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水运项目投资的特点,利用模糊熵的理论,对水运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各方案建立了有效测度方法。测度越大,说明相应的方案越优。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测度,提出了水运建设项目的动态决策方法,并用实例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船舶安全引航,根据未确知数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建立未确知测度模型及置信度识别准则,分析指标因素,确定指标因素的可靠程度,从而识别引航水域中的风险因素并进行评估.以浙江台州港综合安全评估为例,采用未确定知测度的方法对该港区水域的航行安全性进行研究和计算.  相似文献   

3.
针对港口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未确知测度模型,通过实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运用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港口安全进行评价,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域通航安全评估未确知测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域通航安全评估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为水域通航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估,应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水域通航安全评估模型.利用此模型对珠江口水域的担杆水道、大濠水道、伶仃水道、虎门水道、大虎水道、莲花山西航道、莲花山东航道、黄埔水道等航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证明建立的模型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磊  胡震 《船舶力学》2020,(2):197-207
本文研究状态函数中存在概率数和证据数的混合状态下的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问题,用于解决在产品实现过程中部分信息的认知不足。传统概率分析方法无法建立认知不确定信息模型,无法反映产品在实现过程中不确定性影响的问题。本文将证据理论不确定度分析方法融入传统JC算法,在计算随机变量迭代时开展认知变量极值计算,进而可以处理随机和认知不确定性变量同时存在时的混合不确定性问题。本文建立了4500 m载人潜水器载人舱不确定度分析模型,基于改进JC算法计算得到载人舱失效似然性测度和失效可信性测度值,同时采用实验设计法对影响载人舱不确定性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测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真球度和极限拉伸强度,测度对真球度和厚度两个因素的单位数量变化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6.
线性系统的可观测性是状态估计的基础,通过可观测性矩阵分析系统的可观测性只能得出系统是否完全可观测,而不能对每一个状态的可观测性进行衡量.对不完全可观测系统,为使每一个状态的可观测性有一个量度,人们提出了可观测度的概念.论文分析了三种常用的可观测度定义方法,指出了它们的不足和局限性,并用两种新的方法从根本上分析了惯性导航系统各误差状态的可观测度,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科学地评判山体滑坡灾害导致的海事风险并且科学实施水上交通管制决策,研究山体滑坡海事风险的三维测度方法。以大中规模剧动式滑坡涌浪为研究对象,根据山体滑坡海事风险的形成过程研究其海事风险的三维测度方法,提出了以山体滑坡变形破坏阶段、滑坡涌浪规模、涌浪损毁船舶的系统风险综合系数为测度指标的海事风险评判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及风险评判模型的应用。研究结论表明:该海事风险测度方法及评判模型,考虑了山体滑坡险情水上交通管制的主要因素,全面地反映了山体滑坡灾害导致的海事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未确知有理数的多层次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评估过程中主观数据与客观数据的统一及融合问题,提出基于未确知理论的综合评估方法。采用未确知有理数表示数据,并在建立的评估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未确知测度函数求取评估指标置信度,通过Dempster规则合成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种在组合预测中确定变权系数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利用模糊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组合预测的变权系数,并将它们转化为一个线性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江三峡枢纽通过能力提升的过坝运输需求预测问题,研究长江上游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三峡枢纽过坝货运量的发展变化关系,构建基于长江上游区域产业结构测度的三峡枢纽过坝货运量预测模型,预计2020、2030、2040和2050年长江三峡枢纽货运量分别约为1. 61、2. 54、3. 10和3. 17亿t。研究表明:采用基于区域产业结构测度的方法预测三峡枢纽过坝货运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发现长江三峡枢纽过坝货运量约在2040年左右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该结论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SINS/GPS组合导航是现代导航的发展趋势,针对采用GPS输出量的不同,对两种组合方式进行详细的研究.论文建立了松组合与紧组合的数学模型,采用遗忘因子估计的卡尔曼滤波算法提高系统的可观测度和鲁棒性,对于紧组合方式通过增加运动约束的方法提高其可观测度,经过滤波调谐,在仿真模式下进行实验.并得到松组合下系统水平姿态精度优于0.09°,方位姿态精度优于0.23°,水平位置误差小于4m,紧组合下系统水平姿态精度优于0.03°,方位姿态精度优于0.09x(n),水平位置误差小于2m的实验结果.通过SINS/GPS组合导航仿真实验结果验证,表明了SINS/GPS紧组合方式的精度确实要高于松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FMEA方法存在无法综合评定故障后果,缺乏量化评价指标的局限性。本文以传统的FMEA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评价与灰色关联度的动力定位FMEA方法。首先应用模糊集理论来建立评价故障模式下的模糊术语集和相对应的模糊数,再根据灰色关联理论计算各个故障模式的关联度,最后利用计算结果确定各个故障模式的风险排序。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FMEA,本文方法综合考虑发生频率、严重度和难检测度的权重,更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Fuzzy数大小的概念,并给出基准函数相同时判别Fuzzy数大小的准则,根据该准则建立了一个解带有Fuzzy数系数的模糊线性规划(FLP)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模糊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在齿轮传动设计中当应力为随机变量、强度为模糊变量且隶属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都是连续函数时,在隶属函数为不同形式的条件下模糊可靠度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用模糊可靠性设计理论计算的模糊可靠度要较常规可靠度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故障树方法的钻井平台井喷概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糊理论,提出了一种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模糊故障树方法。查阅历史数据库或者借助专家判断,给出故障树模型中各基本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模糊数表示。考虑到不同专家意见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给出了处理专家意见的运算法则及确定专家权重的理论方法。以半潜式钻井平台发生井喷为顶事件,构建了故障树模型,依据给出的模糊故障树理论模型,计算得到半潜式平台在钻进或固井过程中发生井喷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李国胜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11):84-86,127
为了有效评价船舶装备研制单位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RMs)工程能力,以三角模糊数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贴近度的RMS工程能力评价方法。首先在分析船舶装备研制单位RMS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RMS工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RMS工程能力评价指标模糊判断矩阵,应用Yager第三指标原理,对三角模糊数精确化,得出指标权重。然后利用贴近度为测度去评价各评价对象指标性能与理想对象指标性能的贴近程度,得到各评价对象优劣次序。最后结合具体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船舶总纵极限强度模糊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模糊数学和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传统随机可靠性理论的不足,并在常规模糊可靠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模糊集合与普通集合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了模糊变量组合时的可靠性计算方法,拓展了模糊可靠性理论的使用范围.通过对模糊可靠度计算结果分析发现,模糊可靠性理论使设计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模糊变量组合在船舶总纵极限强度可靠性上的应用,避免了传统计算方法由于变量统计数据不足而导致的偏差,减少了很多繁复的数学运算.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优化设计方法,建立起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汽车传动轴模糊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对汽车传动轴模糊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设计实例.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汽车传动轴模糊优化设计,是一种更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综合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冽  朱红 《水运工程》2011,(4):24-27
为解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评价中定性评价指标偏多、数据不完备的问题,将灰色模糊理论引入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综合后评价中,构建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该模型利用灰色评估理论构造出模糊隶属度矩阵,并采用模糊算法计算出项目总体的风险大小.模型在淮安三线船闸工程项目后评价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模型客观地反映后评价项目的成功度,提高了后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舰船科学技术》2015,(12):131-134
针对雷达测量系统误差在其分布区域内不相等,网内雷达多而导致集中计算负荷过大等工程问题,本文在分析小区域采样可观测度的基础上给出了区域样本优化的方法,并讨论大型组网系统空间配准的采样管理和系统误差近似补偿问题。最后,应用结果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