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萧春雷 《珠江水运》2010,(10):73-74
制海权,就是一个国家控制大海的能力。一个面对大海,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国家,如果不能控制海洋,不能在海上自由地活动,那么,海洋给它带来的更多的是遗憾和痛苦,而不是财富和幸福。  相似文献   

2.
吴晨辰 《游艇业》2013,(8):28-29
回首人类历史,有太多的不为人知,有太多的被人遗忘,就像永远无法知晓第一个踏入大海挑战海洋的人,就像无法明确第一艘船的发明与背后的故事。虽然人类的文明(旅行者1号)已驶离地球180亿千米,但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却尚不足5%,对于离我们如此近却又如此陌生的她,我们需要更多地探索与记录……  相似文献   

3.
乐顺双绝     
回首人类历史。有太多的不为人知,有太多的被人遗忘,就像永远无法知晓第一个踏入大海挑战海洋的人,就像无法明确第一艘船的发明与背后的故事。虽然人类的文明(旅行者1号)已驶离地球180亿千米,但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却尚不足5%,对于离我们如此近却又如此陌生的她,我们需要更多地探索与记录……  相似文献   

4.
《游艇业》2013,(10):24-24
每年的10月9日都是世界邮政日。值此之际,我们也策划了一期将邮票文化和海洋文化结合到一起的选题,而提到我国的海洋文化,郑和无疑是我们的开山鼻祖。那么在接下来的篇幅中,就让我们重温二下这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5.
《航海》1985,(1)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海上旅游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振兴时期,近年来,海上旅游者与日俱增。为适应这个形势,《海上旅游》报于1985年元旦正式创刊,它以丰富旅客旅途生活为宗旨,向旅客介绍各地风光,提供旅游指南,传递市场信息,博揽海洋趣闻探索大海奥秘,以及惊险曲折的中外海洋探险故事。图文并茂,有趣有用,有强烈的海洋气息,是丰富旅途生活的良伴益友。  相似文献   

6.
<正> 制海权,就是一个国家控制大海的能力。一个面对大海,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国家,如果不能控制海洋,不能在海上自由地活动,那么,海洋给它带来的更多的是遗憾和痛苦,而不是财富和幸福。公元15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世纪。世纪之初,郑和七下西洋,远达非洲东海岸,中  相似文献   

7.
人们用海洋比喻宏大、繁多、深奥、艰险,不仅仅是因为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七,重要的是因为人们在开拓、利用海洋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拓宽了认识世界的视野范围。 时下,人们又把股市、经商称作“股海”、“商海”,把入股市、搞经商的人称作“下海”的人,也是因为这两个行当集竞争和风险于一身,塑智慧和胆略为一体。 有海就有拓海者,陆鸿飞就是一个拓海的人,并且是一个拓海不畏艰的人。 他当过海员,在大海上辛勤耕耘了28年头。 他管理过海员,在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当过管人事工作的副经理。  相似文献   

8.
浩瀚无际、神秘莫测的茫茫大海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所往的地方。不知有多少航海者和冒险家落入它的怀抱,白白丢失了性命。自从有了气象预报后,这种致命的危险大大地减少了。不可一世的大海驯服、顺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驾驭大海的时代已经到来。可是气象预报创始人——菲茨罗伊的故事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本文着力向读者们介绍菲茨罗伊值得流芳百世的英绩。破格提拔一八二八年秋天,年轻有为的海洋测量员菲茨罗  相似文献   

9.
汪成 《航海》1993,(6):17-18
海洋,多少年来一直在被人们征服:被人们利用;被人们向往。它无边无际、广袤浩瀚,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开采,发现……对于我一十九十年代的中学生来说是多幺想领略大海的风采,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啊!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的交融需要人们跳出自己原有的框架,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而海洋成了跨越的意义。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生来追求自由,热爱冒险,渴望挖掘新的意义,这个世界瞬息万变,他们想知道世界别的角落都在发生什么,别处的文明是怎么样的。航行中有惊喜也有冒险,见过富裕和贫穷,他们的生活因为大海变得不同,大海也因他们更富传奇色彩。他是第一位只身环球航海美籍华人——翁以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正"泰坦尼克"号沉入大海已有百年历史,然而,这艘船还在人们(尤其是航海者)的脑海里航行。人们无法忘怀它的轨迹,无法解除过往的沉痛。在这100多年里,又发生了很多和"泰坦尼克"号相关的故事——水下博物馆"泰坦尼克"号是1912年沉没的。这么个庞然大物沉入大海70年间,人们竟然一直找不到它的确切位置,它难道失踪了?直到1985年,著名海洋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才发现了沉睡在大西洋底的"泰坦尼克"号残骸,全球轰动,不仅仅是航海界。2003年,62岁的罗伯特·巴拉德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  相似文献   

12.
安飞 《中国船检》2005,(11):48-52
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在陆地面积之外;;我国还拥有将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丰富的海洋资源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海洋大国,成千上万的人们靠大海养育而生存着。可是,随着人类世世代代对海洋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浩瀚无际的海洋也渐渐显露疲态,它就像很多蒙受天灾人祸的土地一样逐渐从富饶走向贫瘠。当渤海、南海、长江、珠江等水域资源都在严重衰退的时候,当海洋渔业资源急剧萎缩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中有数量惊人的盐。假如世界各大洋的海水都干涸的话,留下的盐足足可以筑成一道高100多公里,厚1公里左右的墙,这道墙可以环绕着地球赤道一周! 人们日常所使用的食盐是从海水或盐湖水中制取的,有的是从盐泉或岩盐沉积层中制取的。海水中盐的浓度约在3%到3.5%之间。但地中海和红海等内海比其它大海的含盐量更高。其面积约为300多平方公里的死海大约含有116亿吨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对其资源毫无止境的利用及废弃物对海洋的不断污染,使海洋环境与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原本健康的大海,现已处于危病之中。沿海人口过多加剧海洋污染海洋就象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深而宽阔,能吞食一切。它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拥有三十亿立方海里水。但不幸的是我们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征服海洋的同时,也奇怪地发现许许多多令人费解的海洋之谜。历史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一位学者曾敲笔指出地球上存在十二大"魔鬼三角区",这些神秘的"魔鬼三角区"也一直都随着海水的波浪演说着各种灵异的故事。然而近代,人们议论最多的还是"百慕大三角区"和"日本本州南部三角区"。  相似文献   

16.
海禁以来,明人对大海的认知大致是模糊的,少有介绍海洋的书籍。黄衷为广东南海人,适逢广州港商贸繁盛,成为他搜集史料的最佳来源。书中充满着明人对大海的原始想象。在经世之学的引领下,投入书写以东南亚国家、水生动物等为主题的论著。《海语》便在此时开拓明人对海洋的认知。本文期望藉由黄衷的《海语》,了解明人书写的海洋事物、描绘的海洋世界以及撰写该书后所带来的各类影响,希望进一步理解明人口耳相传建构而成的“海洋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丁于汀 《航海》1993,(1):18-18
在苍茫的大海中,尽管核潜艇发动机的功率达数万千瓦,但其时速也不过60公里左右。而鲨鱼闲游的时速就有40公里,海豚能以60公里的时速追逐着快速船只,几小时,甚至几天。鱼的游泳时速为90公里,而箭鱼则常以130公里的惊人时速游泳……广阔的海洋,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流体力学实验室,将海洋动物与人类的航海事业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游艇业》2010,(1):129-129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我们诞生于此;它同时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我们对它的认识甚至还不如外太空。这个系统到底如何运作?生命如何在原始海洋中诞生?为什么进化会选择这样的道路,而不是其它?恐龙和乌贼具备了进化为高级智能生物的一切条件,但为什么没有最终统治地球?……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近年兴起的海洋开发热,看成是转型中国从“陆地”真正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起点,那么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海洋强国”战略,无疑为这一起点再次吹响了进军的嘹亮号角。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蕴含的丰富资源,愈演愈烈的海洋主权争端,强国须强海洋的必由之路,以及100多年来,关于倭寇踏海由此敲开国门的痛苦记忆,都在沉重地发问:今天的中国,究竟需要一支什么样保障海洋权益的队伍?  相似文献   

20.
当宇航员从外层空间俯看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就会发现,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这是因为在它的表面,占四分之三的是海洋;而如果我们从地球上翘首仰望,所看到的也同样是一片蔚蓝,那是包裹于整个地球、厚达几百公里的大气层的颜色。蔚蓝色,它代表着我们人类在地球上所面临的两块最广大的空间——天空和海洋。不过,要把最广大的空间变为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却绝非易事,尤其是当人们试图拥有一种既能活跃于海上、又能翱翔于天空的运载工具时,那似乎只有在梦境里才会实现了。然而,在发明创造如礼花般绽放的20世纪,这一梦想竟也化成了现实,那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