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轮胎在水平路面上的自由滚动接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先海  管迪华 《汽车工程》2005,27(4):409-412,437
利用轮胎的模态参数直接对轮胎在水平路面上的滚动建立了便于解析计算的仿真模型。该模型可模拟轮胎稳态的滚动过程并可计算出不小同工况下的滚动特性、有效滚动半径、载荷与下沉量的关系以及印迹内变形和分布力。计算结果揭示了以往模型难以描述的微观现象,与以往文献的试验研究结果定性一致,充分显示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前轮定位参数动态变化和轮胎磨损的关系,建立了计算客车前轮动态外倾角和实际转角值的数值模型.提出了以各定位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转角范围内的动态外倾值与理论倾角相差最小为目标的多约束优化设计方法,并得到设计值范围内使轮胎磨损最小的最优解,为客车前轮定位参数的选取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证明,此优化匹配方法对减少轮胎磨损有...  相似文献   

3.
利用轮胎模态参数模型对稳态工况下的轮胎滚动阻力进行模拟.计算了不同胎面阻尼下的滚动阻力,所得结果与实际的趋势相符,数值合理.对不同半径转鼓下轮胎滚动阻力的模拟结果与按ISO 181964推荐的公式计算的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了该轮胎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被动式胎压监测系统作为一个软件模块集成在ESP软件中,无需额外硬件要求,通过车辆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对轮胎的滚动半径和频谱参数进行逻辑计算实现胎压监测,可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胎压监测系统法规要求。相对于在4个车轮上安装轮胎压力传感器的主动式胎压监测系统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而轮胎滚动半径分析和频谱特性分析的逻辑算法是被动式胎压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因此对其逻辑算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Magic Formula轮胎模型参数辨识的一种混合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清  陈伟  陈立平  杨景周 《汽车工程》2007,29(3):250-253,225
Magic Formula(MF)轮胎模型能够准确描述轮胎的侧偏特性,广泛应用于车辆动力学的研究。由于MF轮胎模型参数多,且高度非线性,从大量的试验数据中准确辨识这些参数相当困难。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数值优化算法的混合优化方法,采用由粗到精的辨识过程,先利用遗传算法得出近似最优解,再利用数值优化算法辨识出精确的参数。利用辨识出的参数计算轮胎的侧偏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该方法是辨识MF轮胎模型参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尚进  任礼行 《汽车工程》1999,21(1):31-36,20
在轮胎静生趣特怀建模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轮胎模态参数对轮胎纯侧偏特性的建模。通过侧向激振试验提取了轮胎的侧向模态参数并计算了轮胎在不同载荷下的偏离特性,计算结果与以往轮胎的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计算结果转化为无量纲形式并与经验模型进行了比较,建模和计算结果充分说明了模型的合理并显示了建模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取公路陡坡路段荷载对路面结构的动态效应,为理论计算分析和试验分析提供可靠的参数,利用自主开发的轮胎对地压力动态分布实时测量装置,进行了不同车型、不同载重、不同车速和不同纵坡条件下坡面轮胎接地压力的动态测量,得出了不同速度下坡面轮胎接地压力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速运动状态下,重载货车轮胎接地形状近似于矩形,车速越高接地形状接近矩形的相似程度愈高;随着车速提高,接地压力的分布形式从凸起型分布逐渐向鞍型分布演变,接地压力峰值逐渐减小;运动状态下,车辆轮胎接地压力在行进方向上呈半正弦波分布,在横向上表现为非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
用于动态称重的路政检测车,其核心系统是动态称重系统。该系统包括硬件结构电路、软件系统模型、系统称重参数的辨识,主要功能是实现动态检测行驶中的车辆轮胎受力,计算相应车辆的静态重量,实现动态计重收费。最终现场测试数据表明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9.
利用试验模态参数建立轮胎非稳态侧偏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尚进  管迪华  任礼行 《汽车工程》2000,22(3):145-149
在对轮胎垂直特性和稳态侧偏特性建模的基础上,利用由轮胎模态试验提取的试验模态参数建立了轮胎非稳态侧偏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印迹的动态变形和胎宽的影响,对印迹进行离散化并初步计入了速度对非稳态性的影响,推导出侧向力和回正力矩关于侧向位移和摆动角的传递函数的解析公式,可以计算不同载荷下的非稳态特性,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相符,建模和计算结果说明利用试验模态参数可以方便地建立轮胎的非稳态特性,计算结果与  相似文献   

10.
轮胎动态侧偏特性对汽车摆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轮胎的侧偏力学特性是影响汽车前轮摆振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文中在箕是汽车研究所提出了轮胎动态侧偏特性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侧向力与回正力矩的精确表达式,并从能量反馈和负阻尼效应研究了轮胎动态侧偏特性参数对汽车偏摆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管迪华  吴卫东 《汽车工程》1997,19(6):325-329
本文用试验模态参数建立轮胎模型。通过对轮胎的和径向和切向激振试验获取模态参数,将地面对轮胎的作用当作输入。采用迭代算法计算了静态垂直特性,即垂直刚度、印迹长度及摩擦力在纵向的分布。然后计算了考虑轮胎预载的300Hz内的垂直振动特性。采用模态综合方向将车轮、悬架及车身组合成的一个系统,计算出了该系统的垂直振动特性。研究显示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轮胎自由与约束悬置的模态试验与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迪华  董培蕾  范成建 《汽车工程》2003,25(4):353-355,359
为了证实约束对轮胎模态参数带来的影响,探讨如何从自由悬置的轮胎模态参数转化为固定悬置的参数,分别对自由悬置与固定悬置的轮胎进行激振试验,提取模态参数,并用模态综合法完成自由悬置结果到固定悬置结果的转化。模态综合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相符,证明了利用自由悬置模态参数建模,利用模态综合的方法考虑约束系统动特性对轮胎特性的影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仿真模型的计算效率,基于环模型理论系统研究了轮胎二维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技术、参数确定方法和轮胎包容特性分析技术.从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可知,利用有限元方法基于轮胎REF模型建模,在对轮胎胎侧弹性进行非线性模型修正后,得到的轮胎低速滚动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轮胎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为车辆一地面系统虚拟试验提供了一种实时高精度的轮胎面内特性仿真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4.
轮胎花纹沟泵气噪声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并分析了轮胎花纹沟泵气噪声机理及其声学模型,并基于对轮胎变形的力学分析提出了一种轮胎花纹沟泵气噪声的半经验计算模型.该模型直观地体现了几乎所有轮胎设计参数,如花纹沟几何参数、使用因素、结构尺寸和黏弹性参数等对泵气噪声的影响,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论及通常的经验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15.
彭锋  丁良奇  刘尚鸿  潘筱 《北京汽车》2021,(3):21-23,31
对车轮外倾角及前束角下受到的地面侧向力进行分析,基于轮胎磨损最小化原则,提出了前束角与外倾角设计计算匹配方法,通过对4款车定位参数进行对标,发现计算结果与对标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提出的改进措施有效解决了轮胎异常磨损问题,为新车开发四轮定位参数匹配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利用试验模态参数对轮胎包容特性的建模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成建  管迪华 《汽车工程》2006,28(2):138-142
利用试验模态参数建立轮胎模型,计算了轮胎的静包容特性,计算结果与文献中所揭示的包容现象及变化规律有很好的定性一致。在此基础上对轮胎包容特性的建模进行了定量分析,包括模态阶数的截取和胎侧非线性的刚度。将计算结果与平板式轮胎试验台上进行的试验结果相比较,表明记入以上两方面考虑的因素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在各方面均很好吻合。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不考虑胎侧非线性时,对轮胎垂直刚度的计算结果会远远高于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车速条件下路表弯沉的变化规律,依托实体工程,建立三维有限元公路模型,采用动态材料参数,开发了动态车辆荷载模型,计算了多车速条件下的路表弯沉.结果显示,路表弯沉时变曲线分为压缩、拉伸两个阶段;车速由40 km/h提升至100 km/h,路表弯沉峰值增加超过5%.动态计算结果表明,高车速时路面疲劳寿命降低,轮胎和路面间冲击作用是路表弯沉增大的主因.  相似文献   

18.
利用模态分析技术获取轮胎的模态参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管迪华  孙永伶 《汽车工程》2001,23(3):148-151
由模态试验获取轮胎自由悬置的模态参数,应用模态分析技术进行轮胎力学研究,用模态综合法实现轮胎自由悬置到固定支承的转化,从而从理论上给出轮胎固定支承时的模态参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根据高速履带车辆实心橡胶轮胎的工作条件,在合理假设基础上建立了轮胎热分析有限元模型。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型实心橡胶轮胎温度场的计算,得到了轮胎内部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并讨论了轮胎厚度、轮胎宽度、车速、载荷等参数对轮胎温升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XMQ6116客车车速稳定在40~45km/h时整个车身出现有规律的、大位移的振动。经测试发现,该振动是上下方向的、频率3~4Hz,接近人体上下方向的共振频率,驾驶员和乘客反应强烈。通过计算得知,共振时轮胎的激励频率与共振频率吻合,证明激励来自路面,改变轮胎的半径可以调节共振的车速;减小悬架刚度可以减小车身上下振动的刚体模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