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预应力箱梁桥转向块配筋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对重庆某体外预应力箱梁桥转向块利用拉压杆模型法进行配筋设计.根据体外预应力箱梁桥转向块的主应力矢量图和主应力云图确定转向块设计的B区和D区,然后运用"弹性应力法"和"拓扑优化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转向块D区设计的拉压杆模型.再由平衡条件算出拉杆和压杆内力,根据美国ACI-318-05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设计公式、规定进行转向块D区的配筋设计和压杆承载力检验.最后,给出了体外预应力箱梁桥转向块相应的配筋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款客车带有转向中间臂的转向杆系出现的问题,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进行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3.
2.3转子与扭力杆连接销脱落导致转向重2.3.1情况说明转向盘的自由行程比较大,约7°左右,无助力。正常状态下的动力传递路线为:转向盘→转向柱→万向节→转向器输入轴→转向器输入轴与扭力杆连接销(图11)→转向器扭力杆→转向器小齿轮轴。如果转向轴与扭力杆连接销脱落,由于小齿轮轴与转向器输入轴之  相似文献   

4.
商用车双转向桥包含两个独立的转向梯形机构,它们之间的运动是通过中间杆系来传递的。在设计双转向桥转向系统时,为了避免转向桥轮胎异常磨损,需要两个转向桥的车轮转角协调变化。提出了一种对现有双转向桥中间杆系优化设计的方法,可协调车辆第一、第二转向桥的转角关系,避免了横向滑移导致的双前桥车轮转向时造成的轮胎异常磨损。  相似文献   

5.
陈迹 《汽车科技》2008,(Z1):52-57
讨论了汽车常用转向杆系的型式,将其分解为各基础空间连杆机构的组合,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用以计算各种型式的转向杆系的前轮转角关系、杆件传动比及传动角等参数.  相似文献   

6.
某商用车转向拉杆在整车下线极限转向测试工况后,出现转向直拉杆弯曲变形现象。本文通过对直拉杆弯曲塑性变形问题的原因解析、方案验证,表明转向直拉杆的临界稳定性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来了一套转向直拉杆压杆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和安全系数的选取原则,可以有规避决该类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7.
维修篇     
《摩托车信息》2007,(20):31-31
日产MITSUBA转向继电器的修复;自制摩托车底盘磁吸器;厦杏三阳XS125启动杆的改良[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理论上能做直线导引运动的新型空间机构,基于这一空间机构和相匹配的转向杆系,建立了汽车前独立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悬架导向机构的结构参数、转向杆系对车轮运动的影响以及橡胶衬套的变形,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该新型前独立悬架的主要运动学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与麦弗逊和双叉臂式前悬架主要运动学特性参数进行对比表明,该新型前独立悬架具有优异的运动学性能,与其匹配的转向杆系能最大限度地减小转向干涉。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汽车转向时各车轮的转向达到纯滚动而无滑动,使各车轮的转角有统一的瞬时转向中心,以SX3400型自卸汽车为例,对其转向梯形及杆系进行设计与计算。结果表明,SX3400型自卸汽车转向系设计合理,既减少了轮胎的磨损,又减轻了转向阻力,提高了汽车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10.
转向梯形机构的几何参数决定汽车转向时内、外转向轮转角的几何关系,在汽车转向时,各车轮的转向必须保证纯滚动而无滑动,使各车轮的转角必须保证有统一的瞬时转向中心。本文主要概述了重型车双前轴转向梯形及杆系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