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压接模具在使用中频繁出现损伤接触线的质量事故,对既有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及其压接模具的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经验分析原因,从而研究出一种新型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压接模具。  相似文献   

2.
压接式电连接在高速铁路接触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电连接线夹的压接质量,直接影响接触网的可靠运行,甚至可能影响行车安全。通过阐述衡柳线接触网情况,探讨电连接线夹压接方法,以提高压接电连接的合格率,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理论仿真计算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用试验小车调节真实受电弓与接触线形成不同的倾角,检测接触线吊弦线夹、定位线夹、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所用锥压抱紧螺栓螺母与受电弓滑板之间的间隙。结果表明,锥压抱紧螺栓螺母与受电弓滑板存在足够的间隙,不会因螺栓过长引起打弓、碰弓事故。  相似文献   

4.
对现有C型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和E型接触线电连接线夹进行有限元分析,针对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型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和新型接触线电连接线夹进行了结构及功能优化,提高了电连接线夹的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电气烧伤的原因以及目前既有检测电连接线夹早期烧伤故障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ZegBee无线技术电连接线夹在线低功耗温度监测装置的设计方案,以提高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的检测效率和改进故障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一直是困扰接触网安全运行的难题之一。国内外目前主要采用测温片、变色漆、可逆式热感应警示帽等来监视电连接线夹处的发热,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处理编程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电连接线夹温度监控装置.对电连接线夹处发热情况进行移动监测,通过笔记本电脑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定位发热部位,对预防接触网电气烧伤事故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微处理编程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电连接线夹温度监控装置,对电连接线夹处发热情况进行移动监测,通过笔记本电脑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定位发热部位,对预防接触网电气烧伤事故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速铁路接触网整体吊弦的材料和服役工况,结合有限元分析以及试验分析,对整体吊弦的损伤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吊弦钳压管的结构及压接方式存在不合理处,吊弦的断丝、断股是由于微动磨损和疲劳断裂共同造成的,其中微动磨损在吊弦的断裂中具有重要影响。经多方面考量,提出新型整体吊弦的优化方案,包括改进压接结构,增进吊弦线耐疲劳性,以及改进心形环的结构,避免与接触线吊弦线夹之间摩擦伤线,从源头上提升设计、施工、制造和运维质量,降低零部件失效概率,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电连接线夹改进后的JQJL05(TL)-89结构代替JL05(TL)-94结构,解决了JL05(TL)-94结构的线夹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将黄铜与铝的焊接合理地转化为铜与黄铜的焊接。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钢筋冷压连接是一项新型钢筋连接技术,在常温下通过侧压钢筋连接机和超高压泵将钢筋连接钢套筒(简称连接套)和两根待接钢筋压接成一体,以达到连接效果。从而改变了电弧焊、电渣焊、闪光焊、气压焊等传统焊接连接的热施工操作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连接可靠,施工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此种钢筋连接技术在国外近几年有较快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通过对GJ3O型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楔形结构的尺寸及受力等方面的分析和试验,提出了在线夹设计和使用中应注意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对三种连接方式(胶接、栓接、胶栓连接)的T型节点进行静力试验,利用Patran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数据建模分析,对比其力学性能方面的优缺点,并对影响节点连接的胶接长度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胶栓连接结合了胶接和螺栓连接两种连接方式的优点,胶栓连接节点的承载力高、刚度大,同时具有一定的延性。胶接长度超过一定范围对节点受力影响不大,反而降低了节点的延性,胶接长度35~50 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客车接线端子压接质量,杜绝压接不良安全隐患,从既有生产过程的人员资质、作业文件、压接材料、压接工具及压接模具、作业环境和质量保障等6个方面,调查现状,分析造成客车电力干线接线端子压接不良的原因,提出优化工艺流程,改善作业环境,增加压接工具、电力干线标识,完善检验方法,优化作业文件等5条针对性改进措施,以保障压接过...  相似文献   

14.
《机车电传动》2021,(5):128-133
银烧结技术具有低温连接、低热阻、低应力和高熔点等特点,已成为保证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界面连接的可靠性应用技术。文章分析了银烧结技术工艺和引入银烧结技术的压接型IGBT器件结构组成;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了银烧结子单元和焊接子单元封装的2种压接型IGBT器件热阻差异;通过压降参数、压力均匀性、热阻特性和长周期功率循环界面可靠性这4个维度对比了银烧结IGBT器件和常规焊接IGBT器件的特性差异。实际应用证明,引入银烧结技术的压接型IGBT器件,其可靠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阐述快速铜热焊、螺栓连接和低温钎焊3种均回流电缆与钢轨既有连接方法和特点,介绍胶粘卡接新型连接装置的结构设计和性能目标;然后通过有限元计算,验证胶粘卡接结构在预紧力和列车动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并通过接触电阻试验、浸水试验、载流量试验、温升试验、湿热老化试验和疲劳试验对设计目标值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新型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传统使用的GLCN250接触线终锚线夹及接头线夹、LBGLJ185终锚线夹及接头线夹存在问题的探讨,对终锚线夹提出了减小楔子的锥度,在楔子内表面加工内螺纹,加宽空心楔子开槽宽度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连接器压接技术的概念和特点,比较压接与焊接的特点及优势。对连接器压接方式进行了归类。结合产品背板上连接器的特点,对压接原理、压接质量保证因素、压接过程以及压接检验标准进行阐述,实现连接器压接工艺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高铁客专接触网用整体吊弦在线路运行中存在断丝、断股以及鼓包等影响运行安全的问题,从产品结构、材料选用、工艺制造及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结构优化和工艺改进,选择抗拉强度高且柔韧性好的吊弦线,通过压接工具、模具及压接方法的细化完善,从产品试验条件、考核标准方面提出改进建议,确定可靠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锥套式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结构、受力状态、脱落线夹及接触线受损情况等几方面,分析接触线从线夹中脱落的原因,指出终端锚固线夹与接触线之间的配合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接触线从线夹中脱落故障,提出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施工安装及日常巡检维护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我国部分地区的高速铁路工程中采用了非载流吊弦,与载流吊弦相比,在接触悬挂、电连接等电气负荷方面存在差异。为解决非载流吊弦线路接触悬挂、电连接等设备电气负荷特性问题,利用CDEGS软件,建立仿真计算模型,并通过模拟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接触网导线空间几何分布的计算模型,对非载流吊弦线路的接触悬挂、电连接等电气负荷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取流点附近的电连接流过的电流最大,且最大电流不受电连接数量的影响,在中心锚结装置两侧设电连接可有效抑制电流流过中心锚结装置,并据此提出电连接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