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汽车通过噪声源进行论述,利用对某载货汽车通过噪声的研究阐述传动系统振动对通过噪声的影响。利用摸底试验、传动轴模态计算和模态试验等方法,确定试验样车通过噪声大的原因为变速器副箱齿轮啮合激励为激振源,且3根传动轴耦合共振使噪声扩大。结合噪声原因分析和方案可行性分析,提出采用改变传动轴空腔结构以消除传动轴空腔扩音的方案,从而使试验样车的通过噪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某车型在怠速工况时,原状态样车方向盘振动严重,车内噪声较大,呈不可接受状态。运用LMS.test.lab设备对试验样车进行测试分析,发现车内振动与噪声主要由发动机悬置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引起,通过对发动机悬置、燃油管路结构进行优化,使样车怠速工况振动与噪声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EM-Sim通过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使得在技术方案的选择阶段能够对各个候选子系统进行替换模拟仿真,迅速找到最佳方案,从而简化了原先需要准备各种规格候选零部件的工作,有助于为样车的制造和试验提供工程目标。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为每个候选子系统提供了详细规格和设计参数,生产者可以通过仿真分析平台来比较选择最合适的配件,从而保证产生的质量。EM-Sim系统界面友好,可扩展性强,是设计人员进行产品性能仿分析、方案决策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描述车内噪声测试分析及改善思路.以工装样车车内噪声明显问题为例,从结构传递噪声和系统噪声两个方面,对试验样车进行了各种道路试验,通过分析识别出影响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噪声源采取了各项减振降噪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调教定置工况下的纯电动汽车子系统工作时的噪声及振动,通过测试数据及主观评价矩阵,提出系统性控制车内子系统噪声和振动的方法。首先设定合理的鼓风机子系统目标值,标定出符合目标噪声的鼓风机子系统转速,然后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电子风扇和压缩机扫频测试,确定随转速变化的振动、噪声曲线,锤击转向系统、压缩机本体模态分布,综合测试数据输出客观避频矩阵,其次依据客观避频矩阵结合声音的掩蔽效应,对子系统进行矩阵式主观评价得到矩阵结果,最后以车内温度差为联系变量,结合空调性能需求输出子系统转速控制表。此方法从系统控制的角度出发,综合性控制了子系统对车内噪声的影响,同时避免客观物理结构的影响,可适用于不同车型,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和参考性。  相似文献   

6.
某款车在后期噪声评估过程中,车内噪声水平没有达到目标样车的水平。文中根据该车进气系统噪声实验结果,设计赫姆霍兹共振消声器以降低噪声,并利用声传递矩阵理论和实验方法验证了其降噪效果。结果表明,在2 000r/min附近,车内声压级从原来的72.95dB(A)降低为68.96dB(A),说明通过优化车辆进气系统结构可以提高整车的振动噪声(NVH)性能。  相似文献   

7.
结合某增程式电动SUV开发所面临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悬架K&C分析、整车操稳性分析、悬架系统K特性多目标优化等手段,在保证底盘零部件通用化的基础上,对后悬架K特性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优化方案。通过制作设计样车,并对设计样车进行主观评价,底盘性能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为后续底盘性能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某纯电动汽车专用底盘开发为例,讲解了中位转向品质提升的过程。从骡子车试驾过程中发现中位转向性能的诸多问题,到找到轮胎、悬架和转向中的关键设计因素,并通过数字化双胞胎-物理样车和数字样车相辅相成并行开发的方法,将优化方案进行计算并验证。通过进行系统、科学的设计优化和鲁棒性控制,解决了多物理场(空间维度、零件刚度特性、阻尼特性、摩擦、系统动力学等)多变量的复杂设计问题,最终中位转向性能品质达到前期设定的目标,实现了竞争车型性能水平。  相似文献   

9.
建立基于反求设计的某轻型客车车身结构详细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目标样车的模态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型的模态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修正模 型与设计,为有限元法在结构反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新开发的车型定性之后,便进行概念设计,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设计水平,优化结构,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造型,根据新车型所采用的新结构,新技术等因素确立粘土模型,同步工程的开展概念设计完成之时总布置图亦随之确定,且检验模型也完成。车身结构和零部件强度,刚度计算机进行,然后进行样车的试制工作,样车的改进是由样车进行碰撞,气候振动,噪声,空气动力学等实验参数来确定的。最后,由定型部门进行定型工作。  相似文献   

11.
根根据改款车型开发的特点,以原车型道路载荷谱作为输入,应用虚拟疲劳分析技术,在无物理样车的情况下对新车型进行了车身疲劳寿命预估和车身结构优化设计,通过整车台架耐久试验验证了虚拟疲劳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前启动生产准备及减少物理样车试验轮次,在保证车身耐久性能满足开发目标的前提下,缩短了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自主品牌纯电动乘用车怠速开空调车内噪声及振动过大的问题,经详细分析及试验诊断后,排查出压缩机工作转速在4000rpm时车内舒适性较差;通过传递路径及模态分析得出压缩机在高转速下与压缩机支架产生共振;结合样车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提出优化支架及框梁结构的方案;通过试验验证表明,优化方案有效降低车内噪声和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经过合理简化,建立某重型卡车整车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及试验对该模型进行标定;运用HyperWorks软件对该车进行车轮不平衡激励的传递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在设计速度内的轮胎不平衡激励响应在合理范围内;对试制样车进行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车在设计速度范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抖动。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车内噪音并提升声音品质,以静音板和普通钢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者的基板、前围板零件、试验样车进行NVH性能对比测试,对静音板的降噪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静音板具有良好的阻尼损耗因子,该因子数值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静音板前围板对高频噪声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前围板采用静音板后,样车总体噪声水平下降2 dB,语音清晰度提高2%~7%,带来更好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汽车产品平台化试验验证方案,提出平台代表性样车试验验证流程。从平台技术方案、平台性能、法规预测、市场问题再发防止方面分析,按照可靠耐久性、动力经济性、振动与噪声、整车安全、水管理、热管理、电磁兼容、功能安全、电池管理系统标定、整车控制器标定、零部件试验维度,根据试验项目历史数据库,识别试验项目。采用正交法,选取不同的代表性车型,使试验能覆盖平台车型。最后,通过柔性编排样车计划,减少样车数量。  相似文献   

16.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合成技术是一种基于时域多输入系统合成车内噪声的技术,在车内噪声问题识别与优化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统频域TPA相比,时域TPA在传递路径模型中丰富了隔振元件主被动端传递路径信息,为可听的修改预测提供更多选择;其时域拟合结果可进行回放,经过后处理可进行多种声学性能分析。文章对时域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建模方法进行介绍,利用时域传递传递路径分析技术对某开发中车型建立排气系统结构传递路径模型,并识别出由排气吊钩共振引起的车内轰鸣声,结合修改预测并在样车上进行验证,为整车子系统引起的噪声问题识别与优化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某自主品牌乘用车怠速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通过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率试验、车内噪声分离试验等方法定量确定车内各噪声源的贡献量大小,并从排气管口噪声源控制、悬置垫结构传递路径控制及防火墙隔音垫空气传递路径控制等方面分别提出怠速车内噪声控制的改进措施。采取改进措施后的试验样车怠速工况下车内噪声降低3.5dB(A),达到国内合资品牌水平。  相似文献   

18.
SUV整车振动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自主开发的SUV(多功能运动车)样车和参考样车的振动、噪声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研究了噪声源定位和各主要噪声源对整车噪声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减振降噪措施,并在SUV样车上实施,使其车内噪声降低了2dB。  相似文献   

19.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了汽车动力系统匹配目标,依据匹配目标和零部件资源,并考虑相关传动系统参数的重新设计开发确定了8种匹配方案。利用CAE车辆性能仿真软件对8种方案进行模拟计算,采用多因子加权分值评价法优选匹配方案试制出样车,并进行了道路试验。结果表明,优选方案的整车综合性能良好,燃料经济性突出,可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0.
燃料电池轿车车内噪声特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半自由场消声室内四轮转毂试验台上对燃料电池轿车进行了声振特性测试,采集了不同车速工况下车内噪声信号及运动部件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分析了不同车速工况下车内噪声的分布状况及主要频率成分。通过信号分析表明,车内噪声来源于驱动电机总成和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氢泵、风机,产生的噪声通过空气直接传到车内,同时引起车身板件振动并向车内辐射噪声。根据样车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减振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