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的规划研究中,导入整合的系统理论。通过整理设计系统内部各要素与系统整体,利用多学科的研究视点和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整合的脉络——地铁网络的设计主题整合和视觉整合;地铁站点内不同设计项目的整合;地铁地下公共艺术设计与地上城市周边环境的整合;地铁设计中文化与商业的整合;地铁不同设计、实施、后期阶段的整合管理。避免了传统设计研究方法重细节缺少全盘观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质量和品质;有利于更好地理清散乱的本土文化,衔接好城市现代文明与被高速建设发展所隔断的城市历史文化;真正能够从人和自然的角度思考,满足城市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构建起人性化空间体系,形成地铁空间所独有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
地铁是多专业联合设计的成果,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再会成为设计的羁绊。以地铁8号线公共空间室内设计为例,在满足市民日常出行需求的前提下,探讨如何通过创造视觉的连贯性来重组城市记忆,呈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3.
以长沙地铁2号线的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为例,从用户体验感、载体的功用度、设计协同度及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地铁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该系统设计的建议.地铁引导与识别系统不仅通过管理空间或环境信息为使用者指引方向并提供服务,也体现了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在设计中要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人与环境的统一、地铁文化差异与国际标准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王丽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1):后插23-后插24
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地铁每天的客运量越来越大,地铁承担的社会职能也越来越广泛,城市居民对于地铁各方面的诉求也相应地越来越高.由于地铁普遍修建于地下,对乘客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不利影响.为使地铁公共空间更加适应公众对舒适感的需求,使乘客有更好的搭乘体验,地铁站公共空间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地铁空间为例,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组织规律理论,同时依据现行地下空间设计相关标准,研究不同环境感受下人的空间行为.以地铁出入口、中间休憩服务区和商业区为研究“点”,以地铁通道空间为研究“线”,对不同环境下“点”、“线”上的人进行视觉环境应激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行为观察、问询及问卷调查分析,根据地铁节点空间和线性空间中主要环境因子引起的行为习性和适应水平,研究不同时段人流对于点、线空间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地铁空间行为在空间秩序上呈现为“点”空间集聚、“线”空间流动的规律;人群流动以目的移动、任意移动及停留为特点;人群分布以目的性的集中线性分布与少数任意分布为主;地铁空间行为根据不同空间环境的视觉认知,存在压抑、亲切、不亲切的对应状态.地铁空间设计需从整体上把握地铁环境刺激的数量及强度值,掌握人感觉刺激的最佳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方法,按类别将建筑结构与公共空间、公共艺术与室内设计、功能设备与商业系统进行集成整合,形成三类标准集成模块。在满足运营功能及人性化的基础上,针对北京房山线阎富路车站“一体化”设计流程,对三类模块进行系统化研究,最终以文化为内容、公共艺术为表现、轨道交通空间为载体,将城市文化精髓视觉形象化,为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一体化”设计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地铁的公共空间装修设计与各设备接口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公共区与装修设计有关的接口特点,阐述了装修设计与各设备接口的整合原则、整合顺序和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铁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及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高速发展,有经验的设计、施工人员相对于全国的地铁市场来说严重不足,笔者通过总结一些以往设计施工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刚步入地铁行业的设计施工人员有所帮助。研究结论:本文主要从地铁隧道通风系统、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和空调水系统等几方面对地铁设计及施工中容易忽略和需要重点注意的一些问题加以总结性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南京地铁机场线车站的总体装饰设计中,从南京城市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形象出发,提炼出机场线现代、简约、大气的设计形象元素,并以"以线路为基本设计单元"的"一线一景"式为设计原则,以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施工工艺为指导,重点分析设计要素中的色彩视觉及造型手法。通过对该线路宝石绿标识色的确定,以及对墙面、柱面、地面、顶面、艺术墙等的设计要素分析,展现机场线车站的总体装饰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地铁长时期的发展以及国人对于文化审美的需求和对于地铁公共艺术价值的意识的觉醒,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者们开始考虑如何将城市的独特文化、地方特色和城市风采在地铁空间中呈现,并开始注重地铁空间的人本思想和文化体现,使地铁站具有形式多样的艺术特色与内涵丰富的综合功能。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地铁站公共艺术的发展,我国的公共艺术空间的设计手法还比较单一。希望通过对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方法的研究,为营造一种形式多样、具有吸引力、与城市文化相契合并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地铁公共空间提出一些设计方法建议。文章中提出了艺术与功能相结合、体现地域文化、注重人性化设计以及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等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的设计原则,同时也阐述了在营造地铁站公共艺术空间的多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线路采用国际惯用的色彩引导识别方法,随着网络规划和建设的推进,需系统研究网络线路标志色彩方案,确定各条线路标志色,以利增强线路的识别性,为车站环境艺术及导向标志等系统实施提供基础。介绍了国外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标志色的取色规律、上海轨道交通已建成的13条线路的取色规律,分析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标志色方案的难点及相应的对策。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线路标志色方案研究的方法及原则,以及网络线路标志色与城市文化的关系研究、与既有网络的有序衔接及方案落地运用的程序研究等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轨道交通领域,传统使用的白炽灯色灯信号机,可靠性差、寿命短、易断丝、功效低,而采用新型智能点灯系统、使用LED灯组可很好地克服这些缺点.介绍了一种新型信号点灯系统研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从工艺流程、系统结构和性能三个方面对新旧铁路信号点灯系统进行比较.通过对比研究,表明新型信号点灯系统完全适合铁路和轨道交通原报警电缆线...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Hough变换算法的视频检测技术,研究一种高可靠性的地铁屏蔽门与列车之间异物自动检测方法,并形成一个系统。该系统能够辅助或代替列车司机检测地铁屏蔽门与列车之间是否存在异物,用以保障行车安全、缩短列车停站时间、提高检测率和列车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动车组人机控制界面背景色对识别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灰、白和黑10种颜色作为人机控制界面的背景色,测试动车组司机的视觉识别效率.首先采用对称截尾法估计测试者对颜色组合的识别效率,然后采用Wilcoxon样本秩和检验法比较不同背景色时颜色组合识别效率的显著差异性,最后采用U统计量法为存在识别效率显著差异的背景色进行排序.计算结果表明:用黑色作背景色,颜色组合识别效率有显著差异,且优于其他9种颜色.因此动车组控制系统人机控制界面的背景色设置成黑色能提升司机的视觉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机车通用彩色液晶显示诊断装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颜小鹏 《机车电传动》1999,(4):21-23,31
介绍了机车通用彩色液晶显示诊断装置的系统配置及各部分功能,着重介绍了该装置在机车上应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消除车辆阴影对图像分割的影响是车辆自动监控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阴影具有方向和大小不确定性的特点,充分利用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优良的图像分割能力,结合阴影属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的运动车辆阴影消除方法。此方法无需建立道路背景模型与车辆阴影模型,在消除车辆阴影的同时能较好地保留车牌、车窗以及车标等车体的重要信息,为车体定位、特征提取等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大量现场图像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消除车辆阴影的有效性,可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环境中车辆阴影的消除。  相似文献   

17.
德国与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技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DIN25201《铁路车辆及其部件的设计准则螺栓连接》对紧固件的风险等级分级、设计、防松和安装等要求,并与我国目前铁路用螺栓紧固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列举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在应用上的一些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推广先进的紧固件应用理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简述与列车通信网络有关的一些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现场总线的情况,重点叙述列车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提出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铁路轨枕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对轨枕的主要功能和分类方法加以论述,同时简述我国铁路轨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历程;总结轨枕分类方法;介绍木枕、混凝土枕及城轨交通用特殊轨枕的主要特点,并调查研究了各类轨枕在设计、制造、使用、养护维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提供了先进国家适用于高速铁路轨枕的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已运营4年的秦沈客运专线用轨道板和正处于设计招标阶段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用轨道板等信息。研究结论: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应遵循:增加混凝土枕类型以满足不同铺设条件的需要;提高混凝土枕的使用寿命,并开发研制轨枕新品种,适应我国铁路高速、重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