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完整的锚固系统由锚杆体、黏结材料以及岩土体三部分组成,其间的力的递方式均是由锚杆体传递到黏结材料,再由黏结材料传递到岩土体的,锚固界面就成为整个锚固系统极限承载力设计的关键。通过室内剪切蠕变试验,分析锚固界面上不同荷载时应力的分布规律,以及考虑时效性下的剪切蠕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锚固界面上的剪力沿杆长呈抛物线分布,同时锚固界面在剪切效应的影响下只表现出了蠕变全过程的前两个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加速蠕变阶段不存在,且锚固界面的破坏性状与其位置有关系。研究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蚀环境下悬索桥隧道锚的受力与损伤情况,在激光投射式位移传感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锚碇结构位移监测新系统。该系统通过图像像素标定,确定了图像平面与空间物理表面的映射关系,并利用一种基于动态梯度光斑中心定位算法的实用性改进方法,计算出了锚碇的位移。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能够达到锚碇结构位移在线监测的性能要求。最后,为了使系统能够尽快在更多的大型建筑物安全监测中得到应用,对实验进行了误差分析,并给出了误差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伸缩装置是公路桥梁的重要组成结构,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及桥梁寿命有巨大作用,而模数式伸缩装置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结构中,可根据要求个性化加工组装,适应性强,施工便利。为了改善既有的模数伸缩装置的弊端,目前一种改变了中梁王字钢尺寸、边梁锚固方式的模数式伸缩装置在国内桥梁工程中开始应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力学性能,建立了此种模数伸缩装置的锚固系统及中梁的模型,通过ABAQUS有限元技术与计算,分析了此种模数式伸缩装置的锚固系统和中梁型钢的力学性能,证明了其对于改善模数式伸缩装置安全性与耐久性具有积极作用,可以结合项目情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给出了电感式位移测量装置的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FPGA产生稳定的DDS信号作为激励源,经差分电路输出2路平衡信号:通过过采样平均滤波的方法实现噪声抑制: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对非线性数据进行补偿,实现了位移的精确测量,测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锚杆是由树脂和玄武岩纤维组成的新型材料。与传统钢筋相比,它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性强、抗震性能优越等特点。由于传统的拉拔试验无法测量BFRP锚固系统第二界面的剪应力分布,故本次实验采用第二界面附近的埋地土压力计法获得试验数据。通过对BFRP锚杆锚固系统拉力荷载位移关系曲线的试验,可以看出该曲线由三段组成:弹性变形阶段,基本呈线性增长关系,弹塑性变形阶段为梯度曲线的增长关系;随着荷载的增加,锚固段局部的剪应力达到极限值。随着载荷的增加,形成塑性变形,形成局部塑性区,塑性区逐渐扩大;在塑性变形区或破坏阶段,锚固系统的锚固区产生塑性变形。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埋地土压力计测量锚固系统第二界面剪应力分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数据信息,测得的剪应力分布趋势与土压力计测得的剪应力分布趋势吻合较好。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更符合实际工程情况。  相似文献   

6.
采用散斑照相测量位移的实验方法,对粘弹性材料在恒定载荷作用下发生蠕变变形后的位移场进行了记录,给出了不同时刻的等位移条纹图。  相似文献   

7.
U型螺栓是铁路混凝土桥梁人行道托架系统的唯一锚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一些螺栓出现了断裂现象,导致步行板坠落桥下.现场振动测试表明,过桥列车对人行道系统的振动存在放大效应.对螺栓的断口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后,发现螺栓具有明显的疲劳断裂特征.结合试验分析,在对U型螺栓进行了疲劳强度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螺栓设计的意见,并设计了在挡碴墙上锚固钢板条进行锚固系统加固的方案,以降低螺栓疲劳应力幅、延长使用寿命.试验室足尺模型疲劳试验对加固效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所选择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电压一位移关系进行实验分析,提出了针对刀具磨损补偿系统的有效方法来消除压电陶瓷非线性、迟滞和蠕变所带来的影响.采用基于平均曲线模型的方法建立补偿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可消除蠕变影响的针对进给系统的驱动方式.阐明了适用于实际生产的刀具磨损补偿控制系统的原理,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系统总结了视觉测量、微波雷达与激光测振这3种非接触位移测量技术的测量方法、测量原理与工程应用影响因素,阐述了非接触位移测量技术在桥梁工程动位移测量、模态识别、索杆张力测试中的创新成果,探讨了非接触位移测量面临的关键挑战与后续研究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非接触位移测量方法能够实时获取桥梁结构动位移、自振频率、模态振型等信息,测试精度受硬件、算法、测量距离和环境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视觉测量技术易低成本实现面内多目标位移的实时测量,但对环境条件变化较为敏感,且一般应设置靶标,适用于短距离长期或远距离短期情形下的位移监测;微波雷达具有抗天气干扰能力强、测量距离远(可达2 km)、成本可接受、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可长期监测等特点,一般也需设置角反射器提高径向位移测试精度;激光测振技术具有微米级位移测量精度,且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但难以实现远距离多点同步测量,穿透性较差,易受天气影响,且设备昂贵,适用于短期径向位移监测;应针对桥梁结构监测时长、测量距离、环境条件、单(多)点监测需求、测量精度要求等的不同,选用合适的非接触测量方法;未来可通过提高硬件系统性能提升远距离多点同步测试能力,发展各种自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介绍6100发动机缸盖平面度测量系统,论述一种快速精密测量位移的方法和一种用于平面度在线测量的简便实用算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宁柴油机厂生产的 41 0 2型发动机凸轮轴上螺旋齿轮的精度检测问题 ,设计了一台测量齿轮径向综合误差的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测量标准齿轮与被测齿轮无侧隙啮合的中心距及其变化量 ,即可达到测量齿轮各单项误差综合结果的目的。文章主要论述了检测装置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并对其测量方法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纵连式无砟轨道锚固体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梁体与轨道的合理制约关系,设计了纵连式无砟轨道锚固体系,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对锚固体系应力、位移和路基表层压力的监测分析,获得了锚固体系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位移变化及路基表层压力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双柱型主端刺锚固体系满足设计要求,为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更好地应用于客运专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结构竖向位移的便捷、高精度、远程实时测量,开发了一种基于连通管技术和MEMS技术的结构竖向位移测量系统,阐述了封闭差压连通管式位移测量原理及测试模块的实现。重点从稳定性、可靠性角度分析了封闭差压连通管式位移传感器的应用性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位移测量技术及其设备具有优于0.1mm的竖向位移测量分辨率和较高的灵敏度,长期稳定性0.3 mm,能够满足日常工程测量和在线长期监测项目中的竖向位移测量需求。在桥梁静载试验时的主梁挠度测量中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具有实时测量、布设及操作便捷、低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制动板端部锚固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端部锚固力、制动板长度、混凝土弹性模量、基层弹性模量、路基回弹模量等,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从这5个方面分析计算了端部制动板锚固系统的位移和最大应力,得出了各影响因素对端部制动板锚固强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合不同工程条件下制动板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三种桥梁伸缩装置的特点BF-Ⅰ型桥梁伸缩装置的特点BF-Ⅰ伸缩装置,由上下两块承重钢板、橡胶防水带和锚固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螺栓连成整体。它的变形是依靠橡胶防水带的拉压变型而满足结构的相对变位。  相似文献   

16.
轨检车的CP-3型轨道高低测量装置采用惯性法测量,测量结果受到行车速度影响.因此在轨检车的CP-3型轨道高低测量装置中将速度分成了三档,测量时依据行车速度由人工进行调节,这给测量带来较大的不便,并容易引入测量误差.为此作者通过对左右高低加速度计输出的加速度信号、位移传感器输出的左右高低加速度计和左右高低测量点的垂向位移信号、车体惯性平台输出的车体倾角信号进行合成处理,并结合自行设计的模拟低通滤波和相应的数字滤波器,实现了加速度滤波器的幅频响应与检测车速度无关,即自适应测量.该系统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高低的检测结果是正确的,可以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频闪视觉测量和频闪干涉测量代表了目前先进的微机电系统动态测试技术,尤其在非接触无损测量技术有重要意义.通过微机电三维静动态测试系统,综合运用等厚干涉原理和基片曲率法,实时测量,计算出镀膜样品在升温和退火过程中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测量微机电器件的离面位移.  相似文献   

18.
详细地介绍了一种利用电磁涡流信号检测淬火钢轨硬度的新型无损检测装置。利用该装置可连续地实现钢轨踏面硬度的检测,并且通过应用计算机信号处理技术和图形技术,便各该装置的检测精度达到了工业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三种桥梁伸缩装置的特点 BF—1型桥梁伸缩装置的特点 BF-1伸缩装置.由上下两块承重钢板、橡胶防水带和锚固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螺栓连成整体。它的变形是依靠橡胶防水带的拉压变型而满足结构的相对变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两点法测量镗刀位置信号的方案构思,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镗杆的圆度误差和被测圆面的偏心量进行了建模计算,并对数学推导的结果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检验,对其精度和误差作了分析,验证了两点法测量镗杆/镗刀位移信号的可行性,从而为整个系统的顺利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