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对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4 000 m以上寒区长大公路隧道在浅埋富水区注浆堵水工艺的研究国内还尚未见相关报导。针对珠角拉山隧道出口段强-全风化泥质砂岩地层具有强渗透性、弱胶结性和地下水发育的特点,基于袖阀管深孔注浆堵水技术,采用"先约束后发散"型注浆模式,应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和硫铝酸盐单液浆2种浆液相互配合、周边约束孔和内部挤密孔分批次、分阶段试验注浆方案,对洞口段底层地下水封堵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地层堵水加固为主的分段式袖阀管深孔注浆可有效封堵隧道洞身范围内地层的地下水通道,控制隧道掌子面渗漏水,提高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下穿立交桥地铁隧道袖阀管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袖阀管注浆工法由于具有更好地控制注浆范围与注浆压力、可进行重复注浆,且发生冒浆与串浆的可能性很小等特点,被公认为最可靠的注浆工法之一。以深圳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上民区间富水流砂段桩体注浆加固设计和施工为工程依托,运用有限差分法原理及相应程序FLAC3D,对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分析得出,袖阀管设计以设计2排、袖阀管伸入隧道底部以下6m最好,为加固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成都砂卵石地层注浆加固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义 《隧道建设》2012,32(5):696-699,718
为了解决成都地铁高富水砂卵石地质条件下,地层注浆加固工艺少、加固效果起伏大的难题,采用室内反复模拟试验,现场实践验证、比对和反馈,对传统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从器械构造、工艺流程、注浆材料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和总结,得出先用聚氨酯封口、再注水泥-水玻璃浆和AB化学浆液的粗细颗粒相结合注浆加固,能大大增强砂卵石地层定向注浆的可靠性和增大浆体注入量,确保注浆加固效果,降低建(构)筑物和管线安全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长沙市万家丽路220 kV电力隧道盾构下穿长沙地铁3号线施工中,为确保盾构安全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提出袖阀管竖向注浆加固、袖阀管竖向+斜向注浆加固、袖阀管竖向+斜向注浆加固+四周帷幕注浆加固3种加固方案,并采用MIDAS GTS三维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注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注浆方案可保证盾构安全下穿长沙地铁3号线。  相似文献   

5.
富水圆砾卵石层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国宏 《隧道建设》2014,34(12):1183-1190
南宁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地质比较复杂,圆砾和卵石层富水、强透水,地下水位距地表6 m左右。为了确保地连墙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安全,采用袖阀管注浆对地层进行加固。通过注浆试验对单液浆、双液浆及复合型浆液进行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证明采用复合型浆液取得了很好的注浆加固效果,可形成较好的胶结体。在地连墙施工过程中,建筑物最大累计沉降量未超过3 mm,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致密干燥细砂、人工素填土、动水条件下全风化花岗岩等不同地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工程加固目的,提出注浆加固方案和施工技术并组织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总结得到:致密细砂地层通过新型钢花管注浆工艺结合水玻璃氯化钙复合注浆液,可得到较好的扩散半径和加固强度;人工素填土地层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可通过周边花管帷幕注浆结合基底开孔式布袋注浆桩,达到可靠的加固效果;动水条件下,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采用袖阀管单管交替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可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7.
何勇华 《路基工程》2021,(4):225-231
以西南岩溶地区某双线铁路隧道出口平导和正洞穿越富水深厚块石土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设置迂回导坑、集水廊道、正洞局部超前预注浆加固、拱部大管棚、隧底袖阀管注浆、拱墙径向注浆等方法,成功通过了该不良地质体,隧道变形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隧道施工工期和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汕湛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处治工程为依托,对膜袋袖阀管注浆法在岩溶路基处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及注浆技术对比分析,确定采用膜袋袖阀管注浆与灌砂相结合的处治技术;指出膜袋袖阀管注浆的动态设计要点,设计注浆参数,并根据洞身高度确定水泥砂浆和小石子混凝土作为注浆材料;详细介绍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最终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填充岩溶路基,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钱聚强 《路基工程》2021,(2):148-152
为探究砂卵石地层盾构近接侧穿既有高架桥桩基时相关施工控制技术的适应性,基于成都地铁的地层特征、二环路运营桥梁结构性能及周边环境,针对性地采用“主动加固”与“被动加固”相结合的加固控制技术:桥梁钢管隔离桩、袖阀管注浆加固和盾构洞内注浆加固。结合现场监测分析,实践证明:盾构侧穿高架桩基时双洞之间的桩基础位置为高风险区域,局部施工保护方案有效地阻隔隧道-围岩-桩基-地表的变形传递;地表沉降,墩台沉降以及盾构拱顶沉降在采取了加固措施之后,均满足安全控制值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青岛市城际R3线嘉年华至灵山卫区间1号斜井富水软弱地层暗挖段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2D软件模拟了袖阀管注浆预加固地层斜井暗挖施工力学响应,论证了地层预加固范围及施工参数合理性。研究表明:该工程袖阀管注浆地层水平加固宽度取22.5倍的洞径,竖向加固范围从拱顶上方34m向下深入底板下方22.5 m,能有效地控制斜井通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并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斜井暗挖施工过程的实测数据也验证了预加固效果及注浆加固参数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宁地区富水圆砾层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南宁地区富水圆砾地层袖阀管注浆加固过程中浆液扩散难以控制、加固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实践,从工艺参数、浆液配合比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总结得出在制浆过程中,通过添加外掺料形成能提高浆液抗分散能力的复合浆液,并采取低压慢注相结合的注浆新工艺,从而提高富水圆砾层注浆加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徐骞  李立 《隧道建设》2013,33(12):1048-1053
为解决北京地铁8号线鼓楼大街站-中国美术馆站区间盾构长距离穿越古建民房群沉降控制及沉降监测难题,通过工程类比及理论计算,确定区间中心线两侧15 m为强烈影响区,并对该范围内房屋进行分段、分类监测。针对区间下穿、旁穿及叠落下穿民房群的不同穿越形式,采取洞内径向注浆、地表袖阀管注浆及洞内注浆结合地表袖阀管注浆等加固措施,在富水卵石层中通过进行渣土改良及同步注浆结合洞内径向注浆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地表建筑群的沉降,确保了穿越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许倩倩  王媛 《隧道建设》2013,33(7):567-572
注浆压力是造成管片纵缝错台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该因素导致管片的纵缝错台量进行计算。模型考虑了土层、注浆层、管片、螺栓之间的互相作用,同时结合实际工程考虑浆液因扩散对管片造成的压力,对管片布置浆液压力荷载。分别计算了4孔对称注浆,注浆压力在0~0.5 MPa范围变化时均匀注浆、非均匀注浆工况下管片纵缝错台量。结果表明: 非均匀注浆对封顶块和邻接块间错台量影响较大,且注浆压力不均匀程度越大该接缝错台量越大,最大错台量达到1.35 mm;对隧道拱腰处接缝错台影响较小,均为0.1 mm左右。拱底管片接缝错台受下部注浆孔注浆作用影响较大,下部注浆孔无注浆时错台量最大值达到0.75 mm。相对于前人研究多重因素下的管片极限错台量10 mm,非均匀注浆因素造成的管片纵缝错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魏玉省 《隧道建设》2011,31(4):510-514
广州地铁某盾构区间联络通道在开挖过程中发生塌方,为尽快把塌方后回填的松散地层及开挖轮廓线外一定范围内的地层进行加固止水,先后选择了地面深孔袖阀管注浆、地面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洞内WSS工法注浆3种地层加固方案,并采取了左线盾构隧道两端封堵及向隧道内灌水的措施,最终使加固后的地层强度和渗透系数达到了设计要求,为联络通道开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采空区道路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通过对煤田采空区注浆工艺的研究,确定了施工中注浆孔的布置形式、注浆施工顺序、注浆施工控制参数和注浆结束标准,以及注浆效果的检查方法。重点介绍了自下而上分段纯压式注浆施工工艺和孔口封闭纯压式注浆施工工艺,很好地指导了煤田采空区预留煤柱段路基抗变形注浆治理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16.
软流塑地层暗挖隧道的水平旋喷注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在软流塑淤泥质粉质黏土层修建隧道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注浆加固地层的原理、浆体材料和配比、注浆压力、注浆量、施工方法及注浆效果检测等。  相似文献   

17.
迟建平 《隧道建设》2015,35(8):759-765
微裂隙型渗漏水是城市地铁隧道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问题,由于岩体裂隙网络发育空间的不均一性及裂隙尺寸微小导致的可注性差,其治理难度较大。针对青岛地铁二号线花岗岩地层微裂隙型渗漏水,通过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分析总结该类型渗漏水的治理难点,通过现场试验手段优选注浆材料,对比注浆效果与P-Q-t曲线,最终优选出800目超细水泥作为最佳注浆材料;提出孔口止浆与止浆塞止浆2种孔口管封闭工艺,并针对该类型渗漏水治理提出了止浆深度及注浆终压选择方法。通过工程对比与理论分析,确定了适用于青岛地铁隧道微裂隙型渗漏水的钻孔布置方法及注浆参数。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青岛地铁隧道渗漏水治理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中的浆液特性、扩散形态及注浆填充效果,在北京东六环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区段盾构隧道工程负环段进行同步双液注浆原位试验,通过在负环管片上安装钢套筒的方式形成盾尾注浆间隙,并采用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检测同步双液注浆过程中盾尾间隙内压力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探明双液浆的胶凝特性及初步扩散形态。注浆完成后,通过现场取样和三维激光扫描的方式揭示双液浆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注浆填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1)在同步双液注浆过程中,双液浆浆液压力整体呈“单峰”式曲线变化,即注浆开始后传感器量值随浆液注入快速增加,在注浆停止后传感器量值迅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最后稳定至一定量值; 2)由于原位试验过程中室外温度变化大、湿度低,并且存在混合不均及双液浆产物不稳定的问题,现场取样测得的抗压强度略低于室内试验所测得的抗压强度; 3)由三维激光扫描结果可知,适当调整注浆参数后双液浆能够很好地填充盾尾间隙,注浆圈无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