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障高速铁路中等跨度桥梁在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抢修(建)和短期使用,需研制适应高速铁路桥梁特点的抢修器材。对高速铁路中等跨度桥梁抢修器材的适用条件、相关设计指标、运输及拼装架设要求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要适用跨度为24m和32m;设计荷载采用ZK活载;设计时速为货列80km/h、客列120km/h;梁体横竖向刚度要求参照《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进行选取;最大单元长度12m,质量25t;拼架时间为6h完成一孔32m梁的架设。该技术指标反映了器材的先进性,也为该器材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截止2014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6万km,"四纵"干线基本成型,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首位,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鉴于高速铁路设备运用、管理、维修的标准不同于既有铁路,有必要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指导流程展开研究。从人、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对高铁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分析,明确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根本在于管理。运用风险概率/后果评价方法,结合高铁运营安全工作特性,建立了概率/后果综合评估表,以此对危险源展开评价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将对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4,(3):F0003-F0003
SPJ 900/32箱梁架桥机:可用于架设梁重900t,跨度32m、24m、20m,时速350km、250km的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箱梁。  相似文献   

4.
赵丽静 《交通标准化》2013,(23):126-128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速度的加快,无砟轨道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从高速铁路的实际建设过程来看,无砟轨道工程成为了保证高铁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鉴于此,在高铁工程施工中,应对无砟轨道工程施工要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结合工程实际,切实提高无砟轨道工程施工质量,满足高铁工程的实际需要,为高铁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2009,(5):33-33
继中国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京津高铁全部采用广电运通自动售票机之后。又有两条高铁线路采用了广电运通的自动售票机——石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沪宁杭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京津城际高铁、京沪高铁等线路的开通,我国高速铁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高铁开通给旅客出行节省了时间,同时也伴随着票价高、入座率低、换乘不便等问题高铁营销策略亟待完善。法、德高铁有30多年的营销经验,对于正处在高铁发展上升期的中国,学习借鉴两国先进的营销策略和方法显得很有必要。一、法德高速铁路的营销策略1.法国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  相似文献   

7.
郑徐高速铁路开兰2#制梁场,墩高18.35m,桥面至450t提梁机主梁距离不能满足架桥机高度,双向架梁架桥机需降至低位调头施工。架桥机低位调头主要利用提梁机、运梁车和架桥机自身特性来完成,介绍了相关工艺,并提出了安全质量控制措施。低位调头方案周密、严谨、可行,为特殊条件下高速铁路制梁场的规划和新型运架设备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由石家庄铁道学院国防交通研究所和中铁17局集团公司联合研制的SPJ900/32铁路箱梁架桥机已于2007年10月22日通过铁道部科技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对该机的技术性能给予了高度评价,鉴定意见称“SPJ900/32箱梁架桥机所具备的运架工况、运行能力及控制精度均符合高速铁路运架设备技术条件和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满足32m、24m、20m铁路双线整孔箱梁的架设,已在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中顺利架设602孔,性价比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对高速铁路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以此为背景,参考已有研究选取合适的指标构建logit模型预测市民出行方式,分析高铁开通对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压力以及对人们远途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最后融合损失厌恶函数与攀比效应改进模型,研究预测发展不同城市的高铁客运量进而给出城市的最优高铁配置数量.  相似文献   

10.
在快速发展的高铁时代,为明确高速铁路运营组织管理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途径,选择最早运营高速铁路的日本新干线为对象,以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其运营组织管理手段与措施,对我国高铁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加以判断.研究认为,高铁发展不宜过快,应与普通铁路实现同站经营,并开行多停车方案列车,尽量挖掘600 km以内的竞争优势,实施票价动态调节机制,将能耗与排放控制放在首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高速铁路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速铁路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历史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全球视野(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延续)两方面重点回顾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发展历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时间轴,阐述了4次世界工业革命不断催生交通运输技术的重大进步,指出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都要经历4个阶段:酝酿、探索、成熟、发展。美国最早提出建设高速铁路,但至今还在酝酿期。日本、法国、德国等仍然处于探索期。只有中国高速铁路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围绕中国高速铁路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阐述了中国高速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过程,阐明了中国高速铁路之所以取得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从政策层面看,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吸收各国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统筹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资源优势,创建了轨道交通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从技术层面看,主要原因是取得了技术突破、理论突破和试验突破三大重要突破。探讨了高速铁路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论述了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后高铁时代轮轨高铁和磁悬浮高铁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智能高铁、智慧高铁、数字高铁等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为中国高速铁路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中国交通强国伟大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以后,航空运输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两种高速客运方式产生了激烈的竞争.本文以武广沿线高铁与航空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非集计模型的相关原理,建立了描述武广沿线高铁与航空运输竞争的Binary Logit模型,并将调查获得的SP数据进行RP数据修正,对模型求解得出不同机票折扣下的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的竞争程度.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当武广航空运输票价低于7折时,高铁与航空运输将产生激烈竞争,且票价折扣越低,竞争越激烈.研究成果对高铁与航空运输的协调发展及避免二者的恶性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是我国计划在未来重点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本文运用模糊聚类模型,对京津城际高铁建成前后的旅客出行行为及选择偏好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城际高铁能够通过提升城际间的旅客通行能力,释放和激发商务、探亲、旅游等多种活动需求,从而加深城际间的经济和情感互动联系.同时,研究还发现,“快”是高速铁路的标志性竞争力,高铁安全性能提升和服务改善应以保证速度为前提.本文实证研究充分证明,高速铁路是让个人、城市和国家发展多方受益的交通运输方式,在改善出行条件的同时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服务评价,值得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4.
5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南站高速铁路起点站,亲身体验了高铁的乘坐感受,并随机采访了部分乘客.  相似文献   

15.
高铁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是设计高铁客运站站房规模的主要依据之一,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建设与发展,旅客的出行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高速铁路客运站旅客聚集规律也随之改变。论文在分析现有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速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改进和修正原有的概率计算方法,考虑到列车开行频率、检票人数等因素对高铁客运站聚集人数的影响,认为高速铁路旅客的候车时间分布规律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综合建立高速铁路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预测模型,并通过案例计算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标准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于1999年8月16日开建,2003年10月12日建成通车。全长404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为后来的京沪高铁建设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铁2008年8月1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投入运营。第一条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2011年6月30日,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正式投入运营,设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12):120-121
结合某客运专线交通工程中32 m简支箱梁的架设要求及运架作业情况,详细介绍了架设900 t/32 m箱梁的工艺流程及运输、吊装和架设的关键技术,对同类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缝线路附加挠曲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原理,结合京沪高铁实际情况,建立了京沪高铁整桥双线有限元模型,以10跨32 m混凝土简支箱梁桥为例,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附加挠曲力及附加挠曲位移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列车在双线简支箱梁上单线运行时,其附加挠曲力值较小,4根钢轨的附加挠曲力值有所差别,但差别不大。钢轨附加挠曲力在桥台处较大,钢轨纵向位移则在桥梁中部较大,在桥台处较小。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线网能力研究对满足客运需求、优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和分析高速铁路线网能力利用技术特征、国内外高速铁路线网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速铁路线网在线网能力内涵、计算方法、协调评估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以满足高速铁路线网能力利用特性为目标,构建包含高铁线网运能利用机理、满足服务质量水平的高铁线网运能计算方法、高铁线网运能协调原理与评估方法、高铁线网能力利用仿真技术研究的高速铁路线网能力优化理论与方法体系,为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速铁路的营业里程现已达到7531公里,是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