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工程工期和气候条件要求的实际情况,将满堂支架法和全挂篮悬臂施工法相结合。文章探讨了混合施工方案对桥梁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采用施工全过程空间数值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全挂篮施工方案和采用混合施工方案所得到的桥梁内力及变形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目标确定的前提下,不同的施工方案均能使桥梁成桥阶段内力和线形逼近设计状态。  相似文献   

2.
周智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125-127,M0014
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内力和位移变化较为复杂,为了确保桥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必须进行桥梁施工监控,实现成桥后结构的内力和桥梁线形满足要求。以官渡河特大桥主桥为工程背景,实施了官渡河特大桥主桥的施工监控,保证了官渡河特大桥主桥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桥梁线形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结构线形和应力受到多种控制参数的影响,这些参数的改变会影响桥梁合龙精度以及成桥后的结构内力.为研究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参数的敏感性,以四川宜宾观音岩大桥为背景,采用Midas/Civil 2019建立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基于均匀试验,探讨混凝土重度、挂篮荷载、初始张拉预应力、弹性模量4个典型控制参数对桥梁最大悬臂阶段和成桥阶段位移和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位移还是弯矩,桥梁最大悬臂阶段的最敏感参数均是挂篮荷载;成桥阶段的最敏感参数均是初始张拉预应力.分析成果可为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精细化施工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应力状态法原理,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影响,对琅岐闽江桥主桥进行施工全过程施工控制。钢箱梁悬臂阶段按制造线形夹角保持不变确定待拼装节段标高,通过正装迭代合理确定施工阶段张拉索力,采用调索前后无应力索长差快速确定张拉索力;采用顶推配切法进行中跨合龙计算控制;合龙后进行二次调索对结构的内力进行系统调整。通过全面严格的施工控制,琅岐闽江桥主桥顺利实现高精度合龙,桥梁内力和线形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某市政连续梁桥为依托,采用不同方法模拟连续梁悬臂浇筑过程中体系转换,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各方法对应的仿真模型,分析关键施工工况下桥梁结构内力和位移,研究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体系转换不同模拟方法的影响,分析各模拟方法的适用性,为类似桥梁结构施工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柳州市维义大桥为主跨288 m的连续钢桁拱桥,该桥钢梁采用临时支墩搭设膺架半悬臂拼装法架设,为了解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内力及线形状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指导施工,运用无应力状态法,采用桥梁结构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空间模型对该桥进行全过程施工控制.施工控制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线形、应力、索力、钢梁抗倾覆稳定性等控制指标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成桥的线形和内力状态与控制的预期目标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闽候新南港大桥主桥设计为70 m+4×120 m+70 m连续梁桥,桥址处自然条件复杂。为确保该桥施工和建成运营后的抗风稳定性及安全性,对桥梁主桥结构动力特性、最大悬臂阶段和成桥阶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最大悬臂阶段结构稳定性最差,对结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的是恒载,活载、风荷载等对桥梁最大悬臂状态的稳定影响不大。该计算结果为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于采用悬臂浇注施工的大跨度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结构内力和线形变化复杂,受力体系形式多变,对结构进行施工监控已经必不可少。文章结合京杭运河大桥工程实例,介绍了大跨度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相关细节,为类似桥梁的施工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某大跨径预应力连续梁桥,介绍了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时施工控制的重要性,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对其进行建模处理,探讨了不同合拢工况下桥梁的内力以及变形规律,从而获取最优的合拢工况。  相似文献   

10.
大跨径桥梁施工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而言,随着悬臂施工节段的增多,整个施工过程中影响因素也不断增加,如何对现场施工进行有效地监控,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某连续刚构桥为研究背景,运用Midas/Civil软件模拟各个施工阶段受力状态,分别对各悬臂施工阶段的受力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该桥进行现场施工监控,将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施工过程结构的内力状态和计算值比较吻合,实际结构和计算模型接近;结构的线形平顺,实际变形值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本监控的理论方法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同类桥型桥梁监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彭洪  张彧  马佳铮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5):132-135,244,245
该文采用结构有限元计算方法,以一座斜交弯梁桥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软件建立该桥计算模型.运用参数变异法,计算和分析在恒载和预应力作用下斜交弯梁桥主要施工阶段的内力和线性控制技术.接着,介绍斜弯梁的桥施丁方法,并对比分析其变化的规律及成因.其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和施工部门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侯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49-51,56,8
曲线梁桥(又称弯桥)已成为现代交通工程中的一种重要桥型。曲线梁在恒载作用下会产生弯曲和扭转,如果通过空间杆系法来解决其计算问题,需要较多时间和精力。通过比较恒载作用下曲线梁桥的内力、应力及支座反力与同跨径直线桥梁的计算结果,得出曲线桥梁的简化计算方法。对于箱形截面、恒载作用下曲线梁桥的内力、应力可采用同跨径的直线桥计算结果,曲线梁桥的支反力可依据直线桥计算结果来估算一定条件下的曲线梁桥支反力。  相似文献   

13.
张鹏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68-71,I0006
综合分析了当前各主要调索方法的流程及利弊后,指出了分阶段施工的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内力状态无法逼近一次合理成桥状态,进而提出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浇筑斜拉桥可不进行合理成桥状态分析,直接考虑施工阶段进行正装调索设计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影响非对称组合梁斜拉桥转体施工结果的具体因素,以某非对称钢混组合梁斜拉桥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重点研究施工支架刚度、斜拉索初始张拉力以及平衡配重对结构施工过程内力和线形的影响。结果表明:1)支架刚度对斜拉桥落架后的主梁内力影响很小;2)增大初始张拉力能够减小主梁跨中处的弯矩,但同时会增大塔根处主梁的弯矩,适当调整初始张拉力可以减小主梁脱离支架后的位移以及两侧中跨悬臂端位移差;3)过大的配重线极度会增大边跨负弯矩,可能成为控制设计的因素,但适度的配重重量可以减小主梁跨中悬臂端的下挠。  相似文献   

15.
文凯  李国平 《上海公路》2012,(3):35-39,63,13
为研究曲线形部分斜拉桥的扭转受力性能,建立了考虑悬臂浇筑施工全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主梁在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下的主梁扭矩分布规律以及扭矩与中跨圆心角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曲线内外侧斜拉索的面积和索力分布以改善曲线形部分斜拉桥主梁扭矩分布的方法,并对此进行了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拉索调整是一种改善曲线形部分斜拉桥主梁扭矩分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墩连续刚构桥双悬臂状态的特点及横桥向一阶振型,考虑平均风荷载与结构脉动风荷载背景响应及共振响应,给出了方便工程应用的计算墩底横桥向弯矩和剪力等效风荷载及风载内力的简化计算方法。为验证简化计算方法的精度,分别采用抖振频域分析方法及简化计算方法对2个典型算例进行了分析,并与现行规范静阵风系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简化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适于工程应用;若忽略脉动风共振响应的影响,对高墩桥梁其结果将偏小较多;高墩桥梁的桥墩风荷载很大,其对墩底风载内力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主梁,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是斜边桁无竖杆的三主桁、单索面多塔斜拉桥,为了使该桥建成后达到设计目标受力状态,对其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钢梁顶推过程中以最大悬臂状态关键杆件内力控制为主、线形控制为辅;顶推到位后以预制桥面板抄垫高程和索力控制为重点。建立板梁索相结合的空间模型模拟施工过程,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施工临时平联布设方案,并实现顶推过程平面中线控制、顶推完成后墩顶3桁高差调整、桥面板高差控制、斜拉索张拉控制,确保各施工阶段的杆件内力、斜拉索索力和主梁线形3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和交通建设的发展,组合弯梁桥逐渐成为城市桥梁建设中的优选桥型。组合弯梁桥与直桥的受力特点不同,不同的施工方法涉及不同的体系转换问题,因此施工方法的选择会对结构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基于组合弯梁桥的三种施工方法——先简支后连续、先支点后跨中和满堂支架施工,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施工方法的施工过程,研究了不同施工方法对组合弯梁桥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针对预制组合弯梁桥提出合理主梁、横梁施工方法,对组合弯梁桥从结构受力角度选择合理的主梁施工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