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摇板式造波机的方案拟定、计算分析及结构设计,为设计实用可靠、价格低廉、性能较高的船舶试验机械提供了经验,亦可供其他用途的造波机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浮式防波屏整体模型试验,研究了浮式防波屏在不同水深、小同波长和不同波高条件下的消波特性,为浮式防波屏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浮式防波屏整体模型试验,研究了浮式防波屏在不同水深、不同波长和不同波高条件下的消波特性,为浮式防波屏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改进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方法,在隧道入口端未设置以及设置开口型缓冲结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初始压缩波在隧道洞内的传播及洞口(默认为出口)的微气压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入口设置开口型缓冲结构与无缓冲结构相比,其产生的初始压缩波的最大压力梯度下降了67.56%;初始压缩波在隧道内的传播过程中存在先激化后衰减的过程,其中未设置缓冲结构和设置开口型缓冲结构的临界长度分别为2和6 km,而满足微气压波控制标准的临界隧道长度分别为33和34 km;虽然开口型缓冲结构可较大幅度降低初始压缩波的最大压力梯度,但是对于长大隧道而言,由于传播过程中压缩波不断激化,开口型缓冲结构实际上对减缓微气压波的作用存在较大幅度的弱化,建议还应采取如竖井等工程措施以减缓激化;缓冲结构对不同隧道长度的洞口内压缩波的最大压力梯度的影响不同,所以需要结合不同类型缓冲结构和长度等因素来确定对应的最佳隧道长度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5.
钢轨波形磨耗的影响因素及减缓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轮对粘滑振动的钢轨波形磨耗(简称波磨)成因理论,从线路结构,走行部结构,轮轨接触特性及运营条件4个方面,对影响波磨的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和总结,提出了9类减缓波磨的措施,部分措施已进行了现场试验,效果良好,在一定的程度上证明了波磨成因理论的正确性和减缓波磨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非线性振动理论和赫兹理论,分析了钢轨波磨与轮轨纵向自激振动幅值和接触椭圆纵向轴长的关系。分析表明,钢轨波磨产生的机理是轮对自激振动幅值大于接触椭圆纵向轴长;对于实际的轮轨系统,波磨产生的条件是轮对横移量大于临界值。据此,对波磨形成的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设计了再现试验。计算结果表明,在轮对横移量为8mm时,接触表面产生短波长(16—20mm)波磨。再现试验用机车轮对在滚动振动试验台上进行。当横移量为8和11mm时,均产生波磨。前者波长均匀,约20mm;后者波长不均匀,在18—27mm之间。横移量为6mm时无明显波磨。仿真计算和试验均支持关于波磨产生的机理和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依据研制的表面波和水底压力联合测量系统,对舰船兴波、规则波、非规则波和舰船在波浪中航行的水面波形以及它们在水底引起的压力脉动进行了测量,初步分析了表面波与水底压力脉动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规则波与水底压力变化曲线峰谷对应,规则波引起的水底压力脉动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非规则波在水底引起的压力变化频率降低、周期变长,两者之间的峰谷对应并非完全一致;亚临界航速条件下舰船兴波波形与水底压力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差别较大,而跨临界或超临界航速条件下则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用分形维数准确描述钢轨波磨磨损程度的方法,根据实测数据,用分形描述了石太线上半径300 m的曲线地段实测波磨痕迹曲线的特征,计算出其分形维数.以波磨痕迹曲线作为钢轨水平不平顺输入条件,对列车以不同速度运行时轨道各构件的竖向位移和竖向加速度等动力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探讨了各动力响应与波磨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钢轨波磨磨损的程度可以用其分形维数来描述,且其分形维数和用波磨痕迹曲线作为水平不平顺输入条件计算出的动力响应都与波磨观测点读数间距有关.  相似文献   

9.
高速交通中堵塞形成阶段的交通流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高速交通中由于各种交通瓶颈而导致交通堵塞的过程,通过与高速空气动力学中的激波问题作比拟,建立适用于这一过程的交通流模型,包括完全堵塞和部分堵塞两种状态下的不同模型。依据实际测量数据,论证了平面交叉口绿灯转红灯时车流堵塞波的推进速度满足正态分布假设,其拟合优度高于泊松分布假设。建立的完全堵塞状态下的交通流模型揭示,随着上游来流的平均流量增加,堵塞波的推进速度呈指数规律上升,堵塞前后交通状态指数改变值在O.02~O.30范围内。根据部分堵塞状态下的交通流模型,又可以得到不同程度堵塞条件下,堵塞波的推进速度与上游来流流量之间的定量变化规律,可以作为控制上游来流流量,以减缓堵塞发展或尽快消除堵塞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8个不同海拔阶梯(1400m、2260m、2500m、3000m、4000m、4570m、4850m、5180m)2941例不同适应水平群体心电图P波类型及7项指标改变。结果表明,不同适应水平群体中。c电图P波类型改变与海拔高度存在一定关系,海拔愈高,P波类型改变愈显著,并伴有心电图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和右室高电压等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以交通波理论为指导,以平面信号交叉口为分析对象,重点研究了公交影响条件下单机动车道的排队过程. 结合不同车型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特点,通过引入不同车型间的饱和车头时距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刻画信号周期内交通波的传递情况,探讨了车流平均饱和车头时距和排队消散密度的变化规律,改进了传统的交通波排队模型. 基于北京四道口信号交叉口的实际交通情况,结合通调查结果和MATLAB程序计算结果,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和有效性验证,得到相关评价指标及其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交通波理论在公交车-小汽车混合车流的排队问题研究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另外,研究饱和车头时距值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刻画排队过程中交通波的传递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以交通波理论为指导,以平面信号交叉口为分析对象,重点研究了公交影响条件下单机动车道的排队过程. 结合不同车型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特点,通过引入不同车型间的饱和车头时距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刻画信号周期内交通波的传递情况,探讨了车流平均饱和车头时距和排队消散密度的变化规律,改进了传统的交通波排队模型. 基于北京四道口信号交叉口的实际交通情况,结合通调查结果和MATLAB程序计算结果,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和有效性验证,得到相关评价指标及其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交通波理论在公交车-小汽车混合车流的排队问题研究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另外,研究饱和车头时距值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刻画排队过程中交通波的传递行为.  相似文献   

13.
近海桥梁常采用的箱形截面主梁与T形截面主梁由于几何构型差异较大,在极端波浪(海啸和飓风)作用下波浪力有较大差别.分别以孤立波、椭圆余弦波模拟海啸和飓风波浪,基于RA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建立二维数值模型,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法追踪自由液面,对数值水槽造波效果及波浪力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新的DFR多波无破损综合检测甬江隧道水底基础压注膨润土水泥砂浆质量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DFR多波复合参数检测法与地震测井法,双孔对穿检测法,面波勘探检测法等不同检测法特征参数间及被测介质特性参数间若干自相关,互相关函数式,提出了多途径复合参数综合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应用新的DFR多波复合参数无损检测甬江隧道水底基础压注膨润土水泥砂浆质量实例。  相似文献   

15.
有限单元Cloning算法在弹性波散射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处理弹性波散射问题的有限单元Cloning算法,并用圆柱形空洞对SV波散射的算例验证了它的有效性,这种方法具有有限单元法的优点,适合于一般不规则形状的散射体,能够考虑Sommerfeld辐射条件,在实际地震工作计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提供进一步设计依据,设计了物理模型并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挡浪板透空堤在最高和最低水位条件下,分别用规则和不规则波浪模拟了在不同来向和不同波高的波要素下相关水域的波高分布,进而得到了满足泊稳条件的水域分布,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精度速度势Boussinesq方程建立了三维数值波浪水池。在造波区域采用流函数理论生成线性及非线性波浪,消波区域采用人工阻尼函数进行消波。数值水池试验区段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Boussinesq方程中空间导数,并基于四阶龙格库塔方法进行时间步进模拟波浪传播和衍化过程。本文对波浪传播至垂直挡板后反射叠加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波浪的非线性对于爬升高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约化摄动方法,研究了在高阶横向扰动下,具有两种温度离子的磁化尘埃等离子体中的尘埃声孤波,得到了描述尘埃等离子体中小振幅尘埃声孤波的ZK方程,讨论了横向扰动对孤波振幅和宽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存在压缩型孤波和稀疏型孤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明线上高速列车绕流场的特点,建立会车压力波计算模型,介绍用Panel法计算的过程和计算中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提出一种粘性修正的简单方法。并以一种研究中的高速列车为模型,计算了不同线间距下的会车压力波。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种非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数值模拟方法,此方法采用吸收边界算子近似远场条件,应用有限元方法解决了无限边界情况下波的散射,与解析解的比较证明了此方法的可靠性,由于采用的是三角形单元,此方法可灵活运用于具有一般几何形状的散射体和多个放射体情况。此外,此方法可应用于反问题中反演散射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