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钙塑板材是现代复合材料中较为重要的一种,质轻、绝热、隔音、防潮、耐寒、抗震等性能都较为优良,可以代替木材,在船舶舾装中应用。《塑料工业》1981年第1期刊登郭金全文章介绍“高发泡钙塑板材。”容重低于0.2克/厘米~3的钙塑材料称为高发泡钙塑材料。国内有天津塑料一厂、北京木材工业研究所、济南塑料四厂、厦门第六塑料厂和厦门大学等单位进行研制,其中厦门第六塑  相似文献   

2.
一种主要用于船舶PVC塑料地板粘结的“825”地板胶粘剂已于今年六月份通过技术鉴定。“825”胶粘剂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它是单组分制剂,粘度低,易于涂刷,在室温下硫化,初粘结强度高,便于大面积施工,施工时不会引起火灾危害。船舶PVC塑料地板同铁质甲板或铝质甲板或甲板敷料的粘结都可使用“825”胶牯剂,PVC塑料地板同甲板敷料的粘结拉仲强度达2.5公斤/厘米~3。鉴定前经过深入的技术验证和试用,江南造船厂在一万六千吨矿煤船和二万七千吨散装货船上粘结舱室塑料甲板共  相似文献   

3.
抓斗钢丝绳绳端开放式楔板连接法取代绳卡固定法 ,为现场作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既安全 ,又省力 ,而且还提高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但是 ,在现场使用过程中 ,开放式楔板连接法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开放式楔板是焊在抓斗上承梁上固定不动的 ,当抓斗落地倾斜时 ,开放式楔板及护  相似文献   

4.
造船管理船舶设计参数变化对造船成本的影响船舶涂装中的漆膜厚度管理香港修船业考察纪要压缩船舶设计周期的几条途径船厂的校图工作网络图在船舶修理中的应用83一2--3383~3一183一3一1083ee4一3383es4es3683一6一183一2一2983一3一1283一3一2083一J一25 船体工艺与装备我国造船工艺十年来的发展“世谊”号上层建筑预制和整吊工艺船用钢板的尺寸精度与其利用率的提高串连造船中的舰段划分关于船舶上层建筑整体吊装的几个问题116c和82sD一C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建造 工艺概述及安装精度探讨钻井平台桩腿合拢对接工艺装备船体外板转圆板列无余…  相似文献   

5.
油船货油舱段结构最轻设计实用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利用优化方法在计算机上进行船舶结构设计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但在造船实践中的直接应用却不多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下两条可能较为主要:一是结构设计模型的通用性差,适用范围窄,且数据准备工作量大、时间长;二是由于在造船中实际可取的元件尺度(骨材型号、板材厚度)及结构布置参数(纵骨间距、肋板间距)都是有限的离散值,故船体结构优化设计实际上是整数规划问题,而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整数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6.
塑料管和金属管比较,由于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摩擦系数小、不需油漆保护、施工简便、大幅度提高工效和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在国内外造船工业中应用日趋广泛。目前国内船用塑料管材,多用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OPE(氯化聚乙烯)改性的PVC(聚氯乙烯)管。我所研制成功了两种与之配套使用的船用塑料管胶粘剂——单组分溶剂型和双组分无溶剂型胶粘剂(详见《造船技术》1979年第6期)。前者以过氯乙烯树脂为主要成分,适合于上述塑料管材间的粘接;后者为聚  相似文献   

7.
船体三维设计软件的使用,使设计人员可利用计算机实现模拟造船,直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以便提高设计精度,减少差错。该文以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开发的EFSHD软件为平台,以8000t江海直达货轮为例进行船体三维建模设计。介绍了船体某分段的平面板架和曲面板架的建模方法,重点分析了船体曲面板架创建功能的多样性、快速性,提出了船体板架三维建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建模中掌握的一些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可使整个建模过程流畅自如,并可供造船厂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心德  杨勇 《船舶》2003,(4):44-46,63
国际造船界认为,成组技术将为船舶工业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一条技术和管理的新路。本文对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在我国造船生产中率先应用成组技术的实践作了概述,并结合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目标就如何在更高层面上应用成组技术提出了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9.
自从一九七八年在天津市召开的第一次公差造船学术讨论会以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公差造船科研协调组各成员单位,结合生产实际,针对不同产品和船体分段采用不同工艺手段,使公差造船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该委员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在南京召开的第二次公差造船学术讨论会上,检阅和交流了这些成果和经验,并对这一工艺发展中的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年多来,沪东造船厂已在1000吨渔救船、625综合物探船、7500吨客货轮以及2400吨油  相似文献   

10.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4,(10):24-27
目前,随着世界造船业的持续高涨,中国的民造船也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在江苏、浙江一带,凭借当地大量民间资本的注入,民营造船得以迅猛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造船力量。 与一些中小型国有船厂相比,民迎船厂显得更加鲜活。经过近年的积累,很多船厂觉得自己有能力  相似文献   

11.
纪晴 《集装箱化》2009,20(11):31-32
为充分发挥VIP板的保温性能,从厚度的确定、排布和发泡操作工艺等方面分析VIP板在保温集装箱中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VIP板保温集装箱的性能优于普通保温集装箱。  相似文献   

12.
宫国玺 《造船技术》2006,(3):1-4,34
单元、模块化设计造船是世界各大造船强国都在积极探索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了造船单元、模块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分析国内外单元、模块化造船的经验以及我国造船设计与建造的特点,探索了一条适合我国造船单元、模块化设计造船之路。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船舶构造的复杂性和按订单接船的特点,造船业一直被认为难于组织批量生产。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些先进的造船国家通过深入分析造船工艺的特点,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成功地将传统的造船模式加以改变,建立了一种新的造船生产模式,达到了高效生产的目的。这种新的造船模式就是近年来纷纷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造船要求绿色环保、快捷高效,同时还需降低现场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更要求船厂以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为出发点进行考虑。新式活动马板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船舶建造工艺,基本取消了传统焊接马板的使用,避免了传统马板使用时的焊接、切割、打磨及修补等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现场生产人员的认可。活动马板可以重复使用,节约了马板的制作材料,为造船企业降本增益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未来的一些造船技术和船厂的生产组织形式,包括在造船中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生产的一些措施,以及西欧一些国家造船厂的情况。最后结合我国的造船情况,提出了进行技术改造的必要性以及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育 《中国水运》2009,(5):14-15
数字化造船也称为虚拟船厂,是CIMS在造船领域的应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来我国一些骨干船企陆续引进国外优秀的集成造船软件,并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自己的造船信息平台。现阶段我国数字化造船已经大大提升了我国的造船能力,已经实现了数字化造船的部分目标,从传统造船模式走向现在造船模式。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数字化造船的已经显示了它在造船实践中的优势。并分析了要进一步提高数字化造船水平,要解决的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组织的“公差造船”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10月22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共59个单位,代表67名,列席代表14名。会议特邀南京航空学院程宝蕖教授作了“飞机制造中的机体公差与工艺容差分配”的专题报告。会议上宣读了14篇专题报告,其中有沪东造船厂陆庆雄同志的“公差造船在我厂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张新龙 《船艇》2004,(2):29-35
百来年的造船发展史表明,从先行工业国家逐步向后期工业化国家转移、从劳动力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是世界造船业的一条基本规律。十九世纪前后半期,英国凭借冶金和蒸汽机技术上的优势,以及拥有众多熟练工人的有利条件,造船产量迅速提高。到1920年代,造船产量占世界一半。进入1950年代,日本船厂经过焊接技术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夹层板技术进入主流造船英国工程技术公司智能工程(IE)与韩国的大宇造船及海洋工程公司(DSME)11月7日签署合资协议,将IE的夹层板系统(SPS)首次应用到主流  相似文献   

20.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BIMCO)新造船标准合同(NEWBUILDCON)启用将近一年后,在业内仍然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根据友好、和谐且涉及广泛的新标准合同,许多新造船生意得以成交。今年年初,在合同其他的许多细节方面还处于保密状态的时候,德国船东JohnEssberger就抢先出手,向中国鼎衡(江苏)造船有限公司率先订购了两条8500吨级不锈钢化学品船,尔后又增订了两条。最近,另一则报道是关于油轮船东运营商AET有限公司和俄罗斯的Okskaya船厂之间进行的交易。这份8月份签署的订购三艘6600吨级油/化学品液货船的合同,将干2009年7月至12月交船。其他运用新造船标准合同进行交易的还有新加坡和芬兰的一些船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