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包头站站台雨棚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头站站台雨棚采用分叉式钢管混凝土柱与双向正交钢梁组成的钢框架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分叉柱为雨棚梁提供了更多的支撑点,有效地减小了雨棚梁的计算跨度,使得结构更加合理。介绍该工程的结构布置、结构分析及重要节点设计。对分叉式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分叉柱的支撑角在35O~50O变化时,分叉式钢管混凝土柱与雨棚梁形成的结构体系可达到最优的受力状态,使得结构最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常规钢管混凝土节点连接形式的介绍,结合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构造和受力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北京南站轨道层桥梁结构节点设计和节点处理的构造方法,首创大承载能力型钢混凝土联结过渡方式的独特节点形式,以连接钢筋混凝土梁与上、下钢管混凝土柱,成功解决了承受列车疲劳荷载、截面尺寸大、配筋率高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异形钢管混凝土柱连接技术难题。还对轨道层桥梁结构的节点构造、节点类型和计算分析给出较详细的论述,为将来类似节点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方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穿芯螺栓-加劲端板节点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易发生螺栓松动甚至断裂的问题,提出外端板加强式柱梁焊接节点。基于外端板加强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焊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运用ABAQUS对其抗震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对影响该类型节点受力性能的因素予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的节点破坏模式、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加劲肋对节点的破坏模式、承载力与变形能力影响较大;柱子轴压比与钢梁腹板厚度对节点的承载力与变形能力有一定影响;混凝土强度与外端板厚度对节点承载力与变形能力影响较小。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均表明,该类型节点承载力与变形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良好,可在地震设防区应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钢管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处采用的环梁,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将柱梁节点优化为无环梁的新型节点,施工起来方便、简洁,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加快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5.
地下工程中钢管混凝土柱-RC梁节点选型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地下工程中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的常用形式,并对每种节点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以方便工程应用中进行合理选择.结合某交通枢纽轨道换乘中心采用的典型钢管混凝土柱-RC梁单梁及双梁节点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单梁及双梁节点在单调荷载及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讨论了不同构造对其承载力、共同工作性能、破坏模式的影响,并对地下工程中该类节点设计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新型的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梁连接的柱脚节点形式。在钢管混凝土柱外,加焊环形钢筋抗剪环埋入基础梁中,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刚性节点。通过2个缩尺模型试验,研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柱脚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以验证节点构造的合理性。与不加抗剪环的节点相比,有抗剪环的节点承载力明显提高,随抗剪环数量增加,节点的破坏形式由冲切破坏转变为剪切破坏。破坏时,基础梁内大多数钢筋达到屈服状态。节点施工方便,构造简单,可推荐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一日本在复合/混合结构合作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为了发展迅态连接构造和取得钢梁如何连接到圆形混凝土柱的设计资料,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和伊利诺州大学进行了调查研究。这篇文章对所作的工作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阐述,伊利诺州大学的工作由评估6个可能的连接构造的非弹性反映来组成,6个大比例的连接通过用相似静态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被焊接在钢管壁表面上的焊接构造产生了巨大的钢管壁变形。外部的横隔膜和连续性的腹板构造展示了变形历史。通过复合柱的连续性的边缘显示了相应的强度,但是额外的滑动的连接不能够充分地显示非弹性动态能量。其中的一种连接构造在伊利诺州大学进行了测试,这种测试是通过把钢梁连接到钢管混凝士柱的方式来进行,而这种连接方式是获得理想的刚性连接条件最为有效的构造方式。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的工作集中在理解由梁连接的构造的反映。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的反映通过测试6个柱子来获得,这些柱子受到除了循环横向荷载之外还受到连续性的轴向荷载的作用。由梁连接的破坏的模型通过测试7个,2/3比例的连接样品得到了体现。这些测试被用来理解在钢梁和钢管混凝土柱之间的力转移机制及发展设计准则,这些设计准则能够评估通过梁连接构造的不同单元的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设计实例,介绍异形柱的结构选型、内力计算和构造要求。在应用中应注意柱的轴压比控制、等效转换、节点构造、柱与基础的连接和混凝土施工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既有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的技术标准,对主桥采用连续钢桁梁桥、连续钢桁拱桥、简支钢管混凝土组合系杆拱桥三种方案进行比选分析,得出连续钢桁梁桥方案为推荐方案的结论。介绍连续钢桁桥钢梁结构设计、结构静力分析、钢梁安装方法和钢梁防腐涂装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钢骨混凝土T形截面柱节点的构造措施及抗震性能,对6个钢骨混凝土T形截面异形柱节点及2个混凝土T形截面异形柱节点进行试验,考虑单、双向荷载作用下节点低周反复荷载作用,测得了节点梁端荷载-位移曲线和骨架曲线以及各阶段的荷载和位移值,并分析了节点的延性、耗能、抗剪性能、功比指数及破坏形态。试验研究表明,该节点形式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能量耗散能力,证明配有钢管和型钢的钢骨混凝土T形柱和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方法是可靠的,节点能够有效传递弯矩和剪力。由于柱为钢骨混凝土柱,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双向荷载作用下试件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及破坏荷载相对单向情况下的均较小。  相似文献   

11.
工程实际中的钢管混凝土构件在材料缺陷、构造开槽、环境腐蚀等因素的影响下,外部钢管表面将产生影响其结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的局部缺陷.为研究钢管开槽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和钢管约束作用的影响,开展开槽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试验采用机械开槽的方式模拟钢管局部缺陷,探讨中部横向开槽、中部纵向开槽、角部...  相似文献   

12.
钢管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形式,能够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固有缺陷.通过外部钢管对内部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应,增强再生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和防灾效益.现有研究主要从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验证模型入手,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能力进行探究.基于近年来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耐火性能、抗酸侵蚀性能和抗震性能,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极限平衡法分析钢骨-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工作机理出发,分析了其各组成部分应力状态,提出了计算钢骨-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简化模型。根据组合柱各组成部分极限(屈服)条件,应用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截面的力学平衡方程,基于钢骨翼缘对核心混凝土的附加约束,推导了该组合柱的轴压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有关实验值与本文理论计算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期江西省工程建设的市场行情,计算比较了钢筋混凝土、方钢管混凝土和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工程造价.比较结果表明: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比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省了40%左右的钢材费用,降低了29%的工程造价;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工程造价比钢筋混凝土柱高出35%,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带肋方钢管混凝土具有加快施工和缩短工期的明显优势;在桥墩中采用带肋方钢管混凝土,不仅使墩身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而且使桥墩结构轻巧美观,因此综合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5.
熊学炜 《铁路航测》2014,(3):104-106
从柱截面形式、柱构造分析等方面对双层吊车钢结构厂房柱子系统进行全面研究。此类钢结构厂房适合采用格构柱、实腹钢梁和钢桁架屋盖排架结构。重点利用ansys有限元进行肩梁节点分析,柱肩梁采用适当的加劲肋可以较好传递大吨位吊车荷载,有效实现强节点、弱杆件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钢管混凝土构件在无站台柱雨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出发,阐述了其在无站台柱雨棚结构中的应用原理和优点,并统计了我国已建或在建无站台柱雨棚中钢管混凝土柱的应用情况。就无站台柱雨棚中钢管混凝土柱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今后无站台柱雨棚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其中包括柱与梁板的节点形式,钢管柱的安装、焊接及钢管混凝土泌水、空鼓问题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各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大型通用结构分析程序MSC/NASTRAN和MSC/PATRAN,对超静定组合结构桥梁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重点研究组合结构桥梁中剪力键的性能,负弯矩区混凝土板裂纹状态,钢与混凝土的接合刚度和施工方法对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以及复合结构桥梁中梁墩刚性连接的传力途径及应力分布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连续组合结构桥梁和复合结构桥梁刚节点的3D FEM计算模型的建立应用MSC/NASTRAN和MSC/PATRAN建立了较精确的连续组合梁桥和连续复合刚构桥刚节点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模型中的钢梁以…  相似文献   

19.
高层斜交网格结构斜交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钢管混凝土(CFST)斜交交点为原型,利用ANSYS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对其进行往复荷载作用下非线性分析。分析在不同加载阶段钢管、加强环、竖向连接板、核心混凝土等各部件的应力分布情况,研究斜交节点的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及横向刚度的退化。选取钢管内的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管的宽厚比D/t、竖向连接板厚度和2个斜柱夹角等4个控制参数,研究其对斜交节点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载阶段各个部件的最大应力出现位置不同;钢管内的混凝土在初始压力以及钢管套箍的作用下表现出较高的延性与强度;斜交节点的滞回曲线饱满,初始刚度较大,且加载过程中横向刚度退化较为平缓,表明钢管混凝土斜交节点的抗震性能良好;钢管的宽厚比D/t、斜柱夹角可直接影响斜交节点的极限荷载、滞回性能及刚度退化,而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竖向连接板厚度对斜交节点的极限荷载、滞回性能及刚度退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柱的可靠性是保证框架结构安全的关键。以呼和浩特东站站房为例,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节点有限元模型,通过变参数分析,研究了节点区加强环板设置方式、厚度及预应力筋截断位置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设置内外加强环板并进行圆弧过渡可有效降低环板的应力集中;预应力筋在2. 5倍型钢梁高以外截断时,预应力筋的截断位置对节点的受力影响不大;在设计荷载作用下节点呈非线性弹性变化,具有很好的承载力和刚度,且梁内箍筋最大应力值出现在梁端加强区以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