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针对船舶在冰区航行过程中船体承受冰载荷的直接撞击作用,存在结构损坏风险的情形,旨在研究建立冰载荷作用下船体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的技术实施方法.分析船—冰相互作用特点,研究结构分析时冰载荷的理想化及施加方法,基于冰区船舶结构特点提出极地船舶有限元建模方法,考虑线性和非线性分析方法的差异研究结构强度校核准则,在此基础上,构建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极地船结构强度分析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和技术途径.通过实船结构船首和船中结构强度分析的计算验证,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为极地船舶的结构强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船舶在北冰洋上航行遭遇的最大困难是冰区航行,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船毁人亡的海难事故.此文介绍船舶驾驶人员应了解的冰区航行的特点和掌握冰区航行船舶的操作方法,以安全通过北冰洋冰区,优质地完成营运和科考任务.  相似文献   

3.
崔燕 《中国船检》2012,(7):56-59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1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下降55%,新船价格跌落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造船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国际规则不断推陈出新,使船舶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市场更加青睐以节能、绿色环保以及高技术高附加值类船舶。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那么韩国、日本、欧洲等先进造船国家在政策和技术研发领域有哪些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4.
极地船舶需求增长空间广阔,全球航运市场对于冰区航线的兴趣持续增长。对在冰区航行船舶的船壳水下部分的涂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新型冰区船舶涂料的技术研究方向,为冰区航行船舶船壳水下部分提供坚强的保护,同时还可以帮助冰区船舶更好地提高能效,减少CO2排放。  相似文献   

5.
全球船配业上演兼并重组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新船市场下滑影响。全球船舶配套市场需求乏力,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兼并重组频繁上演。随着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和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等国际海事法规正式生效,船舶配套业的发展面临绿色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6.
船舶非碳能源利用模式和能效提升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石化能源的短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发展绿色船舶,减少CO2排放,提高船舶能效,已是大势所趋。非碳能源利用和船舶减阻技术是能效提升的有效方式,然而受船舶运营和非碳能源利用模式的影响,很难孤立的考虑非碳能源的利用效果,非碳能源利用和能效提升的方法技术之间有着紧密联系,需要研究船舶非碳能源利用模式和能效提升的协同作用,在引入等效非碳能源概念的基础上,对非碳能源利用与等效非碳能源利用模式进行了阐述,通过创建特征值及计算公式,定量分析了船舶非碳能源利用与船舶减阻技术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对船舶能效的影响,对新船能效指数设计和船舶能效管理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绿色船舶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发展和环保的新世纪,本文围绕绿色船舶的新理念,分别对船舶的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营运等船舶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详细探讨,简介了当今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对船舶设计、建造与营运有指导意义。文中并以范例的形式简介了绿色游船技术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绿色船舶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对绿色船舶工艺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对船舶设备的选择优化要素及制造原则进行阐述,其次对绿色船舶建造工艺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包括制造工艺、焊接工艺和涂装工艺技术,剖析全船制造加工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最后对船舶拆解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风险点进行分析,得出绿色拆船需要满足的要求及改进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船厂绿色体系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秦琦 《中国船检》2011,(3):50-53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航运界和造船界越来越关注绿色船舶的发展。据了解,IMO目前正在讨论未来适用于新船的能效设计指数(EEDI)和适用于新船及现有船舶的能效管理计划(SEEP),涉及到干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的三阶段减排计划。为了尽早占领新市场和新业务的制高点,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一些对市场较为敏感的航运公司和船级社纷纷推出环保节能船型,通过与船舶设计公司、船厂联合研发,打造出高科技的绿色船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绿色生态观念的深入发展和IMO对环保要求的日益严苛,“绿色船舶”和“绿色航运”已成为未来造船业和航运业发展的主旋律,本文对绿色船舶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介绍了国内外绿色船舶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绿色船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