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周有江 《隧道建设》2009,29(3):367-370
燕尾式隧道是国内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它由小间距隧道、连拱隧道、大拱隧道、明洞组成。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宜昌至恩施段八字岭隧道出口便采用了此结构形式。作者作为参建技术负责人,通过参与设计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施工方案交底的编制、施工管理等建设过程,对燕尾式隧道的设计及施工进行总结,以期与同行们交流。考虑到篇幅之限,重点阐述施工方案及施工工序方面的有关问题,对施工工艺及有关细节在此不作赘述。  相似文献   

2.
以邻近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隧道某基坑项目为背景,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单侧基坑施工对既有隧道受力和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轨道交通隧道单侧进行基坑施工时,隧道的变形跟基坑与隧道间距、基坑开挖深度以及隧道埋深有关;当基坑与隧道水平间距大于30 m时,单侧基坑施工对隧道结构变形影响较小,而当基坑开挖深度增大时,对邻近隧道结构变形影响也增大;隧道与基坑水平距离、基坑开挖深度对隧道衬砌轴力值影响不大;水平间距大于30 m后,基坑施工对隧道弯矩值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齐向军  李翔  刘汗青 《公路》2006,(7):185-188
采用平面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公路与铁路并行隧道的围岩及结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为新建公路隧道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并行隧道施工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凤凰山隧道属于软弱围岩中浅埋大跨度连拱加小净距隧道,且隧道穿越凤凰山公墓区,隧道上方公墓密集,对隧道设计和施工要求很高。根据工程类比,初步确定隧道的支护参数;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对隧道进行受力分析,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建立适合于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的荷载结构法计算模型,对二次衬砌进行配筋计算;对传统的隧道防排水体系进行适当改进;并计算确定隧道爆破施工和机械开挖的埋深分界点,以确保隧道安全通过公墓区。  相似文献   

5.
刘伟 《路基工程》2019,(3):199-204
城市隧道建设中,由交叉重叠的隧道施工引起对周围环境的多次干扰通常是不可避免的,这将对地面结构和既有地下工程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沉降和隧道变形,确保隧道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对此,依托某地铁隧道工程,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先下洞后上洞的开挖施工条件,计算上下洞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既有隧道连续墙侧移和下洞隧道断面收敛,分析总结了重叠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引起周围环境变形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桦木沟隧道围岩偏压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果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是新疆地区首次出现的长大高速公路隧道,具有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岩层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严重、围岩变形大和自稳时间短等特点。通过严格采用新奥法施工,根据监控量测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并调整初期支护参数和施工工艺,确保了各条隧道的安全和经济施工。针对其中的偏压隧道———桦木沟隧道,通过地表下沉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偏压隧道围岩的变形特征以及稳定性状态,并对隧道偏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预防和治理措施,对相类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偏压连拱隧道施工与监控量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云南元磨高速公路桥头隧道为背景,介绍偏压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和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在施工中的作用,同时结合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量测结果相比较,简述施工工序对偏压连拱隧道结构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浅埋偏压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连拱公路隧道在平面线路、洞口位置的选择上较分离式隧道自由度大,在一些中短隧道建设中,往往采用双连拱隧道结构形式。结合山西省离石黄土连拱公路隧道,进行黄土连拱隧道的关键施工力学问题研究:正洞上下台阶法与侧壁导洞法施工方案比较研究;先左洞(靠山一侧)施工方案和先右洞施工方案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偏压黄土连拱隧道应采用先开挖靠山一侧的侧壁导洞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9.
地铁盾构法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佐  代光辉 《隧道建设》2014,34(10):931-936
为了探讨新建隧道的施工对既有隧道产生的影响,以西安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新建盾构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对地表及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得到了既有隧道管片位移、内力以及既有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正交下穿盾构隧道施工时,上方既有隧道与地表将会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同时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发生不均匀侧移和扭转,正交位置附近既有隧道结构下侧出现不同程度的拉应力,需要对正交区域内的地层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0.
刘铭 《中南公路工程》2007,32(5):135-138
为了计算和分析浅埋隧ig-衬结构内力,建立了隧道支护和开挖过程数值计算模型,并提出了一种位移反演围岩参数识别的方法,得到了界牌坳隧道破碎带围岩的4个基本综合参数(E、μ、c、Ф)。最后,将反演计算所得破碎带围岩参数输入界牌坳隧道二衬内力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各施工步隧道右洞二衬的内力变化情况,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几个结论,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越来越多市政隧道与轨道交通工程在空间和时间上产生交叉,隧道建设中需为远期规划轨道交通预留建设条件。本文以某隧道工程为例,研究隧道基坑设计中采用短地墙+长工法桩的围护结构及相关加固和构造措施,确保隧道深基坑开挖及结构回筑的安全和稳定,并为规划地铁盾构超小净距大角度穿越施工预留条件。根据计算分析及实际监测数据验证,该方案施工过程中隧道围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及整体稳定性均符合设计工况及规范要求,且后期地铁盾构亦实现顺利穿越,并未对隧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总体基坑设计方案经济可行,可为日后类似相关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并为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预测,应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对研究区隧道监测断面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隧道围岩接触压力、位移及时间等监测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对隧道围岩各项监测值进行的回归分析,得到了各监测值即围岩压力、位移与监测时间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证实SPSS软件在分析隧道围岩监测数据方面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用来指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3.
张云洪  季新友  任勇 《隧道建设》2019,39(Z2):261-268
为解决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隧道资金、运营费用高的难题,以松多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资料调研、定量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分析隧道建设条件、环境,解决隧道洞侧碎石土边坡稳定问题、碎石土进洞困难及碎石土洞顶地表沉降问题,以安全、经济选线为根本原则,对不同隧道长度的方案进行综合论证,提出以抗滑桩设计方案、超前长管棚和地表注浆加固等施工技术消除不良地质对隧道安全的影响,以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不良地质处治置换隧道长度的方式,缓解交通建设资金投入压力以及隧道运营资金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隧道开挖过程中,衬砌的设置对保证隧道的稳定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奥法(NATM)隧道施工中,常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支护手段,对隧道围岩进行支护,以便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因此,隧道衬砌的力学特性对隧道结构设计非常重要。在探讨围岩、衬砌共同作用的基础上,运用Midas-GTS建立了二维隧道衬砌模型,分析了其受力特性,对隧道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偏桥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全过程离散单元法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桥水电站引水隧洞K2+010~+310地段位于节理发育岩体中,隧洞开挖后因没能及时支护引起岩体过度松弛,产生大量掉块现象。为保证隧洞的稳定性及基于工期的考虑,对该段隧洞的支护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采用国际广泛应用的离散单元法程序UDEC对该引水隧洞施工运营全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探明了隧洞施工各阶段围岩内应力和位移分布,对支护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评估。同时,探讨了隧洞施工和运营全过程的离散单元法仿真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杨鹏  余建恩 《隧道建设》2005,25(5):38-41
对杭昱高速公路昱岭关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总结,根据公路隧道新奥法设计原理及新奥法施工程序和基本原则,针对昱岭关隧道设计与施工特点,并根据开挖围岩稳定情况及监控量测结果,及时调整设计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保证了隧道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工程投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24.8 km输水隧洞工程是厄瓜多尔CCS水电站工程控制工期的关键项目,由2台双护盾TBM施工。从工程概念设计、基本设计、详细设计直至现场施工,设计工程师转变依照规范进行工程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分析梳理原设计方案,依据工程合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现场施工环境条件及其变化等,并结合TBM施工隧洞工程技术特点,将TBM设备特性和TBM施工技术高度融合于隧洞工程设计中,对输水隧洞设计方案、隧洞施工规划方案及TBM管片类型等进行全过程动态优化设计,为TBM快速掘进,高效成洞,安全、环保施工提供便利的隧洞设计施工方案。该方案的实施,能保证CCS水电站工程质量和工期, 并有效控制EPC模式下的CCS水电站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8.
张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9):301-308,345
青草沙过江管工程是一条长距离大埋深的引水隧道工程。该文主要介绍了隧道工程针对长距离、高水压工况下的防水技术,其中包括了管片的防水结构设计、双道防水实验,以及施工过程中如何按照防水实验要求高质量完成隧道的施工,其中包括高精度管片拼装、隧道稳定性控制,以及一些辅助防水施工工艺及其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从莞高速公路观音山隧道设计实例为依托,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隧道的结构设计计算、施工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隧道的施工爆破对地表大型雕塑佛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得出隧道施工对地表大型雕塑佛像影响很小,可保证大型雕塑佛像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连拱隧道中墙稳定性及合理宽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沪蓉西高速公路分岔连拱隧道中墙结构的稳定性及合理宽度确定是设计施工中的首要问题.针对连拱隧道设计采用的整体式直中墙和复合式曲中墙2种结构,建立了不同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三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分别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埋深、不同中墙宽度情况下连拱隧道的稳定性及中墙变形受力情况、损伤区和屈服区分布.研究表明2种中墙内的损伤区和塑性区主要分布在中墙上部和底部,并随埋深增大和中墙宽度减小而增大,该部位是薄弱部位,应重点加固,相同条件下直中墙的受力和稳定性比曲中墙好,设计中应该优先选用直中墙.最后建立了中墙完好宽度与埋深和中墙宽度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埋深和中墙宽度预测中墙的完好宽度,从而确定中墙合理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