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鉴于世界各国有关汽车侧面柱碰撞标准的差异性,就美国和欧洲侧面柱碰撞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加以探讨,同时关注GTR“侧面柱碰撞”法规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就其中某些具体技术内容加以介绍,为我国侧面柱碰撞标准的制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侧面碰撞在实际交通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研究侧面碰撞对于保护乘员安全是很重要的.改善车辆结构以减少乘员伤害情况的方法有许多,其中改善B柱的结构对侧面碰撞的影响很大.而通过对两辆车B柱更改前后侧面碰撞乘员伤害情况的研究,提出"合理的B柱结构可以降低乘员伤害指标"的结论,可以使车辆在不安装气囊的情况下,降低对车内乘员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表明,车辆与柱状物发生侧面碰撞而导致乘员重度伤害的比例较高,因而对侧面柱碰撞的研究是必要的。基于力学理论对这种特殊的侧面碰撞形态进行分析,同时以乘员伤害和车身变形作为指标。对三种不同形式国产轿车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找出侧面柱碰撞与一般侧面碰撞间的差别,进而为车身侧面结构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参照Euro-NCAP侧面柱碰撞法规,用Hypermesh建立轿车侧面柱碰撞的有限元模型,运用LS-DYNA软件对车身结构侧面抗撞性能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柱碰撞形式的车身结构响应,并对车体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改进前后的仿真结果表明:该车侧面抗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车体的侵入对乘员带来的伤害,可为我国实施侧面柱碰撞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可知,汽车侧面碰撞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40%;造成重伤或致死的交通事故中侧碰事故占30%~40%。对中美两国汽车的侧面碰撞标准在试验的方法和部分重要指标上进行对比分析后得知,我国汽车碰撞标准仍相对宽松。为了保证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良性全面发展,引进碰撞形式差异较大的美国碰撞标准对我国车辆进行适应性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侧面碰撞在实际交通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研究侧面碰撞对于保护乘员安全是很重要的。改善车辆结构以减少乘员伤害情况的方法有许多.其中改善B柱的结构对侧面碰撞的影响很大。而通过对两辆车B柱更改前后侧面碰撞乘员伤害情况的研究,提出“合理的B柱结构可以降低乘员伤害指标”的结论,可以使车辆在不安装气囊的情况下,降低对车内乘员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某SUV在100% 正面碰撞事故中的耐撞性,基于ANSA建立某SUV整车正面100% 碰撞仿真模型.依据《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法规中正面碰撞试验及评价方法进行碰撞分析,以B柱加速度、车门变形量、保险杠变形量、前围板侵入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对车身耐撞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保险杠与前纵梁变形良好,是碰撞过程中主要吸能部件;左右两侧B柱最大加速度分别为35 g、38 g,满足碰撞要求;门框变形量分别为22 mm、14 mm,满足变形要求;前围板最大侵入量为153.1 mm,超出目标值,需要进行结构或强度的改进和优化,并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交通规范、高速公路跨线桥交通事故的特征及高速公路跨线桥现有的安全问题,提出适合高速公路跨线桥的碰撞试验条件和评价标准.探讨了碰撞等级、碰撞车型、碰撞车辆的质量、碰撞速度及碰撞角度等试验条件的确定.根据跨线桥交通事故的特征和车辆乘员安全等要求,提出相关碰撞试验的评价标准,为开发跨线桥护栏和实车碰撞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某车型在进行偏置碰撞试验时,产生左纵梁变形区域偏小,变形吸能模式十分不理想;同时导致能量后传,前围变形过大,无法满足碰撞吸能要求。通过系统分析左纵梁可变形区域、刚度特性、抗弯特性,针对存在的问题,优化了此款车型左纵梁上附件的布置形式及可变形区域,并在原结构基础上调整纵梁结构变形特性。最后,通过实车验证试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整车结构碰撞安全性能能够满足碰撞安全要求,能够为星级目标达标提供理想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某轿车侧面碰撞安全性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LS-DYNA软件按中国新车评价程序(2012C-NCAP)标准建立了某轿车的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通过B柱侵入速度和侵入量与实车试验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分析了试验对比结果之后,论文提出了侧面结构耐撞性的改进方案,仿真结果显示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针对智能汽车行驶安全距离监测与防撞试验高成本、高危险性以及试验结果难以观察的问题,研究了智能汽车安全距离监测与防撞的虚拟仿真;应用Visual Studio 2015、3Dmax、Unity3D等虚拟仿真技术在虚拟制动控制系统中进行了可嵌入多控制模型的自动驾驶汽车行车安全距离监测和防撞虚拟仿真试验,测试了不同制动模型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某款纯电动SUV保险杠在低速正面碰撞工况下的耐撞指标,提高其耐撞性能。首先依据RCAR保险杠低速碰撞试验及评价方法,建立某纯电动SUV正面全宽低速保险杠碰撞有限元模型;其次,从防撞梁、吸能盒的吸能和变形以及车体损坏情况等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防撞梁强度不足,导致吸能盒未发挥低速吸能效果,风扇受到挤压。最后从防撞梁截面型式、材料,厚度3个影响防撞梁强度的因素出发,提出3种优化改进方案。研究表明,方案3防撞梁低速碰撞耐撞性最好,在满足轻量化要求的同时满足了RCAR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列车在碰撞事故中的耐撞性能并保证乘客的安全.以铝合金车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碰撞仿真软件PAM-CRASH对客车铝合金车体进行大变形碰撞仿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对车体前端吸能结构的进行优化,得出在碰撞过程中车体结构的变形模式以及车内乘客身体的受力和加速度情况,并对车体前端吸能结构进行最优化设计,满足轻量化要求,从而实现车辆的被动安全保护和耐撞性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的匹配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要求,考虑到动力传动系统共振的危害,结合传动系统频率匹配,提出了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计算方法.以某公司电动汽车机电传动系统为例,在ADVISOR软件中建立整车模型,进行循环工况下动力经济性能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和试验可知,该车动力性和经济性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动力传动系统没有共振产生,验证了匹配...  相似文献   

15.
安全气囊是汽车约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安全气囊在碰撞事故中能够很好的保护乘员,在车辆安全系统的开发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安全气囊匹配试验.汽车正面安全气囊匹配试验主要包括100%重叠正面碰撞试验、40%偏置碰撞、30.角碰撞、正面柱碰撞和钻入碰撞等.在气囊的匹配试验中,需要对气囊展开的时间特性进行分析,以便不断优化约束系统的设计,达到在交通事故中保护车内乘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dSPACE的混合动力实验台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架试验是进行混合动力汽车开发的重要环节。相比于整车实验,台架试验具有试验危险系数小、零部件容易布置等特点,根据具体的试验对象和试验内容可以取代整车试验。介绍了dSPACE软硬件系统及其在混合动力汽车实验台系统上的应用,开发了混合动力实验台系统的平台,结合实验台系统阐述了基于dSPACE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结构,定义了基于CAN通讯的整车控制网络。以整车安全性为主要参考量,研究设计了电动汽车上电控制策略和下电控制策略。基于MotoTron快速开发平台,使用Simulink/Stateflow进行策略开发,通过MotoHawk建立产品级ECU与控制策略之间的连接。结果表明:此上下电控制策略提高了纯电动汽车的系统效率和安全性,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能量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