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根据FSAE大赛规则要求,对赛车悬架系统的类型进行了选择,并对其进行了设计,确定了悬架的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在Catia软件中建立了悬架总成的三维模型,对其关键零件前悬架摇臂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其强度满足要求,对实车的制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体的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双横臂独立悬架转向梯形机构断开点的位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体动力学的方法,确定其最佳位置,并开发了相关分析软件。由于考虑了更多的嚓间因素,因此与传统方法相比,优化结果将更加精确与实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款乘用车悬架总成开裂的问题,建立悬架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副车架及上摆臂部件在制动、转向、垂直冲击3种工况下的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找出应力最大的部位,从而对悬架部件的结构进行改进。优化前后的悬架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有效降低了悬架系统的应力。优化后的悬架分别在制动、转向、垂直冲击工况下进行可靠性道路试验,系统部件均未出现问题,说明该车悬架系统优化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4.
以FSAE赛车前轮盘式制动器为研究对象,考虑了移动热源的影响,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其三维瞬态温度场模型。由此得到了一次紧急制动工况,不同初始车速制动盘的温度场分布以及其上不同位置节点温度的时间历程曲线。  相似文献   

5.
为四轮驱动四轮独立转向电动汽车设计一款不等长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导向机构,该悬架导向机构可以实现车轮90°转角。以车轮跳动时车轮横向位移量和车轮外倾角的变化量作为悬架导向机构设计的重点评价因素,在ADAMS仿真软件建立该悬架导向机构模型,并选取若干不同尺寸的导向机构进行仿真试验,获取车轮横向位移量和车轮外倾角变化量的考察样本,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数据相关性及线性回归统计分析求得不等长双横臂独立悬架两个横臂长度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车辆在城市交通行驶的拥挤状况,根据机械设计中有关连杆机构的设计原理,基于CATIA V5三维设计平台,建立了一种能够实现可伸缩的六杆机构悬架汽车。同时还设计出针对该悬架的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驾驶者可以根据具体路况使悬架机构产生相应变形,使该车在理论状态下具有很高的道路通过性,实现一车多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ADAMS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现有的汽车前悬架数据的基础上,用ADAM S/VIEW模块建立悬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研究分析汽车运动中悬架随车轮上下跳动时定位参数的变化规律,评价悬架数据合理性。采用优化分析对悬架不合理数据进行优化,进一步改善悬架系统性能,以提高产品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ADAMS/Car建立某越野车三杆式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模型,对该悬架的两种工况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先求出影响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后桥轴转向角的初始值,然后利用ADAMS软件Insight模块,以轴转向角趋近于0为目标,以后悬架杆件控制点的坐标为变量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控制点的坐标值,使整车操纵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针对东风某重型商用车在使用中存在的轮胎异常磨损问题,利用Adams/View对该样车双轴转向机构进行参数化建模与运动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各车轮实际转角关系与阿克曼理论转角关系存在一定误差,其中第二轴两车轮转角误差较大,导致该轴轮胎磨损严重。利用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集成Adams/View建立了转向机构运动学仿真优化分析流程,采用正交数组DOE分析法和NCGA遗传算法实现了该转向机构的多目标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各车轮转角误差大大减小,有效解决了车轮异常磨损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汽车稳态转向特性是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综合运用仿真和试验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转向梯形断开点对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向梯形断开点高度位置直接决定着车轮前束角随车轮跳动量的变化特性,所提出转向梯形断开点优化方案能极大地改善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和降低轮胎磨损,同时不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其它评价指标的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高速客车轮轨磨耗严重的问题 ,根据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基本原理 ,在现有的几种自导向转向架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的基本方案 ,建立了计算机动力学仿真模型 ,利用 Simpack仿真软件对其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计算 ,并与常规转向架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径向转向架可有效改善高速客车的曲线通过性能和轮轨磨耗状况  相似文献   

12.
米轨客车迫导向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米轨迫导向转向架客车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迫导向机构的等效处理方法,以研究迫导向转向架导向机构参数对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大迫导向机构刚度和增益有利于提高蛇行失稳临界速度和曲线通过能力;连杆间铰链的间隙则对迫导向机构的性能有明显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摄像头的路径识别智能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一种基于CCD摄像头的路径识别的智能车控制系统,设计了硬件结构与方案,提出了转向机构的控制策略,该智能车能准确实现自主寻迹,具备抗干扰性极强,稳态误差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类菱形车特殊的结构布置而提出前后轮联动的转向传动机构,同时通过解析法推导出整个转向传动机构间的相互关系.即可根据整车的结构布置确定各个杆件的尺寸和关键点的位置。这一理论已经得到ADAMS仿真的验证,并为类菱形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汽车车轮转向角电子测试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电子测试仪的开发与制进行了阐述,并对使用该检测设备对测试转向角数据及图形进行了分析,从而判断该车是否有被坏的迹象,为维修和进一步检测提供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车辆在单曲线上行驶时的运动学行为和驾驶行为,在ADAMS软件环境下创建了小客车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切弯和跟弯两种驾驶模式的单曲线行驶试验.根据仿真输出的转向盘角度变化,将转向过程划分为进弯、维持和出弯3个阶段,分别得到了车辆进弯和出弯时的转向长度和转向时间,以及这2个参量与弯道半径、转角和车辆轴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弯道转角不超过某个临界值时,转向盘转角、转向时间以及转向长度随着弯道转角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切弯时更显著;当弯道半径不超过550 m时,转向长度随弯道半径增大而增大;不同驾驶模式会导致转向长度出现显著差别,切弯时的稳定转向长度约为跟弯时的2倍;切弯模式的"稳定转向时间-弯道半径"曲线先升后降,呈抛物线形状,而采用跟弯模式时该曲线呈单调下降趋势, 2种模式的平均转向时间为3.75 s.   相似文献   

17.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低、中档轿车普遍采用恒定助力的动力转向系统,但国外生产的高档轿车已经引入按车速与转向盘转速或转矩自动变助力的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或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上海大众生产的Polo轿车也装配了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以Koyo公司研制的EHPS系统和上海大众Polo轿车装配的EHPS系统为例,研究EHPS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18.
车载信息系统操作对驾驶员动作分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载信息系统的使用,在为驾驶员提供较为舒适车内驾驶环境的同时,还给驾驶员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分神问题.以多资源理论为基础,对驾驶员动作分神进行界定,选择车载收音机、CD、MP3 和导航仪作为车载信息系统研究对象,基于实验测试,定量分析车载信息系统操作对引起的驾驶员动作分神规律,并对导致驾驶动作分神的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交通环境和车载信息系统操作对驾驶人动作分神具有显著影响,车载收音机操作对动作分神影响不大,MP3 调节时手离开方向盘时间增加超过8.56%,冲突或差错率增加9.72%,导航仪路径输入时手离开方向盘时间显著增加,冲突或差错率增加 28.17%,语音路径诱导时刹车操作差错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了预测安装了迫导向机构的100%ULF(tra low floor)低地板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分析了门架式转向架的迫导向机构组成及其导向原理,推导了其导向参数的理论公式,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详细分析了迫导向机构对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加装前后车辆的4个曲线通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加装迫导向机构后车辆的一、二位轮组轮轨横向力变化较小,脱轨系数也无明显变化,轮组冲角可以减少0.5左右,约减少60%,外轮磨耗指数减少量均超过了10 kN();在对加装迫导向机构后的车辆在不同曲线半径下的通过性能进行预测,当曲线半径大于100 m时,曲线通过性能较好,当曲线半径小于10 m时,转向架的各项曲线通过性能指标响应变得较为敏感,总体车辆在迫导向机构的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