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准确判断和预测盾构刀具服役寿命周期,指导盾构掘进施工,采用理论分析推导和实测工程数据分析的方法,对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的刀具磨损机理和磨损预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基于金属摩擦学理论,分析得到盾构刀具磨损主要由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3种机制共同组成,其中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是盾构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针对盾构掘进刀具磨损定量计算,考虑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共同作用,结合Rabinowicz磨粒磨损、Archard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计算公式,引入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滚刀破岩力学模型和中南大学切刀破岩力学模型,推导得到盾构滚刀和切刀磨损预测通用计算模型;基于大连某盾构区间的复杂地层刀具磨损实测数据,借助于MATLAB软件编程,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与预测模型计算值对比。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磨损数据的误差小于15%,表明了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采用该模型对不同地层条件下刀具磨损量预测可行,研究结果对盾构掘进中的刀具磨损预测和开仓换刀时机选择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育 《隧道建设》2018,38(Z1):182-187
为有效控制海底隧道盾构刀具更换风险,提高盾构施工效率,针对厦门轨道交通3号线跨海段复杂地层,通过开展不同类型岩石的缩尺滚刀磨损试验和岩石磨蚀性试验,揭示滚刀材料磨损速率与岩石磨蚀性指标CAI值呈幂指数关系,建立通过测定拟建工程岩样CAI值预测工程刀具消耗的方法。利用建立的预测方法,对厦门轨道交通3号线中微风化花岗岩地层的滚刀批量换刀距离进行预测,得到该地层下边滚刀的批量换刀距离为50 m,正滚刀的批量换刀距离为215 m;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滚刀更换位置与换刀工法建议,为该工程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判断和预测滚刀磨损生命周期,指导TBM安全、高效施工,采用现场跟踪试验和理论预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滚刀磨 损进行分析研究。 由滚刀磨损机制分析得到,TBM滚刀磨损主要为磨粒磨损;基于滚刀破岩磨损现场跟踪试验,分析TBM滚刀磨 损失效形式,并结合刀盘刀具分布特点,研究滚刀磨损规律特性。 基于Rabinowicz磨粒磨损简化计算模型,引入CSM滚刀破岩模 型,构建滚刀磨损速率、线性磨损速率预测模型,对比分析高黎贡山正洞TBM 2 000 m掘进里程滚刀磨损实测数据与理论模型预测 结果。 结果表明: 1)正滚刀磨损发生规律性变化,中心滚刀易出现侧向滑移,边滚刀发生二次磨损; 2)TBM滚刀理论预测与实测 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可准确预测滚刀磨损,同时得到正滚刀磨损速率与刀具、围岩物理参数具有相应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土压平衡盾构脱困技术及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刘银涛 《隧道建设》2012,32(2):239-244
为解决土压平衡盾构通过硬岩地层时被卡死的难题,以重庆地铁6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为例,施工中采取以下脱困措施:1)采用爆破方法破除盾体上方围岩使盾构脱困;2)采用抬高刀具和增大开挖直径的方法解决边滚刀磨损超限造成盾体被卡的问题;3)爆破脱困后,对爆破形成的空腔进行注浆回填,保证盾构施工安全。针对盾构卡机问题,提出以下防卡措施:1)盾构在硬岩条件下施工,给盾构机配备扩挖刀;2)定期对刀盘情况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5.
袁立斌  刘杰  赵宏  杨志勇  许超 《隧道建设》2019,39(10):1712-1719
为探究成都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滚刀磨损规律及寿命特性,以成都地铁17号线凤温区间和明一区间第1次查换刀情况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两区间不同开口率刀盘的滚刀磨损形式和磨耗系数进行对比,之后采用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的滚刀寿命预测模型对查换刀距离进行预测,最后通过第2次换刀对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1)富水卵漂石地层滚刀磨损形式主要表现为尖状磨损和偏磨磨损,偏磨滚刀主要分布于刀盘边缘及中心区域; 2)滚刀磨耗系数与安装位置半径关系曲线大致呈U形分布,中心滚刀和边缘滚刀的磨耗系数较大,正面滚刀的磨耗系数较小; 3)刀盘开口率是影响滚刀磨耗系数和偏磨概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预测盾构掘进复合地层时不同刀位的滚刀磨损量,以滚刀磨损的逐刀量测及相应的破岩体积的分层统计为基础,将位置各异的滚刀磨损比耗指数(SWI)——滚刀磨损增加量与破岩体积之比,按滚刀掘进地层进行分类统计,得到以掘进参数为自变量、适用于4种均质地层的SWI回归方程。将SWI回归方程与磨损量的分层求和法相结合,提出基于磨损比耗指数的复合地层滚刀磨损的定量预测方法。研究表明:1)磨损比耗指数同时考虑磨损量与滚刀安装位置、掘进距离的关系,物理意义明确;2)SWI回归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可为刀圈极限磨损预测提供掘进参数预警值。通过分析方程系数与岩性的相关性,提出在不同地层中有利于减缓滚刀磨损的掘进参数调整方法。实测结果表明,复合地层滚刀磨损定量预测方法在磨损量预测,尤其是滚刀寿命预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北京铁路直径线大断面地下隧道盾构机选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康慨 《隧道建设》2006,26(6):20-23
 拟建的北京站和北京西站之间直径线可使北京铁路枢纽布局更为完善,直径线地下隧道拟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机选型是盾构法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分析直径线地下隧道穿越地层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给出盾构机选型的一般程序和依据,着重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对盾构选型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盾构的施工风险进行评估。主要研究结论是:泥水平衡盾构在控制地表沉降、漂石卵石处理、掘进进度、减少刀盘刀具磨损及开仓换刀次数等方面均优于土压平衡盾构;本工程具备泥水处理装置的场地布置条件,弃浆、降低施工噪声等环境保护问题也可得到较好地解决;本工程适于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机。  相似文献   

8.
受地层条件及刀具耐磨的影响,盾构机在掘进隧道施工到一定工程量后,刀具将会磨损,须换刀处理。由于地层条件的复杂性,开仓换刀条件的确定很重要。结合广州地铁三号线大石—汉溪盾构区间施工实例,介绍了盾构机开仓换刀环境的选择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陈健 《隧道建设》2018,38(1):110-117
由于盾构在软土地层和岩石地层的刀具切削原理和配置形式不同,对于不同地质,尤其复合地质刀盘刀具的适应性配置与磨损刀具的安全更换一直是当前大型盾构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针对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及其特殊的水文地质,分析大直径泥水盾构在软土和硬岩复合地层中刀盘刀具的选型配置,创新采用复合刀盘设计理念,并开发应用常压条件下滚刀齿刀互换技术,最后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给出了刀具配置方案。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延长了刀具使用寿命,提高了刀具更换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实现了在复杂地层隧道的顺利穿越。  相似文献   

10.
盾构机前舱设备可视化检测系统将钻孔电视防水耐压的结构特点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相结合,在盾构机气泡舱前壁上预留3个安装球阀的圆孔,并在圆孔位置焊接球铰且分别安装摄像装置、冲洗装置和照明装置。检测时将摄像装置安装在密封性良好的推进装置顶端,利用推进装置将可视化设备经球铰孔道在保证密封性的情况下推进至挖掘舱内,利用冲洗装置对刀具附着物清洗,然后采集盾构刀具的影像数据,实现前舱设备的可视化。通过刀盘和球铰的转动,可视化系统可以拍摄到正面和外圈80%的滚刀。检测系统通过图像可以直观观察滚刀、刮刀等刀具的工作状况,同时透过辐条间隙可以观察掌子面的情况。最终将所得刀具图像与原始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可实现对盾构刀具磨损情况的精确量测,为换刀时机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该套盾构机前舱可视化设备有效地应用于"天和号"泥水气压平衡复合式盾构机,依托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盾构施工,多次对前舱设备进行成像,图像清晰,效果良好。并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了滚刀磨损定量分析。通过开舱检验结果准确,为工程节省了大量成本,验证了其适用性。盾构机前舱设备检测可视化系统可以安装于多种盾构机上,容易得到推广,为盾构机刀具的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吴志峰  刘永胜  张杰  杨壮志 《隧道建设》2020,40(Z2):280-288
为研究盾构直接切削大直径桩基的可行性、评价滚刀和切刀的切桩性能、获取盾构切桩的关键掘进控制参数,进行盾构直接切削大直径桩基的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1)盾构切除大直径桩基宜采用“低推进速度,高转速”的磨桩方式,刀盘推进速度建议取3~5 mm/min,刀盘转速建议取1.0~1.2 r/min; 2)滚刀对混凝土的切削效果较好,切刀对钢筋的切削效果较好; 3)混凝土强度越高,滚刀对钢筋的切割效应越好; 4)滚刀切桩时,刀盘轴向振动作用明显,在低推进速度和低转速下,其刀盘的振动小于切刀切桩时刀盘的振动; 5)切刀切桩时,刀盘环向振动强烈,在高推进速度下刀盘易卡顿,提高转速可减少刀盘卡顿。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内上软下硬地层盾构隧道典型工程案例,对上软下硬地层盾构工程案例区域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施工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隧道设计、盾构设计及工程实施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结合相应的工程实例进行阐述。 研究得到上软下硬地层盾构实施主要问题,包括刀盘刀具磨损、刀盘结泥饼、刀盘卡死、排土器喷涌、盾构掘进姿态不良、衬砌损坏、地表沉降过大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如下措施: 1)隧道设计上可采取线型避让、特殊地层预处理、隧道结构特殊构造设计进行应对; 2)盾构制造上应充分考虑刀盘刀具、盾构机驱动、防冲刷及泡沫注入口的优化和超前地质探测装置的增设; 3)在施工上应优化施工参数,加强巡视和监测,做好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3.
盾构选型是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合理的选型能为后续顺利施工奠定基础。以特拉维夫红线轻轨工程为背景,通过对土层进行试验分析,在充分考虑富水库卡地层土层特性和隧道线形设计的基础上,对盾构刀盘结构、刀具布置、铰接设计、转矩配置等关键问题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1)采用布置有43.18 cm双刃滚刀、开口率为38%的面板式刀盘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能顺利完成隧道的掘进; 2)盾体采用主动铰接和被动铰接结合的双铰接设计,能有效解决190 m小半径曲线掘进问题; 3)通过增加驱动电机等措施解决在库卡地层中施工转矩值大的问题,可为今后该地层盾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福州地铁5号线金华路站~金山站区间工程始发与接收处于富水砂层,采用钢套筒来应对涌沙涌水风险,会遇到刀盘切削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墙,此时,配有滚刀刀盘的的内置注浆盒的盾构更便于切削及穿越混凝土墙。但本区间隧道的隧底有85%为45Kpa的极软淤泥地层,会引起机头下栽、盾构姿态较难控制的状况,此时,应该选用尽可能轻的软土刮刀刀盘而非重一倍的复合滚刀刀盘。同时,注浆盒外置的盾构开挖直径较小的盾构,由于刀盘开挖轮廓与盾体的间隙较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注浆盒外置带来的问题是如何对应不被混凝土墙体卡住,因为一旦卡住,处置也是相当困难。因此,为了满足这2种互相矛盾的需求,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刀盘选型及穿越墙体时的防卡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TBM、盾构掘进过程中刀具磨损难以预测,一旦出现部分刀具磨损严重而未及时更换,则会影响整个刀盘刀具的寿命,将给施工工期和工程的经济效益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有效预测刀具磨损状况,从岩-机结合的角度出发,开展一种新的岩石磨蚀性实验方法研究。详细介绍该实验方法的原理、设备和具体操作方法及数据分析,并以广州地铁某施工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磨蚀性实验数据和现场刀具磨损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该实验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并提供岩石磨蚀性指标参数来指导隧道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出适合在小转弯隧道中使用的新型滚刀刀圈,在磨粒磨损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CSM刀圈侧边受力模型、边缘滚刀破岩机制、磨损量预测公式,进行滚刀切削岩石试验,建立了刀圈与岩石接触力模型,分析了转弯段边缘滚刀刀圈受力情况、针对性设计了偏刃刀圈,并在山东文登小转弯半径隧道掘进段工况下进行常规刀圈和偏刃刀圈工业试验。得出结论如下: 1)TBM掘进直线隧道时边缘滚刀所受侧向力不可忽视,侧向力与刀圈同岩石的接触面积和所受的压力有关; 2)在直线工况掘进下的边缘滚刀外侧岩石几乎不发生破坏,边缘滚刀内侧对岩石具有“刮擦剪切效应”,刀圈内侧所受侧向力远大于外侧; 3)转弯段刀圈内侧受力严重偏离了正压力方向,加速边缘滚刀刀圈内侧的磨损; 4)在掘进距离达145.43 m时,19#和20#刀位的偏刃刀圈较常规刀圈磨损速率分别降低7.4%和17.5%。因此,偏刃刀圈更加适用于小转弯工况下的隧道掘进。  相似文献   

17.
张兵  李建华 《隧道建设》2010,30(5):518-521,611
针对北京地下直径线工程开展刀具配置适应性分析,通过对大直径泥水盾构在砂卵石地层中掘进施工现状进行总结及对掘进刀具的磨损量进行测量、分析,提出适应砂卵石地层大直径泥水盾构的刀盘刀具配置方式及合理的换刀距离,为后续施工及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厚美 《隧道建设》2017,37(3):369-374
盘形滚刀磨损是制约TBM掘进效率和施工成本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滚刀滑动对滚刀磨损的影响,提出了"一次侵入位移"的概念,应用质点的运动合成原理推导出了考虑滚刀刀刃宽度影响的一次侵入位移及滚刀滑动距离的计算公式,研究一次侵入位移的影响因素以及滚刀磨损与滑动距离的关系,基于上述研究分析秦岭隧道TB880E型TBM滚刀滑动磨损系数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滚刀破岩过程中,刀刃相对开挖面岩石除滚动外,还产生相对滑动;2)中心区域滚刀侧向位移分量最大,滚刀磨损以剪切破岩和滑动磨损为主,中心区域以外滚刀沿掘进方向位移分量最大,滚刀磨损以碾压破岩和滚动磨损为主;3)应进一步综合考虑滚刀破岩量、滑动距离以及二次磨损等因素对滚刀磨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