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调线、调坡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结构断面进行限界检核,针对侵限地段进行调线、调坡设计,从而减小或消除侵限情况,为将来铺轨、设备安装提供保障.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实例,介绍了圆形隧道调线、调坡设计的主要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纠正土建偏差,消除侵限,调线调坡是地铁隧道主体结构完成后,铺轨之前的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首先要进行断面测量、建筑限界检查,然后通过调整设计线位和坡度,减小隧道侵限值,满足限界要求。以圆形隧道为例,介绍调线调坡设计的全过程,并总结调线调坡的方法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由于桥梁、隧道、地下车站等轨道交通构筑物的截面比较紧凑,在施工期间难免会产生施工误差结构变形,使结构物偏离设计位置。对于偏离较大的地段,首先通过调整线路平面和纵断面,或调整设备,以此来减少偏差,满足建筑限界要求。然后根据调整后的线路平、纵断面进行综合铺轨图的设计或变更设计,最终才能施工轨道结构和铺轨。通过对轨道交通调线调坡设计流程进行梳理,对调线调坡方法进行总结,并根据设计经验,对调线调坡技术提出用建筑限界代替设计值,引入“限界圆”检测,并进行可视化研究等改进建议。列举工程实例,并总结若干难度较大的因素,建议提早介入,减少对相关专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铁既有线改造必然出现诸多新老结构衔接问题.为了使铺轨工程顺利进行,必需做好线路调线调坡测量,它是调线调坡设计的重要环节.结合天津地铁1号线既有线改扩建工程,介绍了地铁既有线改扩建工程调线调坡测量、既有线与新线接口联接测量、结构断面测量及中线调整测量的方法和要求.参照相关规范、标准、文献,研究了测量方法、测量位置、测量精度、测量标准、数据分析等问题,提出了相应测量标准,满足了调线调坡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调线调坡测量技术,通过调线调坡设计对现场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合理调整新线与既有线的方向、高程,满足结构限界、设备限界、车辆限界的要求,尽量消除因施工误差引起的超限,是做好新旧线路顺接和实现整体线路平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介绍可用于调线调坡的竣工测量方法,分析引起调线调坡的原因,以及调线调坡的可利用空间,线路设计过程及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对于调线调坡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总结解决方法,希望对今后的地铁设计和施工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6.
深圳地铁调线调坡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线调坡是地铁设计中重要环节。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为例 ,研讨地铁调线调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析地铁线路平纵断面设计与地铁调线调坡设计间的关系,将地铁线路设计CAD技术应用到地铁调线调坡设计中,提出"双边线形约束"优化算法理论,系统介绍双边线形约束的基本特性和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并提出地铁调线调坡设计中基于距离法和面积法的优化算法。将该理论和算法应用于地铁调线调坡优化设计软件中,并给出地铁调线调坡优化设计系统的构成模块:数据编辑模块、平面设计模块、纵断面设计模块和图表输出模块等。结合设计实例,说明地铁调线调坡优化设计的具体操纵过程。  相似文献   

8.
调线调坡是轨道交通工程中解决实际施工与原设计不符导致侵限的一种技术手段,但一般也会恶化线路条件、影响行车舒适性甚至降低线路标准.为尽量避免或减少调线调坡治理工作,结合多个工程案例,从勘测、设计、施工和道床病害治理等方面对调线调坡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对调线调坡技术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苏州轨道交通调线调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轨道交通调线调坡流程进行梳理,结合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实例,介绍了设计前对轨道交通断面测量的要求、建筑限界的检查方法以及调线调坡设计的一般做法,最后根据实际设计中碰到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注意事项,可供国内地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铁施工中,因施工误差导致隧道轴线偏差超限,需要进行调线调坡。阐明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贵阳路站—湖南路站区间右线原线路设计方案和施工后第三方监测的偏差情况,提出两种调线调坡方案。方案1采用平面复曲线方案;方案2采用单一曲线和站端R1 800 m小半径竖曲线的组合方案。从平面曲线、最小竖曲线半径、最小限界、超高及限速等方面进行比选,同时考虑复曲线运营养护困难的问题,最终贵湖区间右线调线调坡推荐方案2。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桥隧土建结构基本完成后 ,由于测量误差、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变位等因素 ,往往会使竣工后的结构中心线偏离原设计 ,其高程与原设计也不尽符合 ,因此根据竣工后的既有情况 ,在原设计平、纵断面的基础上进行调坡调线是必要的 ,介绍其设计原则和方法 ,并辅以实例  相似文献   

12.
地铁隧道土建施工完成后为了对线路进行调线调坡,需要对地铁隧道进行断面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可高密度采集空间三维点云数据等特点,为地铁断面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地铁隧道断面测量中的方法,并结合南宁地铁1号线隧道断面测量工程实例,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隧道断面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断面测量成果不仅为线路进行调线调坡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为后续的隧道模型构建、隧道变形分析以及铺轨和设备安装等工作提供相关应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调线调坡是对已竣工的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的空间三维坐标进行量测后,根据现场的实际结构施工情况,对线路平、纵断面进行优化,以满足设备限界、建筑限界要求,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调线调坡的主要设计原则:以现场实测资料为基础,在原有设计标准基础上,对线路进行调整,以满足限界要求;必要时,在征得各个专业同意的前提下,也可对原有设计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调线调坡的主要方法:应以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调整为主,必要时,也可对设备进行特殊设计或对已施工结构进行处理。主要介绍调线调坡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对调线调坡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铁工程土建完工后,为消除施工误差、满足限界要求,需对区间隧道、桥梁及车站等土建工程进行限界检核,并需对线路原有设计进行调线调坡。文章就线路平纵断面、曲线超高等调线调坡设计方法以及设备尺寸和安装位置调整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捷运工程东线区间情况复杂,有先期预留段,又有下穿通道项目代建段,设计施工时间不一,设计标准也有所不同,施工测量放样的基准点也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其调线调坡工作难度很大。采用调线调坡工作提前介入,多次测量、多次调线调坡设计,多专业协调、调整限界设计的策略,基于平面和纵断面的偏差情况分析,详细阐述了中隔墙实施前后调线调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1主要技术性能 城市轨道交通调线调坡集成技术,综合运用了应用计算机图形学、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几何、人机交互、虚拟现实、计算机动画等理论和技术,对数字高程的提取、地铁限界技术的应用、断面模型的建立、线路平纵横断面的交互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发出调线调坡设计双边线形约束等优化算法,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在有限的三维洞体空间里进行三维协同设计,实现线路平、纵协同设计,满足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并可进一步推广到国铁、磁浮等相关领域,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设计工效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线路施工配合和调线调坡阶段,由于缺乏简单实用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人员主要依靠经验进行线路平面调线设计,影响地铁设计质量和工作进度。针对此问题提出“双边控制法”,结合测量、限界、桥梁和隧道等资料,系统介绍土建结构的双边控制线的确定方案,并将地铁线路设计软件应用到地铁调线设计中,实现地铁调线设计自动化、可视化,提高工作效率。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南京地铁机场线调线设计中,也为类似工程线路调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调线调坡设计需求,文章基于线路设计理论和限界标准,通过CAD 二次开发,研发调线调坡设计系统。该系统首先对以结构底板作为测量基准线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然后建立以设计轨面为坐标系横轴的各结构断面类型的方程式,快速准确地对限界进行检查。该系统采用的数据以隧道结构底板作为测量基准线,自动对测点数据进行修正并进行限界检查工作,能大大减小现场测量工作者的工作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无砟轨道铺轨测量与精调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在无砟轨道工程施工中,无论是板式还是双块式无砟轨道,都需要进行钢轨几何尺寸的精调工作.如方法不当、要求不严,就会出现反复测量反复调整,不仅费时费力,影响铺轨精调的整体进度,而且给钢轨和扣件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合武铁路大别山隧道无砟轨道工程,探讨并提出一种快速的精调作业方法,应用于本工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研究结论:通过对无砟轨道精调技术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进行无砟轨道精调时,将轨距调整至1 435~1 436 mm范围,相邻2根轨枕之间的轨距变化率应小于0.5 mm;轨向和轨顶面高程相邻2检测点之间的变化率应小于0.5 mm;作业顺序为:调整轨距,轨道测量重新拟合中线、获取高程数据,订货,现场标定钢轨调整内容,轨道调整班组进行轨道调整,快速整形到位.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深圳地铁某大跨桥为(90+150+90) m连续梁桥,在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下,成桥后数年内梁面标高会持续变化,因此梁面设置了一定的预拱度;同时由于桥梁存在一定的施工误差,导致梁面平顺性欠佳。另一方面,由于桥上采用预制板道床,铺轨时道床厚度的可调整范围较小,消化桥梁施工误差的能力有限。在上述不利条件下,如何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确保行车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结论:(1)以"调坡后线路+成桥预拱曲线"作为轨面标高理论控制线,运营期间安全风险可控,且轨道结构高度均匀,适合预制板式道床的铺设;(2)通过线路调坡、以相对标高控制铺轨、在铺轨及运营期间加强轨面高程监测等措施,可有效保证大跨桥上的铺轨精度和轨道平顺度;(3)本研究成果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大跨桥上施工误差处理及板式道床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