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速磁浮工程线路平面缓和曲线线型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常导高速磁浮系统的线路平面缓和曲线采用正弦型,但研究过程中是以钢轨道梁和定子径向布置为基础条件的;上海磁浮示范线大量采用了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定子排布采用了以直线拟曲技术。因此,在上海线以直拟曲技术的基础上,对三次抛物线型和正弦型两种缓和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用三次抛物线型缓和曲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高速常导磁浮系统轨道梁结构型式及功能区各功能面的精度要求进行了分析,同时考虑到我国机加工能力和经济状况,对曲线地段定子面、导向面和滑行面分别采取了直线拟合和曲线拟合方法进行设计,研究工程技术条件对高速磁浮线路设计参数选取的影响,确定不同长度功能件和不同定子排列方式下平、竖圆曲线半径的合理取值范围,用不同曲率的导向面拟合平面圆曲线的允许半径范围和优势半径范围,以及满足扭转率要求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值。研究结果表明:分别采用6,3,2 m长的功能件和直线及半径为1550和790m的导向面,能够拟合的最小平面圆曲线半径分别为700,650和600 m,能够拟合的最小竖圆曲线半径分别为8250,4150和2750 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可以达到40 m。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选择合适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简支轨道梁结构型式,基于中低速磁浮交通的特点,分析国内外磁浮线路的桥梁型式及跨度;以长沙中低速磁浮为工程背景,在满足使用功能、技术经济性、美观及养护等要求下,对比分析了各梁高、梁型条件下轨道梁的差异,研究选取合理桥梁跨度、结构型式,并对梁部的构造设计和接口设计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得出以下结论:(1)对比国内外磁浮线路的桥梁型式及跨度,综合已建工程实例和长沙磁浮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比较结果,高架区间拟采用梁高2. 1 m、跨度25 m简支梁为主;(2)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性、施工便捷性、线路后期维护、景观效果等,轨道梁采用并置单线箱梁方案;(3)针对轨道梁进行横联设计及曲线轨道设计,同时兼顾桥上设备、电缆等的布置及疏散、检修通道的空间设置,完成其接口设计。  相似文献   

4.
磁浮功能件是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中轨道梁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磁浮列车实现电磁力传递、支撑、导向和牵引功能的关键部件之一.如何使其达到设计使用寿命40年(按金属热喷涂工艺规定的使用寿命)和免维护的长效防腐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列车正常运营的影响,一直是高速磁浮交通建设中深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以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为例,介绍了电孤喷涂金属复合涂层防腐体系及其功能件涂装与特点,并对功能件防腐体系的设计及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一个完整的长效防腐体系主要根据需保护构筑物的腐蚀环境、建设使用工况及重要程度而进行设计.对类似结构件的长效防腐体系设计与实施的主体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介绍中低速磁浮线路轨道梁的型式及列车运行的特点,其次基于限界要求和接触轨的安装允许误差,分析曲线地段轨道梁拟合长度的影响因素.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中低速磁浮曲线地段轨道梁的最大拟合长度计算公式,然后计算不同曲线半径轨道梁的最大拟合长度值.结果表明,目前采用的曲线地段轨道梁拟合长度1 m偏于保守,由此给出轨道梁优化...  相似文献   

6.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的直线拟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采用了德国的高速常导磁吸式系统技术.由于常导磁吸式磁浮的悬浮高度有限,磁浮列车系统对轨道的几何形位提出了很高的精度要求,对施工的要求也很高.介绍了德国埃姆斯兰试验线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借助于精密的数控机床,实现了功能件上三个扭曲面的精加工和高精度的几何形态.分析了德国技术应用于上海时存在的问题,包括工期无法保证、建设成本高、维护成本高、难以推广等.指出由于机加工能力的限制,在上海无法采用德国的做法.为了解决机加工问题,提出用"直线拟合"和"曲线拟合"的设计思想对功能件进行拟合设计,以降低功能件机加工难度,减少机加工工作量,保证施工工期.实践证明,这种拟合技术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高速磁浮铁路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与一般的轮轨高铁有差异,不可照搬一般铁路的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收集大量磁浮铁路相关资料开展研究,得出结论:梁上板式轨道梁较整体式轨道梁在工程筹划方面更具优势;高速磁浮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时与普通隧道无本质差异,但开挖、支护台架等需要采用断面有效面积>120 m2的设备;高速磁浮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时需要15.3 m外径大盾构设备;高速磁浮整体式轨道梁定子施工方案,定子在梁场中组装完成,梁场内设置总装车间,总装车间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定子、功能件的组装及将组装后的功能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梁上;高速磁浮梁上板式轨道梁定子施工方案,定子在轨道板预制场内装配,在轨道板预制场内设置定子装配车间,装配定子铁芯、功能件等,并进行功能件防腐处理;高速磁浮三相线圈施工方案,线圈不在预制场内安装,线圈一般在现场采用定子线圈敷设车安装。高速磁浮低置线路轨道梁需要安装功能区和定子,低置线路轨道梁建议在整体式轨道梁预制场或轨道板预制场生产,并在总装车间安装功能区和定子。研究成果可为高速磁浮铁路工程筹划提供参考和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8.
常导高速磁浮交通正在向600 km/h运行速度迈进,可以填补高铁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但是常导高速磁浮交通现有技术采用梁?轨一体化的轨道梁结构,存在施工工艺复杂、轨道线形调整困难、经济成本高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600 km/h高速运行要求。通过借鉴高速铁路桥梁技术和中低速磁浮轨道技术的设计理念并进行系统创新,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纵横梁式钢结构轨道板、纵横梁式混凝土轨道板、钢?混组合结构轨道板等3种不同形式的高速磁浮轨道结构,将轨道功能件从梁?轨一体的桥梁结构中分离出来形成可精调的轨道结构,并通过锚杆式扣件系统安装于预制架设整孔箱梁上,形成新型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桥梁与轨道结构系统。该新型结构系统的强度、刚度、动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可满足高速磁浮600 km/h运行速度要求。本研究对于常导高速磁浮的技术提升及推广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测量定位引出件与定位销螺栓的设计是磁浮线轨道梁精调定位的关键.通过对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的测量定位引出件和定位销螺栓提出了新的设想,改进设计后的定位销螺栓和引出件使磁浮线后期的拟合测量和竣工测量精度有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磁浮铁路线下工程以桥梁为主。作为磁浮轨道的支撑结构,对轨道简支梁的制作精度要求很高。除了线路小半径、运梁通道和架梁场地等限制受阻而采用现浇轨道简支梁施工外,绝大多数轨道简支梁采用集中预制工法。本文重点从轨道梁结构、预制工艺关键技术及工艺流程、预制周期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轨道梁预制场的规划原则、台座数量计算与确定、模板数量计算与确定等设计思路,并以示例说明。研究结论:(1)中低速磁浮轨道梁预制场规划与国铁T梁、箱梁不同之处在于:轨道梁要求预制精度更高,通过自动化系统工艺来实现;木质内模与整体钢筋一起绑扎,永久滞留在梁体内;侧模要选用可调式钢模以适应不同长度曲线梁的预制要求;只能单层存放;运梁只能通过汽车在线下运输;多座桥梁可分别同时运架梁;(2)中低速磁浮铁路施工工期较短(1. 5~2. 0年);(3)本研究成果可为中低速磁浮铁路轨道简支梁预制场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监控(ATS)仿真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COM技术的、组件可重用的ATS仿真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并以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ATS仿真系统的开发为例,分析了系统中可视组件和功能组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提供了组件实现的MIDL代码.  相似文献   

12.
谭志  刘云  黎学超 《都市快轨交通》2013,26(1):104-106+120
使用JSP技术设计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通信系统,在应急救援中及时了解现场灾害的综合信息,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依据。主要采用JSP、Apache、JavaBean和Oracle等作为网站开发工具。首先进行系统功能分析,给出各模块的主要构成,然后提出系统设计所需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系统的部分实现代码。测试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基于PC的新一代通用计算机安全技术平台——DS6-LockTrac的技术特点和主要构成,重点提出了计算机安全技术平台设计的概念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可复用的列车自动监控仿真系统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ActiveX控件技术的列车自动监控(ATS)仿真系统中站场图组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并将其应用在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ATS控仿真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实践证明,组件的划分与应用将站场图的绘制过程简化为简单的拼图操作,缩短了整个ATS系统仿真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5.
对联锁表设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基于ActiveX技术的联锁表自动生成软件的功能特点、主要功能模块、关键算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就信号系统安全平台系统中的运算处理板展开自检技术研究分析,提出了可行方案。采用对运算处理板关键安全功能部件进行了上电自检(IBIT)和在线自检(CBIT)来确保该部件的可靠性。该项技术可推广至其他电子安全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住友金属主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日本新干线主动控制技术的系统构成和作用原理,以及该技术首次应用于高速列车后的列车舒适性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子模型技术在机车车辆强度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机车车辆强度计算实例,介绍了ANSYS软件中子模型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分析了子模型法的优缺点。计算结果表明:使用子模型法对机车车辆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减少工作量,节约计算时间,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铸造复合化技术的发展新动向,着重阐述了压力浇注法、离心铸造法等新技术、新工艺;同时还叙述了铸铁接合技术的新进展;指出铸造复合化技术将对多功能铸件和复合化铸件的推广应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线路设备全服役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解决铁路工务人员对道岔轨件相关信息查询不便的问题,结合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道岔轨件全寿命智能管理信息平台,利用二维码及SQLite轻型数据库技术,设计基于Android的道岔轨件信息查询App。铁路工务人员可用其对道岔轨件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获取道岔轨件的相关信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