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化气囊     
季奕 《世界汽车》2005,(8):44-45
安全气囊作为现代汽车被动安全的主要保护措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安全气囊也在向智能化方向不断改进。本文在介绍现有安全气囊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智能化气囊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2.
全球首个气囊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不过.当时的气囊技术还远未成熟。1955年注册的一项气囊专利描述了与今天的气囊类似的系统.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驾驶员必须通过按钮来引爆气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带有气囊的安全带是一个简单而合理被动安全装置,它是一个新的发明,还需要经反复试验和检测,验证该技术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在碰撞中发挥其保护乘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5.
6.
<正>Q:为什么不在车外安装气囊,这样既能保护行人,又能保护车辆?谁胖谁土匪A:事实上,在25年前的电影《超级战警》中,貌似就有类似的场景,史泰龙驾驶汽车冲入大楼,在碰撞瞬间车身喷出泡沫形成有力的防护。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这样的场景设定并非天马行空,未来肯定会有车身外部安装的气囊出现,只是从目前来看,大家依然更多地聚焦于提高车内人员的安全。当然,也有很少的一部分厂家研发出外部气囊,其中绝大部分被  相似文献   

7.
车外披气囊     
《汽车知识》2014,(3):16-16
雪铁龙又给我们带来了更有意思的全新设计,在全新的C4车型上设计有外置气囊,当车辆即将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时,车身外置气囊将会自动弹出,吸收碰撞能量。这一设计在前不久的C4Cactus概念车上已经展示过,这次雪铁龙已经准备将这一前卫的安全装备正式投入量产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小发动机的冷却损失和提高其热效率,国外不少汽车厂商都相继推出自己的绝热式活塞。这些活塞几乎均采用陶瓷活塞顶,采用这种结构不仅生产工艺与原工艺相差甚远,而且在活塞顶与活塞体的紧固问题上也很难找到一种简单而又可靠的解决办法。为此,英国AE集团独辟蹊径,采用钢质活塞顶,利用气囊进行膈热,这样就妥善解决了活塞顶与活塞体的紧固问题,同时,所用的材料和工艺与传统的也相差不远。AE集团研制出了两种气囊式绝热活塞,分别用于单缸机与多缸机(见图)。它们均由一个钢质活塞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几年中,安全气囊已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在推广使用安全气囊的过程中,尚有不尽人意之处,在发生碰撞的车祸中,有些伤害案归咎于气囊系统不完善。对此,一些汽车电器制造公司正在开发一称之谓Smart(高灵敏度)气囊,以弥补气囊工作过程中的不足。这种气囊系统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鉴于以往的气囊设计通常用反复实验来验证设计合理性,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中将安全气囊及其周边环境作为一个研究整体,以有限元仿真评估安全气囊点爆环境的状态。通过引入安全气囊及其周边环境中的撕裂线形式、气囊门盖材料、气囊展开方向与风窗玻璃夹角和气囊与风窗玻璃垂直距离等设计参数,用正交实验优化气囊设计方案的稳健性。仿真结果和实车点爆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摩托车技术》2009,(10):49-49
当发生车祸时,骑乘者虽然有可能身着皮衣、手套、车靴与全罩安全帽,但在撞击地面或物体的瞬间,强大的撞击力很可能会造成骑乘者重大伤害,为此意大利研发出一款新型的DPS03充气式气囊防护衣。  相似文献   

14.
气囊模拟计算技术综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安全气囊模拟计算技术是研究气囊与假人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常用的计算 双压法和压力温度法等,可以采用直接折叠法或始使短阵法建立气囊的有限元模型。现在有的折叠方式如星形叠法用传统的建模方法已有能解决,而考虑气体流动的气囊欧拉模型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车型:2006款力狮,2.0L水平对置发动机,4速手自一体自动变速器。行驶里程:26500km。该车在事故整形修复后安全气囊警告灯亮起。该车右后侧车轮悬挂及车轮上部车身部分在事故中被撞击变形,更换了前轮轮旋及悬挂的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美观、舒适、安全,在副驾驶侧带有无缝安全气囊软质仪表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中高档轿车中将取代全硬塑仪表板,如大众汽车的POLO、TOURAN,通用汽车即将上市的EPSILON等车型,人们也愈加关注气囊爆破时能名顺利打开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软质汽车仪表板副驾驶侧气囊区域表皮的热刀弱化工艺,热刀弱化设备以及对气囊爆破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潜水的安全性,潜水自救气囊作为实用型安全装置,通过理论知识对比,发现装置采用GPS模块、压力传感器、单片机等硬件后确实可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能。其使用方法是,当潜水人员在水下发生危险时,通过按下触动开关来接通装置内部电路,电流通过电爆管发生爆炸引燃火药粉,引发气体反应剂发生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使伸缩气囊急速膨胀,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一个浮力球,产生巨大浮力,拖动潜水人员浮出水面,实现自救。装置优点就是可以实现快速自救和GPS定点救援,这也是装置最终需实现的两项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车型:F18。行驶里程:15632km。故障现象:因事故车导致左侧气帘爆破、气帘插头损坏,因气帘插头没有单独更换,只有更换从气囊模块到气帘的线束。故障诊断:技师在更换完气帘插头后,进行诊断发现气囊模块无法被识别到,技师担心是因为拆气囊插头时没有断电导致气囊模块损坏。大家都知道气囊模块检测不到有以下几种情况:(1)供电故障;(2)唤醒线故障;(3)接地故障;(4)总线故障;(5)模块本身故障。为了确定是否是模块损坏,笔者  相似文献   

20.
首先概述了气囊仿真技术,然后重点对当前普遍采用的气囊仿真方法(均匀压力法、计算流体力学法和粒子法)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气囊仿真过程的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气囊仿真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