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无水港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进一步发展我国无水港的方向与策略,阐述无水港的定义,总结无水港与内陆集装箱集散点在功能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将无水港定位为内陆地区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分析我国无水港发展现状,介绍已有的3种模式,论述无水港建设对港口发展和内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我国无水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行政区划条块分割、无水港规模较小、缺少投资等,认为无水港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港口、船公司、货主等各方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2.
无水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与港口具有同样功能的"内陆港"。介绍了国内4个无水港港群发展的现状和我国目前无水港的通关模式。分析了无水港通关模式的优势和社会效益。指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无水港在港口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徐伟  陆梦 《水运管理》2006,28(9):8-9,20
分析无水港与内陆集装箱货运站及沿海港口的区别,将无水港定位为现代物流中心,总结国内无水港的发展现状和常见模式,给出发展无水港的条件和应注意的事项。从供应链角度分析无水港与港口的关系,论述无水港建设对港口发展和内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康树春 《世界海运》2010,33(1):25-27
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沿海和内陆都在扩建港口,但物流成本却居高不下。经济危机给虚拟无水港发展带来机遇,到2010年底预计能为航运物流降低数百亿元的人民币成本。  相似文献   

5.
天津港发展内陆无水港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繁彬 《中国港口》2009,(9):25-25,24
随着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和完善.港口之间逐渐从港口规模等级的竞争转向腹地竞争的时代。而内陆无水港的发展建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港口是否能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因此.天津港为了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港口吞吐量,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在新一轮的港口竞争中处于领先.已经和继续大力发展其在内陆无水港建设。但是,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诸多问题,使无水港为天津港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未来两年,宁波港继续将集装箱运输放在港口生产重要位置,继续强化集疏运网络,通过"海铁联运"、内陆"无水港"、"水水中转"等多种方式继续强化内陆腹地货源拓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无水港竞争力的评级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天津港的5个无水港进行竞争力评价,根据竞争力的排序,提出提升天津无水港竞争力的建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现代供应链的物流及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和港口把目光投向了内陆地区,作为港口的腹地亦或是供应链上的重要的节点,无水港的建立与运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么无水港的竞争力如何就值得研究了。  相似文献   

8.
海峡西岸港口群腹地无水港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王健 《中国水运》2009,(12):22-24
介绍了海峡西岸港口群腹地内各节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通过分析综合交通网络得出各节点城市与海西主要港口的交通可达性,选取影响无水港选址、建设发展的内外部综合因素为评价指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模型,对港口群腹地范围内的"无水港"进行选址并等级划分,期许为构建海峡西岸港口群腹地无水港网络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无水港的产生和概念,分析了无水港的优势、功能,以及无水港在交通网络和与港口的连接形式和无水港在港口腹地交通网络中的空间组织形式。并具体分析了广州港在泛珠区域无水港的建设,提出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武嘉璐 《集装箱化》2015,26(4):13-15
<正>1无水港定义近年来,无水港概念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并已积累一些实践经验。建立无水港的目的包括为沿海港口拓展货源、提升本地对外开放度、减少沿海港口环境污染及拥堵、增加当地就业岗位等。国内外港口业对无水港的定义有所不同:国外业界认为无水港是通过铁路直接与港口相连的内陆多式联运终端,货主将货物存放于此地或从此地提取货物与将货物存放在港口或从港口提取货物的性质一样[1];国内业界对无水港的定义较为宽泛,即通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无水港功能和定义的介绍,分析了我国无水港群体的发展现状及运行模式,论述了无水港建设对促进港口发展和内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无水港发展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发展我国无水港的方向与策略,提出了无水港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依托铁路物流中心 发展内陆无水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娟  张琦 《水运管理》2009,31(11):23-25
为依托不断建设和建成的铁路物流中心,大力推动内陆无水港建设,阐述无水港的基本理论、含义及功能作用,分析我国无水港发展现状,认为依托铁路物流中心发展内陆无水港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提出加强无水港建设的协调组织,加快集装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及港口企业主动协调内地省市政府支持无水港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广州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力拓展无水港建设,对保持港口长期稳定发展,巩固"一带一路"桥头堡地位,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港口与腹地的"共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常态下,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竞争层次的不断提升,国际与国内港口间的竞争转向港口间的腹地之争、货源之争。因此,大力拓展港口腹地,发展无水港,积极揽货成为保持港口业务量持续增长的重要抓手。广州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力拓展无水港建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港口和内陆之间物流协同能力,建立基于内陆与港口双核联动的哑铃模式无水港协同模型。通过RFID、GPS和智能优化等信息技术,建设支持多种业务模式的无水港智能应用集成系统,实现无水港与港口间数据动态采集、信息无缝连接和业务多方协同,将港口功能和增值服务延伸到内陆,形成沿海和内陆双向联动营运新模式。同时,介绍哑铃模式的无水港物流协同服务系统的建设思路、系统功能、关键技术以及青岛港在内陆无水港建设过程中解决通关、物流输运和跟踪等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无水港虚拟一体化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几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无水港建设,让内陆地区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出海通道,海港也将无水港视为拓展腹地范围的工具。无水港运行数据显示出其巨大的效益,可大大降低物流运行时间,中部地区缩短1-2天,西部地区缩短3-4天,综合物流成本下降20%以上。无水港"黄金水道"的巨大发展潜力吸引着内陆各级政府纷纷建设内陆港。当前,我国内陆城市在无水港建设和运行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无水港建设和运行中主体单  相似文献   

16.
肖钟熙 《中国港口》2010,(12):18-19
<正>在集装箱港口竞争处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今天,"无水港"战略已经成为大多数大中型集装箱港口的竞争策略。由于无水港与港口之间主要依靠铁路连接,因此,海铁联运在集装箱港口集疏运系统中的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的确,与目前集装箱港口集疏运的主力-公路运输相比较,海铁联运  相似文献   

17.
陈羽 《水运管理》2010,32(8):19-21
为推动港口物流发展,转变我国港口经济增长方式,分析近年我国港口物流的特点及部分港口的物流发展经验,总结未来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趋势:开展全程物流、多式联运、保税物流;服务临港产业;建设内陆“无水港”。  相似文献   

18.
陈羽 《水运管理》2010,32(2):35-36,44
为推进我国港口企业进一步发展,分析我国港口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现状,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港口企业有必要建立为中小客户服务的市场营销渠道,提出建立物流企业、货物交易市场、内陆无水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蔡玉凤  陈宁 《中国港口》2009,(10):26-27
一、我国无水港发展现状 1.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各地港口的发展十分迅速.港口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争取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逐渐成为港口经营者高度关注的战略性问题.同时内陆地区的扩大对外开放也迫切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通关港口.  相似文献   

20.
胡文华 《珠江水运》2009,(12):48-51
无水港,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水的港口。相对临海港口而言,也叫内陆港,是依托区域通关政策、便捷交通环境、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起来的内陆区域性物流中心。自2002年10月北京朝阳口岸与天津港签署直通协议,首开“无水港”先例后,在短短七年时间里,各地无水港建设纷纷扬帆起程,无论是沿海港口与内陆省市合建,还是内陆省市自建,都在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