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海洋石油平台钢丝绳选择的规范性。对现行适用于海上钢丝绳的标准进行梳理,对钢丝绳的结构分类、材料、技术要求的共性及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海洋平台实际工况,探讨海洋平台起重机、钻修机绞车及救生艇设备在选用钢丝绳时的适用标准。研究成果可为海洋石油钢丝绳的安全使用及维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世界航海船队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新型的脱离式救生艇,这种救生艇安置在货轮船尾一个能将其送入水中专门的斜台上。脱离式救生艇与传统的安置在轮船两侧的救生艇相比,具有许多重要的优点。传统救生艇的配置法,其致命弱点是很难保证在恶浪四起、轮船倾侧的条件下,或者在船员需要紧急撤离时,把救生艇安全地推入水中。而使用脱离式救生艇进行船员的撤离非常安全,因为轮船的倾侧无碍于救生艇的下水。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滑落式救生艇在风浪作用下抛落入水的问题,研究了风浪环境中不同乘载状态下救生艇空中抛落及入水砰击载荷特性。根据滑落式救生艇的数值模型,利用STAR CCM+软件对满载、前半载、后半载3种乘载状态救生艇抛落和入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救生艇姿态角度、速度及砰击载荷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对救生艇乘员生命安全和救生艇结构设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船舶救生设备在港口国检查时是重点检查项目,而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的缺陷更是PSC检查中的滞留缺陷。文章根据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原理,结合近期救生艇滞留案例缺陷情况,对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的要求进行了梳理,为救生艇的使用和检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沈家强 《天津航海》2011,(1):16-18,21
近年来各国海事主管机关及港口国监督不断加强对救生艇及释放回收装置的安全检查,但有关救生艇特别是与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相关的安全事故仍不断发生。文章通过对救生艇释放回收系统的结构、操作过程和引发事故的原因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预防救生艇事故发生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船舶救生艇释放过程中出现的刹不住车的问题,通过实例分析发生故障的原因,总结救生艇刹车装置的维护管理要点,以及在救生艇释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在释放救生艇时发生险情。  相似文献   

7.
惠良 《中国船检》2008,(2):92-92
船舶配备救生艇,原本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抢救生命。但是船员在救生艇收放等日常工作中,因收放悬挂在吊柱上的救生艇的挂钩,不时有人员伤亡意外事故发生。救生艇在收放过程中,其收放挂钩十分吃重,一旦挂钩突然失控,救生艇就会脱落,从高处加速度跌到船面,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8.
《船舶工程》2005,27(6):18-18
挪威救生艇制造商Schat-Harding将于2006年起在中围生产最高级别的救生艇,选择在青岛工厂生产品牌KISS系列救生艇和发展配载32人、油轮及干货船用的自由降落救生艇。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一年挪威航运展览会上,人们看到一艘新型的封闭式救生艇。救生艇总长4.75米,宽2米,装有一台7马力的发动机。这种救生艇的最大特点是,艇身大部分浸没在水下,具有足够的稳性。关闭舱门后,即使救生艇倾覆也不会因进水而沉没。对于小型船舶和渔船,这种救生艇是一种理想的工作艇。这种救生艇是挪威船舶研究所(NSFI)经过多年研究试验而成,各项指标达到主要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中主要浅析了太阳能电池在救生艇上的应用,太阳能充电器在救生艇上应用的原理和可行性分析,以及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对救生艇的影响。利用太阳能电池为救生艇渭流充电可以大大减少因为人为因素或者充电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救生艇不能保持立即可用状态,从而导致在船舶遇到紧急情况时船上人员不能及时撤离难船而危及到人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国海事主管机关及港口国监督不断加强对救生艇及释放回收装置的安全检查,但救生艇事故仍不断发生。本文根据系统要素法对救生艇事故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了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救生艇事故发生的一些防范措施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规定,国际航海船舶,必须具备救生艇,并规定,化学液体运输船及气体运输船,要求备有带自藏空气维持装置的救生艇或喷水装置的耐火救生艇。为此,日本信贵船厂自1933年以来,一直从事救生艇制造工作,先后从木制、钢制,发展到用玻璃钢制造救生艇。 1974年,在日本东京湾发生了一起重大油轮火灾事故,以后该厂便开始着手研制耐火救生艇。历经五年,于1979年10月,首次在日本邮船“丹波丸’上使用玻璃钢耐火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救生艇的喷水试验,油火灾试验以及救生艇内热流物的计算问题。主要结论如下: 1)测试了水的光谱吸收系数和喷水的吸收率,以了解起火时喷水对救生艇外表面的效果。这些参数也适用于登船甲板上水冷却装置的设计和确定艇体外表面上的水流速度,以防大火包围的油舱发生爆炸。2)在水池中对现行救生艇进行了四种火灾试验。所测得的艇内表面温度与艇内空气温度同根据救生艇热流模拟模型计算的温度值极为吻合。3)提出了无需对现行救生艇进行耐火试验即可估算救生艇耐火能力的另一种代替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在最近召开的IMO船舶系统与设备分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分委会通过了有关全封闭救生艇通风的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修正案草案,以确保在这种救生艇里维持适居的环境。有关全封闭救生艇通风手段以及开放和关闭的新段落(第4.6.6和第4.6.7)草案拟要求采取技术手段,明确救生艇允许容纳的人数,使其通风率达到每人至少5立方米且不少于24小时;从救生艇内部便可操作,且不会分层或形成不通风的气窝。除全封闭救生艇外,为应对有关救生艇筏上的通风问  相似文献   

15.
设计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自动识别系统(AIS)定位和热敏电阻(PTC)加热的新型救生艇。首先,设计救生艇太阳能辅助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在救生艇上的安放及展开结构的设计,并结合典型航道光照强度进行发电量计算;然后,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结合空气加湿-除湿技术设计救生艇空气造水系统,并应用MATLAB软件模拟海洋环境进行造水系统取水率的验算;同时,对比分析AIS-SART与雷达应答器的综合性能,为新型救生艇选配适当的应答器;最后,分析PTC加热材料的加热特性,结合救生艇的结构特点,选配适当的PTC加热材料,设计救生艇座椅加热单元,并进行PTC加热系统耗电量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解决救生艇能源较少、淡水有限、定位精度低及保温性差等问题,能够提高乘员的舒适性以及延长等待救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吕志军  沈江 《世界海运》2009,32(7):56-57
船舶配备救生艇的主要目的是在紧急情况下救助船员的生命,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救生艇训练和演习中发生了多起船员伤亡的事故,因救生艇事故而伤亡的船员数量远大于通过救生艇而获救船员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文中对救生艇艇钩系统的公约历史演变进行回顾和梳理,进而对救生艇新艇钩的特点和检查要点进行概述,对于PSC检查官开展救生艇艇钩系统的检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救生艇作为船舶救生系统的一部分,在船舶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受到海事各界的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对救生艇这种重要而又敏感的救生设备,各船舶检验机构在进行检验时,都是先认可后检验。由于救生艇的检验依据为LSACODE及MSC81(70),其对救生艇的型式试验有较多的要求及规定,而对救生艇的出厂检验则要求的较为笼统,验船师根据其要求进行出厂试验时,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简要谈谈对救生艇出厂检验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抛落式救生艇是目前最有效的海事救助设备之一,在遇到事故后由高度较高的母船甲板上自然下滑至水中,在进水瞬间受到强大的水上撞击,为了保证艇体结构、艇内设备和内部人员不受损害,抛落式救生艇的强度在工程设计需要重点进行考虑。本文主要介绍逆思考的工程设计基本原理,通过逆向思考研究抛落式救生艇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一些问题,通过梳理抛落式救生艇的一般思路和求异规律,探讨抛落式救生艇外形构造和内部工程设计的改进方案,为抛落式救生艇的设计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1.救生艇艇机 艇机不能起动; 起动需要的时间过长; 不能连续起动; 救生艇排烟管漏烟(指封闭式救生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