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轨道交通安全和事故数据是安全管理依据和理论基础。欧盟依据铁路安全指令按年度发布的铁路安全统计报告,内容包括:事故趋势、主要事故、以共同安全指标为基本统计口径的事故指标、共同安全目标和风险水平的国家参考值,以及事故调查及管理、安全管理等。文章认为,建立公开的事故报告和统计制度是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调车作业安全是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调车事故的典型原因和特点,充分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研判导向调车惯性事故发生的风险,主动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和控制措施,重点提出挤道岔事故、调车脱轨事故、调车冲撞事故、电力机车进入无电区事故和其他调车事故的防控措施,有效减少调车事故发生,逐步实现调车作业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3.
运用事故树分析法确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因素,得出拥挤踩踏事故的定性分析结果,提出控制拥挤踩踏事故的对策措施,为运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安全统计和事故调查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介绍了美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法规中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统计报告和事故(事件)调查的规定。其中事故和安全统计包括了事故分类、安全统计分析;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了调查程序要求、监管机构授权调查、独立调查和国家调查以及整改计划等内容。提出我国应依法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统计和报告制度,建立省市一级独立的安全监管机构、独立的事故调查制度、公开与保密相结合的事故信息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现代有轨电车运营事故统计报告与道路交通事故报告,从现代有轨电车运营事故类型、人员伤亡分布规律、事故发生地点分布规律、不同路权下事故分布规律,以及事故参与者行为等方面,总结了现代有轨电车运营事故的发生机理与影响因素,得出了对于道路交叉口处安全状态的研究是现代有轨电车运营安全管理的核心,路权的封闭与隔离能提高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营安全等结论,对我国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管理与安全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芳  李为民 《铁道运营技术》2003,9(1):10-11,13,15
事故发生所表现的偶然性与突发性,往往掩盖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必然性和潜伏性.建立全路资源共享的安全信息网,对于全面收集、分析事故产生的本质原因,寻找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和提高事故的预测与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建立安全信息网的必要性与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对安全管理信息网的结构、功能及要求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安全评价的目的就是预防事故发生。对事故的统计分析将为安全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在研究日本的独立事故调查报告制度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故调查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安全评价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独立事故调查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铁路调车作业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了铁路调车作业安全因素、特性与调车事故的关系,重点阐述了调车事故致因,提出了显性和隐性致因的调车事故致因关系模型。调车事故的产生有显性致因和隐性致因?2?种致因,强调了管理组织作为潜在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性.提出强化管理组织机构作用提高调车安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体系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基于系统论的观点,从事故预防、安全保障以及事故应急救援角度,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的框架结构体系,探讨了事故预防、安全保障、事故应急救援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及法规标准体系,旨在引入轨道交通安全研究的一种系统理念。  相似文献   

10.
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管理滞后,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已经成为维持铁路运输正常生产秩序的一大阻碍。通过对事故的3个主要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滞后的分析,提出了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结合2016~2020年度安徽省发生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对涉及到的行业、事故发生时间、触发因素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事故的致因因素、模式、突出问题等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综合多项有限空间环境事故发生因素,得出结论,导致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第一主因为中毒、窒息;易发季节在春夏两季;事故主导原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对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的管理主要以人为出发点,加强安全管理的意识形态建立为主、安全措施投入到位为辅的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指导意见。对有效组织人员安全疏散,减少交通运输、电、热力、仓储业等有限空间事故的人员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加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等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环境保障管理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按铁路建筑施工现场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铁路建筑业安全管理现状,根据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辅以案例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核心和主导因素,对常见和易发事故,加强安全监管,实施安全控制,采取保护措施,消除隐患,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建筑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警语长鸣     
翟柳 《铁道知识》2005,(6):33-33
思想一放松,事故向你冲。宣传规范的,表扬苦干的,教育违章的,引导散漫的。严字入了脑,安全跑不了。松字占了先,事故来身边。安全非同儿戏,思想切莫麻痹。成绩说明过去,安全永无止境。安全思想树得牢,方针目标层层保。安全要打持久战,稍一松懈就出乱。党政工团是一家,安全不分你我他。防事故一生平安,讲安全终生受益。安全是无形的节约,事故是有形的浪费。安全是职工的生命线,职工是安全的责任人。在作业标准化上找问题,不在安全天数上看成绩。规章不熟,隐患难除。好人主义,事故温床;违章蛮干,家破人亡。杂乱无章,事故满筐;执行规章,安全无恙…  相似文献   

14.
陈燕申 《中国铁路》2013,(11):93-98
分析欧盟《铁路安全指令》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包括统一的安全要求、安全管理体系及认证、安全管理部门、事故和事件调查,以及指令的配套法规体系和实施体系;颁布专门轨道交通安全法规,为建立安全法规体系进行技术准备,按照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成立专门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和独立事故调查机构等,是对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包装失效事故进行分析.论述事故树的构建步骤及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并举以包装失效事故分析实例,计算得出其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以判明影响包装失效事故的因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了可靠依据,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车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企业形象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铁路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一直受到全路的密切关注。近年来,中国铁路各有关部门在行车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完善了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各级抓安全、人人讲安全的局面,使行车事故总数,特别是险性事故大幅下降。但值得引起重视的是铁路重大,大事故总数中,列车脱轨事故仍占有很高的比例,虽然每年重大、大事故的数量在大大减少,但每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却显著增加,因此有效防止列车脱轨事故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已越来越引起全国公众的关注。现介绍确保行车安全的正确技术路线,行车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因此,分析地铁运营事故的影响因素,制定预防事故相关对策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施,对于改善地铁运营的安全现状,预防事故和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本东京地铁的防灾措施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8.
王俊刚 《中国铁路》2004,(11):48-51
通过对北京铁路局车务系统2001-2003年发生的调车事故的分析,得出调车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根据事故发生的规律,为控制和减少调车事故的发生,提出了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现场作业控制;强化职工基本素质建设,狠抓新职人员培训;严把调车安全关键,落实标准化作业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一种新的铁路运输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通过测量铁路行车事故的发生频率及后果严重程度,建立评估铁路行车事故指数,用于评估我国铁路安全的总体状况。利用构建的铁路行车事故指数计算模型及相关数据,开展典型年份全国高速铁路行车事故指数试算,分析评估全国高速铁路的安全状况。结果显示,除个别年份外,2011—2016年高速铁路行车事故指数持续下降,我国高速铁路安全水平正在稳步提升。运用铁路行车事故指数评估我国铁路安全的总体状况,可对铁路安全风险进行宏观的、动态的监测,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警,促进铁路安全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自1991年5月铁路开始办理保价运输之后,全路各级保价运输机构,努力提高货运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水平,不断强化运输安全力度,将安全管理贯彻到事故处理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基础建设,完善事故处理规则,保证了规章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更好地保障了托、收货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