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符合欧Ⅴ排放标准的车用柴油,日前在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批量生产。欧Ⅴ车用柴油的硫含量不超过10ppm(ppm:百万分率),相比欧Ⅳ车用柴油的含硫量减少了80%(欧Ⅵ车用柴油硫含量为不超过50ppm)。超低含硫量的欧Ⅴ车用柴油的使用,将极大减少对空气的污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领先的商用车动力总成供应商之一,菲亚特动力科技亮相2013年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北京,5月22日-24日,中国国家会c义中心,展台3001),展示柴油及天然气道路车用发动机,以及全新的欧VI技术。  相似文献   

3.
掺烧CNG技术在在用柴油车上的应用对降低柴油车的排放,保护环境及调整车用能源结构、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将在用柴油公共汽车改装成CNG/柴油双燃料车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车用柴油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车用柴油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1)燃烧不完全和冒黑烟.因柴油中含有太多的重质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等,致使汽化燃烧速度太慢,未来得及完全燃烧而排出,造成重质芳烃含量较多,密度大的柴油燃烧不完全而冒黑烟.其原因主要是柴油滞燃期过短(发动机过热、压缩过度等)、混合气浓度局部过大(喷油及油雾分散不均匀,气流混合不充分)、或负荷太重、喷油过多、燃烧室形状不良、喷油泵或喷油器故障等.  相似文献   

5.
1概述 济南市公交总公司共有大客车2 500辆,其中柴油大客车超过2000辆.为了减少尾气排放,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把研究探索的方向定在改装在用柴油机为柴油/CNG双燃料发动机这个目标上,改装方案要满足:在改装过程中对柴油机不做大的改动,减小改装风险;在天然气供应尚不能确保的情况下,改装后仍能以柴油机方式正常营运生产.  相似文献   

6.
车用C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6110型车用柴油机改装成C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后其燃料供给系统的有关情况。并对此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型板控制的CNG调节阀(负荷调节器)控制精确,能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双燃料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并能使发动机的全负荷碳烟排放和自由加速烟度均下降50%以上,平均能耗下降超过3%,并且动力性能没有下降.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以车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常规排放,重点探讨其可溶有机组分的排放特性。研究所用燃油为柴油和生物柴油掺混,一种为配比20%的B20燃油,另一种为纯生物柴油B100。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使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后烟度变化并不明显,但在1 000rpm时全负荷工况明显下降,NOX排放数据有所增加;B100的SOF排放浓度及其占总颗粒物的百分比最大,B20最小;总颗粒物B100最少,B20最多;B100的SOF/DS基本上随转速增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北京已于2013年3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开始执行第五阶段(欧V)机动车排放标准,北京公交集团的公共汽车已逐步南欧Ⅲ排放进入欧V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世界范围内柴油机在乘用车领域内的应用现状,阐述了柴油机作为车用动力的优势。根据国内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分析了排放法规、柴油品质对市场的影响。根据对柴油轿车的性能要求,包括振动和噪声、排放等,分析了更适合我国轿车柴油机发展的技术路线,并重点对若干关键技术和难点进行了剖析。柴油机技术进步和市场化应用表明,柴油轿车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政府和企业应做好政策和技术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柴油-二甲醚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YC108QC车用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不同比例的柴油-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燃用柴油-二甲醚燃料时,动力性与经济性与原机无明显差异,但对改善柴油机的排放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同时降低NOx和碳烟排放,而且在对燃油系统不改动的情况下,柴油机在静态供油提前角为4°曲轴转角时,燃用二甲醚质量分数为20%的柴油-二甲醚混合燃料,除HC外,其余各项排放均可达到GB19761-1999C欧洲第Ⅰ阶段排放标准,和GB3847-1999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城市海底公路隧道内环境参数和污染物的分布规律,针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运营通风效果进行了现场测试,获取了交通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两个时段隧道内气压、温湿度、风速、CO、NO2和PM浓度的分布规律,结合一维扩散理论和Fluent组分输运模型研究了海底公路隧道内环境参数和污染物随交通流的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1) 交通高峰期时段,温度沿车流方向逐渐升高,出口处达到最高温度36 ℃;湿度沿车流方向逐渐降低,入口处最大湿度为94%;CO、NO2和PM浓度随车流方向逐渐升高,在出口处达到最大,最大浓度分别为21.00 ppm、3.73 ppm和1.76 mg/m3,V型坡坡底处PM浓度也较高(2.03 mg/m3);根据烟尘质量浓度与消光系数的转换公式得到出口处和V型坡坡底处的消光系数分别为0.008 3 m?1和0.009 5 m?1,NO2和PM浓度超过了规范值.(2) 非交通高峰期NO2最大浓度为1.68 ppm,出口处和V型坡坡底处的消光系数分别为0.006 9 m?1和0.007 7 m?1,出口处NO2浓度和坡底处消光系数超过了规范值.   相似文献   

12.
生物柴油特性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生物柴油含氧而基本不含硫和芳香烃,具有良好的燃料品质和环境友好性.从能源战略角度分析,生物柴油是最为重要的代用燃料之一,柴油机不需改动即可使用生物柴油.柴油机使用生物柴油不仅利于改善燃料结构,而且可以降低有害物排放.  相似文献   

13.
刘水  刘冬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8):184-184,186
随着各油田用户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对车用发动机经济性能要求的提高,新一代电控喷射柴油机开始在我厂修井机上使用。为了尽快熟悉此类发动机性能,以便正确选型和指导用户正确使用,我们有必要了解此类发动机的核心控制技术—电控柴油喷射技术。下面以CAT C9电控喷射柴油机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某轮柴油主机振动与地脚螺栓断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柴油主机座垫片地脚螺栓断裂与机体(含机座)-垫片-舱底(含基座)的结构刚性和结合症面间的接触刚度组成刚性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由柴油主机振动的实际测量和地脚螺栓断口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得出某柴油主机地脚螺栓断裂主要缘于基底-舱底刚性较差,引起柴油主机振动而形成的疲劳载荷所致,而环氧树脂垫片的蠕变及浇灌工艺不当、微动磨损则加速了疲劳断裂的过程。研究还表明,在柴油主机机座与基座之间的调整垫片必须是整体的。否则地脚螺栓同样会出现故障。至于环氧树脂垫片的可靠性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自1999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GB252—2000《轻柴油》及GB/T19147—2003《车用柴油》三项最新国家标准。这三项国家标准对我国车用燃油生产的技术进步,对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欧Ⅲ排放标准发动机概况 与欧Ⅱ发动机相比,欧Ⅲ发动机采用了大量的电子控制技术,其电控装置主要由电喷柴油喷射系传感器、ECU(计算机)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对转速、油门踏板位置、喷油时刻、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燃油温度、冷却水温度等传感器,实时检测的参数输入计算机(ECU),与已储存的设定参数值或参数图谱AP图进行比较,经过处理计算按照最佳值或计算后的目标值把指令送到执行器。  相似文献   

17.
0号柴油可以使用的最低温度是4℃ 安装高鑫伟业燃油加热系统的作用 (1)使柴油车辆在寒冷环境下使用0号柴油或降低标号使用柴油。可实现四季使用0号柴油。  相似文献   

18.
利用AVL-6501发动机燃烧分析仪记录了液化石油气(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和原柴油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示功图并进行了放热规律分析,结果表明: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与原机相比,低负荷时最高燃烧压力及最高压力升高率较小,高负荷时升高率较大,滞燃期略长,燃烧持续期短,根据这些特征对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调整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某弹性安装的柴油发电机组运转时受到了冲击作用,测试了其加速度响应。实测信号是自身运转振动和冲击响应的综合。采用小波分解重构和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分离冲击响应,结果表明冲击信号主要由2部分构成:(1)低频衰减正弦信号,是由底座冲击经过隔振器后传递到柴油机的响应;(2)频率成分复杂的信号,是限位器造成的冲击。计算了限位器冲击信号的冲击响应谱。  相似文献   

20.
北京公交从2006年开始使用达到欧Ⅳ排放标准的柴油公共汽车,装用的发动机采用机内优化燃烧措施和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在多年的运行过程中遇到过一些问题.本文将介绍SCR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对SCR系统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故障原因和系统可能对排放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车用SCR系统的初步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