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74篇
水路运输   26篇
铁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对冷却器要求的特点,对各种间壁式换热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热工理论计算,确定了冷却器宜采用小管径换热管的钛合金管壳式换热器,获得了小管径换热管数量与不同航速、冷却流体流动状态的设计关系,且基于热工计算结果表明了结构优化方向。采用 CFD技术对两管程流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优化分析,获得了后端管箱封头a/b的最佳值。实船工程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分析设计和优化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王莹 《北方交通》2020,(5):60-62,66
通过对软土性能指标的分析,对不同软土地基处治方案进行汇总,构建了软土地基处理模型,对各种软基处理方案的适用性、优缺点等进行比较,得出不同软土地基适宜的处置方案,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莹  李红霞  黄一  季顺迎 《船舶力学》2021,25(5):619-626
本文根据冰区浮式核电平台的主要功能及外部环境条件,确定平台的基本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泊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考虑到冰区海洋的特殊性,除计算风、浪、流作用情况外,还运用Sdem软件构造了海冰离散单元模型,对海冰与海洋系泊结构物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结合系泊分析软件ANSYS-AQWA的二次开发功能,对平台运动及其系泊系统进行了时域耦合分析,研究了平台在不同环境载荷作用下的运动响应;进行了系泊参数研究,分析一般规律,最终提出了一种满足规范要求且性能优良的系泊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冰区核电平台系泊系统可抵抗恶劣的环境影响;通过合理选择系泊缆数量、夹角、预张力大小及顶端倾角等系泊参数,可减小平台运动响应.  相似文献   
4.
针对40万t VLOC船体甲板所采用的厚达49 mm的EH36钢材,考虑其高应力和高疲劳强度的特点,采用CO_2气体保护焊打底、两道填充和埋弧自动焊填充、盖面的混合高效焊接工艺技术,对焊缝打底、填充、盖面焊接中所产生的焊接缺陷进行工艺优化,通过打底焊缝厚度的控制、埋弧自动焊填充、盖面操作技术的使用及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措施,最大限度避免焊接缺陷产生,焊接质量明显提升,生产效率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道路运输飞速发展,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问题也日渐突出,公路货运超限超载已成为危害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痼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治超工作增添了很多新手段、新方法,"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本文通过从问题导向出发,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多部门、跨区域联合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省的能源消耗情况为基础,运用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法分析预测广东省未来一段时期的天然气消耗量以及水运调入量,对比广东省沿海现有、拟建的LNG接卸码头通过能力,进行广东省天然气水运调入需求与码头接卸能力适应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影响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内外因素分析入手,得出影响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两类主要内部因素为:其自身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七类主要外部因素为:科技因素、政策因素、管理因素、传播因素、研究因素、经济因素、群体因素;以及一类次要其他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得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效能公式,并得出结论:变量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作为具有否定作用的主要变量因素,决定着整个效能的高效与否;同时其他变量因素之和值量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后评定的效能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反映旅客在高速铁路网络化运营环境中的出行选择行为,以旅客中转换乘为重点环节展开高速铁路网络化客流分配方法研究.首先,围绕旅客在高铁网络中的中转换乘环节刻画旅客在网络中的出行过程,提出符合旅客网络出行特征的运输网络构建方法.其次,分析构建的运输网络中不同节点、不同弧段对旅客出行的意义,确定不同弧段的出行费用及能力约束,并构建整数网络化客流分配模型.最后,选取宝兰高铁、京广高铁等多条高铁构成的存在环状结构的网络实例研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求解可得到客流完整的路径,打破以直达为导向的客流分配模式,实现网络中客流的均衡分配,更能全面反映客流在枢纽的换乘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特征和乘客长距离出行时效需求,并考虑乘客的换乘行为,提出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方法.上层模型以乘客出行时间和列车周转时间最小为目标,考虑快慢车开行比例、线路通过能力等主要约束,构建多交路条件下的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下层模型通过设计换乘网络刻画乘客换乘行为,构建快慢车方案下的客流分配模型.设计粒子群算法求解所建双层规划模型,以广州地铁14号线为案例,验证本文构建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四网融合”发展背景下,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而跨线站则是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线路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因此有必要对跨线站设计进行探究。从优化车站运输组织出发,对跨线站配线方案进行研究,为实际配线布设提供参考。首先,以跨线运营模式为研究对象,根据跨线前后信号制式异同,将跨线分为同信号制式跨线和跨信号制式跨线,分析两种跨线模式列车作业种类及流程,并研究两种模式下行车组织、承载客流形式、应急管理等因素对于车站配线设置的相关需求。之后,结合配线需求,针对同信号制式和跨信号制式跨线站,分别提出了配线布置原则。最后,基于布置原则,在进一步分析两种跨线站列车作业特征基础上,研究并提出适用于不同车站构型、不同客流特征的典型配线设置方法,并进一步考虑运输组织适应性、建筑规模、工程量等因素提出适应不同实际运营场景的建议方案。通过研究,对于同信号制式跨线站,建议以在发车端设单渡线、交叉渡线等配线为主;对于跨信号制式跨线站,结合当前技术条件建议增设到发线,并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折返线等其他配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