预测、水文气象趋势预测、通航安全形势预测、待闸船舶动态预测四个方面着手,深入研究其在实现三峡河段智能监管背景下的决策应用需求,为下一步三峡通航监管智能平台的开发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草街枢纽的泄流和三峡水库回水影响,使草街到河口段部分河段的碍航情况加剧.文中分析了碍航滩群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对工程完成后的整治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黄颖 《水道港口》2010,31(6):589-593
通过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长江中游宜都水道演变特点,并重点对三峡蓄水后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初步治理对策。结果表明:宜都水道是长江中游离三峡枢纽最近、受其影响最早的碍航水道,天然情况下属枯季碍航浅水道;蓄水后,水浅的碍航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其支汊发展、边滩冲刷现象明显,其对宜昌水位的控制作用受到威胁,因此及时实施该水道控导工程以稳定控制节点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段是川江船舶航行最困难的航段之一,其通航能力已经成为制约长江干线航运发展的瓶颈,需对该河段碍航滩险进行合理整治。文中介绍了两坝间重点碍航滩段,并以长江三峡两坝间著名的洪水急流滩——喜滩为例,分析了该滩段的碍航特性及成因,提出了通过炸礁、填槽和筑坝等工程措施,以减缓上水航线的流速、比降,消除泡漩乱水,扩大通航水域的整治思路,以延长万吨级船队通航期,满足设计船舶通航要求,为长江干线两坝间航道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江马(鞍山)-泸(州)段在不同航段、不同水位下滩槽碍航特征十分明显;这些情况影响了船舶的安全航行,更影响了船舶营运的经济效益。文中概述了该段航道对航运企业的影响,筛选出了重点碍航河段,并对其通航状况及碍航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斗笠子滩口碍航较为严重,且水深较浅,航宽较窄,水流湍急,下行船舶需抱碍航物下行,船舶航行安全差,时有船舶划舱,但维护单位对碍航处的河床底质情况不太明确。为弄清碍航物的特性,根据该滩航道特征、碍航物初步调查结果及国内外探测设备优缺点的了解,选择了磁力仪、多波束、侧扫声呐等设备进行综合探测,探测结果表明:不同设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及互补性,本次使用的探测设备是合理的,为长江上游水下碍航物探测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明确了该碍航点为水泥趸船与礁石的混合体,为下一步航道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长叶碛滩是三峡变动回水区内主要碍航滩险之一,严重影响了船舶的航行安全。由于三峡变动回水条件,长叶碛河段的水沙运动规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河段的碍航特性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整治难度也较大。因此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对长叶碛整治工程方案进行详细的研究,确定采取航槽偏左的措施进行整治,整治的效果较好,可为该类型的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综合考虑了能见度、日均换算交通量、助航设施、碍航物、海上交通事故、大风等指标,较科学地对长山水道的船舶交通安全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方伟迅 《珠江水运》2011,(11):37-37
在如此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水利没施建没就容不下区区舟楫之席?近年来,枢纽闸坝断航碍航、河道采砂乱象丛生、水量调度顾此失彼等现象让内河水运承受了太多的煎熬与无奈。2007年至今长洲水利枢纽连续7次的大规模船舶滞航堪称全国之最,千余艘船舶聚集坝区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右江的百色枢纽和红水河的龙滩、岩滩、大化枢纽因未建或缓建过船设施所导致的珠江航运不通不畅30余年,更是让每  相似文献   

12.
已建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急流碍航改善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过去国内内河枢纽建设往往多以防洪、发电等效益为主,航运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出现了一批碍航闸坝。以已建沅水五强溪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改善措施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已建五强溪船闸碍航原因,并提出了采用浮式导堤方案解决已建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急流碍航的工程措施,为今后拟建枢纽的开发建设和其它已建类似碍航枢纽下游航道通航条件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分汉河道众多,碍航问题突出.以典型弯曲分汊河道监利河段为例,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演变规律的对比分析,认为乌龟夹将作为主汊长期存在,在三峡蓄水运用以后,乌龟夹的主汊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强.但乌龟夹口门处的浅区将继续存在,加之水库汛后蓄水期间水位快速退落,退水冲槽的能力大幅减弱,碍航问题将更为严峻.在总结河段浅滩碍航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持现有分汊格局,稳定洲滩,束水冲槽,结合清除下段水下碍航物的整治方案,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监利河段的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唐冠军 《中国水运》2002,(12):31-32
由于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垫底加糙施工、明渠截流、临时船闸封堵、水库蓄水及三峡永久船闸试航等因素,从2002年10月至三峡永久船闸通航前,三峡坝区河段将出现碍航和断航.  相似文献   

15.
沅水梯级渠化最末一级凌津滩枢纽建成后,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以下现行航道弯曲分汊、水浅流急、航道易淤积,船舶进出船闸困难,严重影响枢纽通航功能的发挥;在分析近坝河段航道碍航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水流和遥控自航船模、定床输沙物理模型试验,分别对左、右航线不同的工程整治方案进行研究优化;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废弃现行左线航道,选择右线开辟新航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船舶在内河水域航行时面临的复杂环境,经常导致船舶碰撞桥梁、碍航物等,提出以建立内河船舶防碰撞预警系统,保证船舶更好地通过桥梁、碍航物、会遇船等的构想,探讨了内河船舶防碰撞预警工作原理、流程、特性和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董元胜 《中国水运》2005,(10):34-35
库区化学品船标准船型设计理念 三峡成库后,川江及三峡库区航运条件和通航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重庆至丰都为自然航道;丰都至三峡大坝为库区航道;三峡和葛洲坝枢纽之间为二坝间航道;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为坝下航道.而中游荆江段将成为枯水期主要碍航段之一.航行于重庆至长江口的库区标准船舶将受到众多通航建筑物的限制,除近40座大桥外,主要是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18.
岷江干流龙溪口枢纽以下河段为天然航道,具有典型的山区河流特征,碍航特性极其复杂,加之河道历年来受挖沙采石影响,航道条件恶化严重。采用长河段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拟建岷江龙溪口枢纽至屏山镇岷江大桥段11处滩险的整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及优化研究。在碍航特性及滩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该段航道内干龙子滩、白甲滩以及新开河滩段3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滩段,从通航水流改善程度、挖槽稳定性以及船舶自航上滩等方面进行多组方案的比选,总结岷江下段典型代表性滩险的整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重点碍航浅滩航道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重点碍航浅滩段的河道特点,分析了柏果滩至雁子石滩河段在上下游枢纽运行前后的水文变化。采用定床水流河工物理模型的研究手段,研究了不受枢纽调节影响的天然状态水流特点和碍航因素。依据枯水期浅滩局部通航水深不足、水面比降较大等碍航因素,结合回水变动区航道整治原则,确定了相应的整治方案。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使河段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达到了Ⅵ级航道通航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三峡升船机是三峡枢纽两大通航建筑物之一,主要为客货轮和特种船舶提供快速过坝通道。船舶进出三峡升船机船厢过程中,船厢侧水体质量变化和水面波动产生的纵向倾斜力矩均由船厢对接锁定机构承担,如果船厢侧的荷载变化超过对接锁定装置的允许值,将影响船厢对接安全。建立了比尺为1∶12的三峡升船机船厢及下游引航道局部物理模型,针对3 500 t散货船开展船舶进出船厢的水力学模型试验,分析船舶吃水、船舶进出船厢的速度、水面波动与锁定机构受力间的关系。从保障三峡升船机船厢对接锁定机构安全角度,建议通过三峡升船机的3 500 t散货船进出船厢航速0.5 m/s时,船舶吃水不大于2.7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