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选取实际工程结构中的1×7结构钢绞线索进行断裂冲击试验,拟获得对应的索力时程曲线以及钢绞线索的断裂现象和失效机理,并为冲击响应谱的计算作铺垫.首先通过对无损钢绞线索进行动态拉伸,得到钢绞线索的断索情况以及对应的索力值,并计算出每根钢绞线索的失效时间,再将失效时间作为谱分析中的冲击持时,计算冲击响应谱.最终得到了5根钢绞线索的断裂过程以及相应的断索参数.结果表明钢绞线索的失效时间不随外在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但失效时间对最大位移反应谱有较大影响,而对断索冲击响应谱几乎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杂货船双杆作业时,对各部受力分析图解法较为直观,简明,根据根吊杆的仰角和水平张角及吊杆稳索,吊货索,吊货重量所处位置构成1个空间力系,可按具体尺寸按一定比例画出它的正视图,俯视图,得出各部受力详细情况;继而确定出吊杆和其稳索的最佳位置,两根吊货索在合理的张角之内。  相似文献   

3.
基于静力学基本原理,建立海上航行补给高架索张力的基本公式,分析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水平和竖直相对位移对高架索索道张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水平和竖直相对位移与高架索索道张力的基本公式。最后,借助数学运算软件得到发送端与接收端相对位移与索道张力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补给过程中,当发送端与接收端相对距离变大时,高架索发送端张力急剧增加;当相对距离减小时,高架索发送端张力随之减小,变化趋势较为缓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选取某一代表船型,根据其总布置图及主尺度参数计算出该船的舾装数,并按船舶规范查找到其锚链及系泊索配置,确定单浮筒系泊方式系泊索的破断力,通过系泊索破断力取得浮筒沉块的最小重量,为确定浮筒沉块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悬链线方程,建立考虑高架索长度和自重变化的海上横向补给高架索线形分析静力学模型,探讨高架索单位长度质量和张力大小等参数对高架索线形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高架索水平张力与补给品重量比值大于4时,高架索挠度很小,可以安全输运补给品。  相似文献   

6.
新型大跨空间结构——索穹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元  张瑾 《水运工程》2006,(10):237-241
介绍一种新型大跨空间结构——索穹顶结构的发展历程和结构特点,并对索穹顶结构进行了分类;论述索穹顶结构在计算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方面的理论、方法和进展;阐述索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并对索穹顶结构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航母阻拦索是舰载机着舰时与阻拦装置接触的关键部件,是舰载机的"生命线",目前国内外航母多采用液压式阻拦装置,使用的是钢制阻拦索。为了满足舰载机重量范围更大的要求,人们将目光投向合成纤维制阻拦索,希望能成为新型阻拦索。对钢制阻拦索及合成纤维制阻拦索的结构特点及检测方法进行分析,针对舰载机着舰的对中及偏心情况,基于波动传载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钢制阻拦索的应变载荷及合成纤维制阻拦索的拉伸力进行对比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制阻拦索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及抗冲击能力,而合成纤维制阻拦索具有良好的强度重量比及柔性,较强的抗弯曲及抗冲击能力,在阻拦过程中受偏心程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张力腿平台系索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维绕射理论计算平台主体波浪力 ,对张力腿平台的总体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 ,系索被模拟成一空间有限元结构 ,在系索的顶端施加平台的运动以及系索张力 ,对系索进行了极限响应分析和系索疲劳可靠性分析。在极限响应分析中 ,对系索分别进行了静力和动力分析。动力分析在频域内进行 ,得到了系索应力的传递函数 ,并对其进行长期预报得到极限工况下的系索应力。系索疲劳可靠性分析建立在系索频域响应的基础上。假设波浪载荷的长期分布是由 k个短期海况组成 ,且每一海况中的应力范围的短期分布服从 Rayleigh分布。利用系索的应力传递函数得到每个短期海况的应力谱。然后 ,采用 Miner线性累积损伤模型 ,对系索结构进行了疲劳可靠性分析 ,并考虑了平均应力的影响以及进行了雨流修正。  相似文献   

9.
周长泉 《中国水运》2007,5(8):47-48
比较加固前后桥梁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实际工作状态,测定结构的强度、刚度及抗裂性能,从而确认其加固效果。总结出体外索加固桥的具体施工步骤以及关键技术,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高学忠  刘震 《机电设备》1997,(1):13-14,35
恒张力控制系统用于海上航行补给的高架索道张力控制及拖轮牵引缆的张力控制上。其目的是保持缆索张力的动态恒定,以免缆索断裂或相应装置受损。如图1所示,海上补给时,补给船与接受舰之间由高架索连接。由于风、浪等等原因,两舰时而分开,高架索张力增大,需放索补偿;时而两舰靠近,高架索张力减少,需收索补偿;这一收一放补偿,从而使高架索张力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