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史匡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10):135-136,148
该文针对舰载光电对抗系统作战仿真需求出发,首先建立了舰载光电对抗作战双方和虚拟战场环境的模型,然后开展了作战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战术应用软件提交的作战方案可行,实现了多种光电对抗手段综合运用的目的,具备指挥光电对抗设备开展光电对抗作战的能力。该文所描述的仿真方法适用于评价舰载光电对抗系统作战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2.
舰炮武器系统的智能化将是未来舰炮武器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所谓舰炮武器系统的智能化,是指舰炮系统将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仿生技术等模拟人脑的某些智力活动,从而形成一种理想的现代化舰炮系统。目标智能识别、战术决策和运筹、射击指挥自动化、故障自动修复和重组、智能弹药是智能化舰炮发展的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是舰炮武器系统实现智能化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设计并全面运行三维水下战场态势可视化软件研究。该软件运行在使用开源应用程序接口开发的多计算机平台上。开发该软件的目的是在相关战术场景中进行三维可视化场面的设计、研发和评估,以确定更具优势的三维技术。通过与目前使用的二维技术比较。确定三维技术是否能使反潜战指挥官更快更全面了解战场态势,做出更准确的战术决策。详细描述先进的三维水下定位观测系统(TALOSS)软件。该软件集成到当前的潜艇作战和火控系统中,可加快目标定位和武器分配进程,最终降低对指挥和控制人员认知能力的要求。论述该研究在当前进行的未来海军作战能力项目中的作用,将来可转变成未来海军作战能力项目中,以三维技术综合传感器到射手的战术辅助决策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4.
Link22-北约国家的下一代战术数据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Link-22是“北约改进Link-11”(NILE)定义的新型战术数据链,一种抗电子干扰、保密可靠、灵活机动的超视距数字数据通信系统,以便最终取代Link-11和补充完善Link-16。其目的是增加战术数据传输时间和传输高优先权的报警及作战命令,改进盟军互操作能力和增强指挥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美国海军和其他军种向网络中心战逐步迈进时,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协调一致的结构来描述和说明战术单元级与战役部队级的战术决策过程。这种协调的结构能够为作战系统工程师建立一个框架,使其能够在战术单元级对“系统”的作战控制功能进行分配,并且将“系统的系统”所具备的指挥与控制功能分配到战役部队级。建议使用一种已在海军内部使用多年的结构来描述作战或任务过程:探测、控制和交战(DCE)。使用基于观察、处理、决策、行动(OODA)的DCE过程,以及国防部联合防御指挥部实验室开发的数据融合模型,可以开发出战术单元级与战役部队级的战术决策过程的结构和系统功能分配模型。进一步说,DCE过程还可以在网络中心战的框架内扩展到战役部队级。  相似文献   

6.
作为舰艇编队作战指挥辅助决策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指挥决策方案生成模式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舰艇编队一体化作战需求为牵引,建立舰艇编队一体化指挥决策方案生成的相关概念体系;在分析传统指挥决策方案生成模式不足的基础上,基于复杂系统建模理论与智能辅助决策技术,构建了能满足舰艇编队一体化指挥决策方案生成特殊需求的GM_ICDS,并给出了GM_ICDS处理编队复杂战术指挥决策问题的实时优化调控原理与结构,为有效克服传统指挥决策方案生成难以适应战场态势变化的不足,构建舰艇编队一体化研讨模式综合集成作战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美军联合态势要求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加快战术和作战的进程。作战关联包括战场作战计划、技术技能实施、信息和数据以及实时战术态势图等。有效地共享作战关联对于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支持辅助决策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作战关联是以网络为中心进行信息交换,这就需要共享一个自上而下的信息参考模型,并以此确保内容和含义的一致性。没有这种一致性,就不会有对作战关联的一致理解。通过选择正确的信息参考模型,就可以在概念上把战场上所有的作战单元链接起来,并为复杂的自动推理和有效的通信互联提供一个框架。  相似文献   

8.
C~3I系统是现代战争中以人——机结合的方式用来进行指挥作战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是军事指挥员籍以对所属部队行使权力,进行管理和辅助决策以指挥现代战争时使用的电子设备、软件和人——机界面的总称。其显示系统主要是将获取的情报信息以图形和数据方式直观地显示给作战指挥人员,以便指挥员及时进行战术分析,适时作出决策。 军用显示技术是人——机系统的接口,是延伸视觉器官功能的各种系统的一个部分。它  相似文献   

9.
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模拟训练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训练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描述作战指挥自动化模拟训练系统的军事需求,提出作战指挥自动化模拟训练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和组成,分析作战指挥自动化模拟训练系统的运行流程,阐述模拟训练系统研究中的主要关键技术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舰艇防化指挥自动化,以分布式作战系统理论为基础,给出舰艇防化指挥自动化的构成及原理。该系统具有自动进行信息搜集、传输、处理、显示、辅助决策、武器控制等功能,以适应高技术海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船舶电力系统控制实验室,利用PowerLogic软件实现对船舶电力系统的电力参数监测。介绍了船舶电力监视系统的构成与软件设计,在交流380V/50Hz电力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运行,分析了船舶电力系统运行的谐波情况,该系统可以有效地监视船舶电力系统的一些参数,提高了船舶电站电能质量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舰船电力系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舰船电力系统的最新发展及发展趋势,并详细论述了高功率密度电能变换装置、直流区域供电、交流变频调速和多智能体等几种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舰载武器及其发射装置的使用需求,提出外围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具有冗余容错功能的集散控制系统.介绍系统接口特点和容错需求,设计系统结构,着重分析硬件冗余结构和基于QNX操作系统的软件构架.实际使用证明,该控制系统使用灵活、工作可靠,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振冲  严传续 《船舶》2019,30(1):136-140
随着舰船电力系统朝着下一代发展,其系统规模将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并且地位也越来越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智能理论全面提升舰船电力系统的发展水平成为了目前的迫切需求,而信息化、智能化也必将成为舰船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该文从统一的数据交互标准、智能诊断与重构、三维可视化和信息安全等角度对舰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论述,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舰船动力网络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时间确定性和时间同步的要求,本文对现有的网络时间协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网络控制系统高实时性、短报文、简单实现以及低负载的特点,实现了一种简化的网络时间同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满足舰船动力网络控制系统的要求,并能为网络控制系统提供毫秒级的同步精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船舶隔振系统稳定性检验的需要,提出采用刚体动力学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并以实例详细说明了仿真模型的建立和系统稳定性分析过程。结果表明,对于船舶摇摆时隔振系统的稳定性,传统的静力学检验方法存在着不足,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7.
舰船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电网技术具有能量优化分配、管理和控制方面的优势,但是舰船电力系统在能量来源、设计理念、可靠性等方面又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通过重点分析智能电网技术与舰船电力系统的协调性,探讨舰船电力系统应用和实现智能电网技术的重点和关键技术,提出舰船智能电网对信息集成技术、实时监测技术、智能决策技术的要求要远高于陆地智能电网,而且相应的智能装备研制,也必须考虑到应用的特殊环境,从而需要将自愈、智能对话、优质电能、电磁兼容和抗攻击性作为主要应用特征和发展重点,并重点关注和解决与之相关的灵活的电网结构、传感与测量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型设备等关键问题,开发出能与舰船系统有效结合的合适的智能电网,充分发挥智能电网技术的优势,推动舰船先进装备的研制,达到提高舰船整体作战能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船舶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船舶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参数匹配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提出将基于状态空间方程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运用于船舶直流系统中进行控制参数设计的方法,对系统在控制参数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对应参数的稳定区域,并在Digsilent/Power Factory环境下搭建仿真模型验证结论有效性,为系统的控制参数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传统度量模型的使用范围,根据舰载C4ISR软件的功能要求和工作环境的特点,提出了舰载C4ISR软件质量的层次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每个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和判定矩阵的计算方法,采用基于二次模糊判定的软件质量度量方法来度量舰载C4ISR软件质量,从而为复杂系统软件质量的度量探讨了一种可行的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舰载直升机起降的安全问题,论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开展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舰载直升机起降安全评估分析.该评估体系分为三层,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建立判断矩阵并计算评价向量,最后通过计算被评价对象的评价等级量化值,并得出了可供舰载机起降决策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