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简述了某车辆采用的TC+AMT自动变速系统结构,并针对影响该车换挡品质的换挡离合器充放油特性与充放油规律进行了离合器控制参数的设计.由换挡品质评价指标构造优化目标函数,对缓冲充油速率与结合速差等关键控制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给出了离合器最优控制规律.对装有TC+AMT自动变速系统的样车进行了100%油门开度下1挡升2挡试...  相似文献   

2.
根据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车辆的不同行驶工况,从控制的角度出发,将控制品质评价指标细分为起步品质和换挡品质的评价指标。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某DCT样车整车模型,包括发动机、双离合器与操纵装置、变速器与同步器、负载、整车动力学、控制器和驾驶员等子模型,并设计了控制品质客观评价系统,研究各个评价指标与控制品质的映射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控制品质评价指标权值,通过整车系统模型与评价系统的联合仿真,确定了控制目标,即各个评价指标的控制期望区间,为下一步优化DCT的控制策略、控制算法提供了优化目标,得到了能够保证DCT起步品质和换挡品质的控制期望值,为整车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台架上对某一离合器到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换挡品质的控制参数有初始结合控制参数、初始分离控制参数、填充时间控制参数、离合器结合控制参数变化率和分离控制参数变化率.通过试验测得了该变速器在不同换挡条件下,上述参数的选用值,为此类变速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用于某电动校车的两挡行星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出现油泵供油不足的情况,采取了增加蓄能器方式来实现对供油的补充,并对比分析了带蓄能器和不带蓄能器对该变速器换挡过程的影响。通过SIMULINK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表明,当负载惯量较小时,蓄能器的充放油作用不仅能减少该变速器换挡时间,还能降低转矩冲击;当负载惯量较大时,蓄能器会增加换挡时间,使转矩冲击减小比重下降,缓冲效果不明显,需要对蓄能器进行控制或不使用蓄能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的换挡品质,对干式双离合器重叠接合过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合滑摩功、冲击度与发动机输出转矩多项指标,建立最优目标泛函。再依据极小值原理,求解了双离合器重叠控制的泛函极值问题。对不同权值下控制方案的换挡品质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控制的应用能够改善车辆换挡品质以满足原整车各项设计指标,为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的建模和结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车型平台在更换变速器过程中的换挡机构参数设计问题,利用ADAMS/View建立了自动变速器换挡操纵机构平面运动学模型,并将变速器换挡臂长度和初始位置以及变速器端换挡推拉索的球铰点坐标等关键结构变量参数化,取换挡操纵机构设计更改时换挡手柄行程变动最小作为目标进行优化.与原平台设计相比,优化后的方案仅改变N、D两个换挡手柄挡位就能满足与新变速器换挡的匹配要求,并在实际车辆上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大功率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中换挡离合器(含湿式制动器和湿式离合器)油压的调控水平,提高车辆的换挡品质,从结构上在换挡离合器中设计平衡活塞来补偿离合器旋转离心的影响,并在排油回路中增加背压阀以消除活塞腔内空气造成的不确定性。通过对换挡执行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分别针对离合器活塞、电液调压过程及离合器滑摩过程进行模型计算,在此基础上,将惯性相的充油调压控制进行拆解,即在转矩相结束时刻初始常量的基础上叠加一阶控制过程,针对换挡过程中系统存在非线性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的特点,结合系统特性的分阶段试验标定,制定了换挡离合器调压过程的滑模控制策略,并基于MATLAB环境对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仿真分析,最后进行实车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制动器充油还是旋转离合器充油,控制策略均能将惯性相持续时间、换挡冲击和滑摩功率损失等控制在合理范围;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性能,旋转离合器和制动器都能实现稳健的惯性相调压控制。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液力缓速器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所研究液力缓速器台架试验得到的转子转速与制动扭矩之间关系曲线.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车辆恒速下坡制动模型,通过仿真对比了控制周期、充液量初始值和每个控制周期内充液量变化值等参数对恒速控制效果的影响.根据液力缓速器控制参数的仿真结果,选定各参数最佳值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恒速控制策略应用到实际控制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车辆换挡过程的离合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离合器是车辆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它的接合与分离频繁,对它的控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建立了整车模型中离合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换挡过程中离合器的控制问题,在其控制策略中对离合器的控制与换挡动作进行了协调,并且综合考虑了换挡品质的三个评价指标;最后,运行建立的整车模型,在整车模型中进行验证,得到了换挡过程中与离合器相关的系列曲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离合器是车辆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它的接合与分离频繁,对它的控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建立了整车模型中离合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换挡过程中离合器的控制问题,在其控制策略中对离合器的控制与换挡动作进行了协调,并且综合考虑了换挡品质的三个评价指标;最后,运行建立的整车模型,在整车模型中进行验证,得到了换挡过程中与离合器相关的系列曲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旭  曹健  杨志刚  游同生 《汽车工程》2007,29(11):995-997,994
在电动式AMT控制系统中,选换挡空位值的精确与否是影响变速器换挡动作质量的关键点。介绍了选换挡的执行机构和驱动单元,提出了一种自动检测选换挡空位的设计方法,可以方便地查找出当前选换挡空位值,并在台架上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AMT换挡过程的离合器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离合器控制是AMT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系统地分析了换挡过程中离合器接合特性及其对换挡品质评价指标的影响。以冲击度最大值为约束条件,以减少离合器滑摩功为原则,提出了离合器接合的控制策略。将该控制方法应用于某越野车上,对车辆换挡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车辆的换挡品质,满足了军用越野车辆对行驶平顺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微先  刘永磊 《隧道建设》2013,33(8):700-703
依据闭式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补油原理,对某盾构主驱动闭式液压系统的发热功率和补油量进行分析和计算,推导出闭式液压系统换油量和补油量的计算公式,求解出换油系数和补油系数。计算采用整体法,将所有流出闭式液压系统的油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以避免对泄漏量和热油置换量进行分类讨论和计算。从理论上证明了实际补油量够用,为补油泵的选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开发了ZL50装载机液力传动变速箱自动换挡操纵系统及其电子控制单元(ECU)。针对装载机作业过程中换挡操纵的复杂性,该系统采用了人机协同配合的多模式换挡控制方式;完成了控制软件设计、硬件电路及可靠性设计,并对研制的自动换挡操纵系统进行了台架试验和环境试验,验证了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和工作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自动换挡操纵系统可按驾驶员选择的控制方式工作,实现自动选挡功能及换挡过程的平稳性控制。  相似文献   

15.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建立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系统仿真模型,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开发了换挡控制器。应用仿真软件对装有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车辆进行了整车动态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具有和传统自动变速器相近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6.
Conventional geared transmissions use some kinds of clutches to control the power flow from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o the driveline while shifting gears. However, the shifting performance is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clutch engagement and an unavoidable drop in the torque may occur when the clutch is disconnected. Moreover, wear of the clutch, the need for hydraulic equipment, and the load limit may together aggravate the limits of the clutch system. For this reason, as a novel transmission without a clutch, the clutchless geared smart transmission (henceforth CGST) is proposed by our research team. The CGST controls the power flow in a multiple-input gear-train by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 motor attached to the planetary gear system. However, no CGST has been realized in an actual vehicle thus far, and the performance has been predicted only theoretically. In this research, we analyzed the achievable performance based on a developed CGST dynamic model with a typical CGST structure. In addition, a CGST gear-shift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use with the dynamic model.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CGST does not show an abrupt drop in its torque or oscillation while shifting gears due to the absence of a discontinuous power flow. The developed dynamic model can serve as a performance reference for the CGST. Moreover, it can be used as a simulation tool for developing a gear-shifting control logic scheme.  相似文献   

17.
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瞬时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并联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在放电工况和充电工况的综合效率计算模型,以瞬时系统效率最高为目标,建立优化控制策略计算模型,得到客车在不同需求功率和发动机转速下的优化控制规则,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a city bus on the basis of the EQ6110 bus prototype and its experimental data.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urban driving cycle, the fuel economy and the tra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EQ6110 city bus have been simulated, and factors such as the driving cycle, the loss of power to engine accessories, the gear-shifting strategy, the fuel shut-off strategy of the engine, etc., which influence on the bus’s fuel economy, are also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 (1) driving cycl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uel economy of a city bus; (2) under the typical urban driving cycle of the public bus in China, the engine fuel shut-off strategy can save about 1 to 1.5 percent of the fuel consumption; and (3) the optimized gear-shifting rules can save 6.7 percent of the fuel consump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fuel economy for the EQ6110 public bus is improved by 7.2 pecent over the actual Wuhan urban driving cycle of the current public bu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基于V型平台的电控柴油机冷却风扇控制策略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应用广泛的发动机冷却风扇类型,开发了兼容性的控制策略。首先针对有级调速、无级调速电子风扇及硅油离合器风扇的特点,以风扇转速作为目标控制量,根据发动机工况参数计算冷却风扇目标转速;然后基于风扇控制模式选择字对风扇的控制模式进行仲裁控制,获得当前控制模式对应的风扇转速百分比;最后将风扇转速百分比转换成与风扇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策略设计完成后,先后在HIL和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策略有效可行,缩短了发动机暖机时间,并使发动机热机水温稳定在(85±3)℃,有效降低了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