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能够进行外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剥离破坏分析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该模型采用一种以粘贴钢板试件剪切试验为依据确定其剥离准则的特殊的、具有剥离破坏功能的界面单元来模拟外贴钢板和混凝土梁之间的粘贴层,界面单元的剥离破坏通过粘贴层的最大剪应力与达到剥离时的正应力的关系来确定的.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外贴钢板加固试验梁的非线性全过程破坏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分析结果在实际试验梁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破坏时钢板的剥离性态及梁体混凝土开裂模式方面均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粘贴钢板加固混凝土梁试验,是一项用来测试钢板加固后的梁的抗剪性能的试验。由试验可知,粘贴钢板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能有效提高抗剪强度,同时也提高了抗弯强度和刚度。而且抗剪强度随着钢板宽度的增加而随之增长。在试验中,粘贴钢板的梁比未粘贴钢板梁的抗剪强度提高很多。本文探讨了粘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破坏机理,为研究钢筋混凝土粘钢板加固设计理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侧面粘贴钢板加固混凝土梁试验,是一项用来测试钢板加固后的梁的抗剪性能的试验。由试验可知,侧面粘贴钢板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能有效提高抗剪强度,同时也提高了抗弯强度和刚度。而且抗剪强度随着钢板厚度和宽度的增加而随之增长。在试验中,粘贴钢板的梁比未粘贴钢板梁的抗剪强度提高很多,最高达到了84%。文章探讨了侧粘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破坏机理,为研究钢筋混凝土侧粘钢板加固设计理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粘贴加固材料厚度与钢筋混凝土T梁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粘贴法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的极限承载力,运用ANsYs有限元程序分别建立了粘贴钢板和粘贴碳纤维两种T梁常用加固方法的模型,分析了不同粘贴厚度下T梁的极限承载力,并对两种加固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梁的极限承载力不随加固材料粘贴厚度的增厚而线性增大,当加固材料厚度达到某值时,极限承载力便不再提高:当粘贴钢板厚度超过8mm,碳纤维厚度超过0.334mm时,梁的破坏形式由塑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相对粘贴钢板而言.使用碳纤维加固T梁极限承载力提高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前粘贴钢板加固法和增大截面加固法是旧桥加固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介绍了粘贴钢板和增大截面联合加固理论和计算方法,并给出T梁马蹄处粘贴钢板并在翼缘板增大截面的联合加固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6.
周履 《国外桥梁》2000,(3):31-36
对外部粘贴钢板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行为进行了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了低筋梁与高筋梁粘贴钢板的不同效果。并提出了改进的贴板剥离破坏的理论模型与计算公式,计算值得到了实验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粘贴玻璃钢板加固混凝土梁胶粘层法向应力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一定几何尺寸的玻璃钢板粘贴在混凝土梁的受拉区,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能力。玻璃钢板与混凝土梁之间由一层结构胶粘剂传力。通过解析的方法,在考虑组合梁受到3种不同荷载作用下,对粘贴层中法向应力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试验和研究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钢筋混凝土梁桥采用梁底粘贴钢板、梁顶增设铺装层等加固措施后的受力性能,依托某废弃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开展研究。通过将该桥T梁的加固措施部分或全部拆除得到4个T梁试件:未加固梁、梁底粘贴钢板加固梁、梁顶增设铺装层加固梁、同时粘贴钢板与增设铺装层加固梁,分别对各T梁进行静力试验,研究其裂缝发展过程、荷载~挠度曲线及承载性能。结果表明:采取不同加固措施后,T梁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及极限挠度均明显增加,但增设铺装层加固后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提高的幅度更大,粘贴钢板加固后梁的极限挠度提高幅度更大;增设铺装层加固更有利于提高梁的正常使用性能及承载力,粘贴钢板加固更有利于提高梁体延性,同时采用粘贴钢板与增设铺装层加固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
林学春 《中外公路》2013,33(1):167-172
结合川西大桥和福建省部分桥梁加固项目,对钢筋混凝土梁采用不同厚度、不同强度等级的钢板加固正截面受弯破坏性试验,分析研究了粘钢加固梁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压力注胶法粘贴钢板能够大幅度提高梁构件的抗弯承载力;采用钢板加固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发生剥离脆性破坏;梁底粘贴钢板可有效约束保护层混凝土,抑制裂缝的发展,并提高加固梁的刚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粘贴竖向双L形板加固预应力混凝土T梁抗剪性能,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获取了加固梁和未加固梁的荷载挠度曲线,观察了梁体的损伤发展过程,测试了箍筋和钢板的应变发展规律.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考虑钢筋和钢板材料非线性效应,分别建立了未加固和加固梁的非线性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试验结果和数值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预应力混凝土T梁钢板加固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粘贴不同厚度的钢板后T梁极限承载力、挠度及裂缝等改变情况的对比,总结了采用粘贴钢板法加固对T梁受力性能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粘贴钢板或其他纤维复合材料对梁的受拉薄弱区进行补强是桥梁加固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自重和恒载远小于活载的桥梁,可以不考虑加固后构件受力的阶段性效应,认为自重、恒载和活载均由加固后的截面承担.针对T形截面梁,分析粘贴钢板加固桥梁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给出极限状态加固设计和截面复核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某旧桥针对病害和新荷载使用情况进行的维修加固设计,并着重阐述了有关T梁腹板底和侧面粘贴钢板、裂缝修补、混凝土破损及钢筋锈蚀处理、桥面破损修复、伸缩缝损坏处理技术措施.其内容可为同类型旧桥修补改造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智俊  胡胜刚  张晟斌 《公路》2008,(1):109-114
结合宜巴高速公路兴山互通立体交叉C匝道桥的设计,简要叙述了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特点以及组合钢板梁桥的发展与现状,介绍了简支组合钢板梁的整体设计思路,说明了组合钢板梁的构造设计和材料选择,重点介绍了组合钢板梁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宜巴高速兴山互通立体交叉C匝道桥的设计,简要叙述了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特点以及组合钢板梁桥的发展与现状,介绍了简支组合钢板梁的整体设计思路,说明了组合钢板梁的构造设计和材料选择,重点阐述了组合钢板梁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16.
王希超 《中外公路》2007,27(1):122-124
通过改变碳纤维布的粘贴长度、粘贴层数、多层碳纤维布的粘贴方式,进行了5根普通混凝土梁和碳纤维布加固完好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并从材料的应变、梁的挠度、裂缝扩展情况3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碳纤维布加固后,相同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粘贴钢板加固受弯型钢梁的受力分析,推导出粘贴钢板加固型钢梁在二次受力下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为验证该计算公式的准确性,进行了4根粘贴钢板加固工字型钢梁的静载试验,并设置对比梁为1根未加固型钢梁,将理论计算结果、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粘贴钢板加固型钢梁的抗弯承载力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着初始应力的提高而减小,所推导的抗弯承载能力计算公式的理论结果、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相互吻合较好,表明该计算公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钢板弹簧离散梁动力学参数反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创建钢板弹簧动力学模型中所需的对钢板弹簧进行简化处理(用少片等效模拟多片钢板弹簧)时确定离散梁动力学参数的困难,引入遗传算法.利用遗传算法来反求对弹簧刚度影响最大的离散梁的动力学参数(绕3个轴的转动惯量),从而可快速准确地建立钢板弹簧仿真模型.最后,用某车型前桥的钢板弹簧离散梁动力学参数反求算例中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杜斌  于可 《中南公路工程》2008,33(1):110-113
桥梁结构自重较大,一般均采用带载加固.当在梁的受拉区直接粘贴钢板或粘贴其他纤维复合材料对桥梁进行加固时,一期恒载(构件自重与恒载)由原梁承担,二期荷载(活载)由加固后的组合截面承担,后加补强材料的强度发挥程度受原梁变形的限制,应考虑分阶段受力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分别考虑以原梁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和原梁受拉钢筋极限拉应变控制的加固设计方法,得出了直接粘贴钢板或粘贴其他高强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桥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粘贴钢板或其他纤维复合材料对梁的受拉薄弱区进行补强是桥梁加固的主要方式之一。粘贴钢板加固一般采用带载加固,其承载力应按两阶段受力构件计算。在基本假设的基础上.针对桥梁构件两阶段受力的特点.对T形截面梁,分析粘贴钢板加固桥梁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并给出极限状态加固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