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冰冻期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是寒冷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冰冻期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可分为路面低温开裂、路基冻胀及路基反射开裂、路面基层反射开裂等。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道路材料、道路结构和道路排水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鉴于寒冷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严重的状况,通过试验发现纤维绳具有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裂性的作用,且纤维绳网格有助于减少路面弯沉。这一试验结果对于解决寒冷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问题,提高路面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低温开裂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裂缝的形成进行理论分析介绍,进而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与组成材料以及外部环境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几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减少低温开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也不断进步,对道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平整度高、不透水、耐久性高等优点,不易出现开裂、破损等问题,因此,路面施工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将对沥青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做简要概述,并且阐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道路建设行业的发展,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裂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行业的发展,大型货车的载重量不断提高,这给沥青混凝土路面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笔者将从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的原因出发,分析路面的防裂措施.并进一步探究正确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坚实、耐久、平整、良好的抗滑性,防渗、耐疲劳和抗高温开裂的温度稳定性,我国绝大部分高等级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对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出现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质量监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问题一直是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无论基层是刚性的还是柔性的,路面裂缝渗水都会破坏基层,从而加速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坏。从沥青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入手,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类型,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设计与施工方面提出了预防裂缝出现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夏忠民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6):112-112,114
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问题一直是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无论基层是刚性的还是柔性的,路面裂缝渗水都会破坏基层,从而加速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坏。从沥青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入手,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类型,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设计与施工方面提出了预防裂缝出现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环保性好、相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节省汽车油耗等优点,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易产生开裂、错台、啃边和唧泥等病害。下面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及防治办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的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的试验与应用,证明了与基质沥青相比,其具有更好的抗车辙能力,抗低温开裂能力和抗疲劳开裂能力,沥青混凝土路面路用性能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美丽乡村内涵丰富,具体表现为产业发展美、农民增收美、文化繁荣美、村容整洁美、村民自治美。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基础工程,它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内在要求、有利保障、重要途径和坚实基础。近年来,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涌现出康县、临夏县、清水县、民勤县等一批典型。甘肃省应该再接再厉,立足于甘肃省省情,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开放思维,创新思路,以农民为本,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有层次,有条理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助力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处于公元前四五世纪中西轴心时代,相差一百六十多年,地域、国家、民族、时代、文化的差异并没有阻隔他们心灵、精神的暗相与会,用美国新人文主义杰出代表白璧德的话来说他们都见证了人类正常经验的核心。在中庸这一思想上,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惊人一致地阐明了中庸是天人合一或与神合一的最高的善,是万事万物达到最佳状态的度,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境界;人类行为若以善为内涵,体会完美的中庸之道,就能实现完满的幸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3.
氢能是未来能源系统清洁转型的重要二次能源。本文首先调研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既 有的氢能研发总体战略及其实施情况;结合氢能源的优势和未来全球碳减排的任务,分析了氢能 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情况;从技术角度比较了美国、欧盟、日本的 氢能技术推广策略,指出我国氢能研发技术的国际差距。结合实际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铁路、 公路、水运和民航等运输方式的碳排放水平。在氢能既有特性参数基础上,测算了氢能在道路、铁 路等不同领域应用的碳减排效果。结果发现:氢能替代公路货运10%,可减碳7000万t;1000万t 氢用于替代道路货运可获得近1亿t的碳减排量。本文研究提出了氢能研发与应用策略,建立可 再生能源与氢能综合互补调节机制,如近期利用西部地区可再生发电的弃电降低电解水制氢成 本,利用灰氢替代燃油,中远期推广扩大氢燃料电池市场等。本文还研究了交通运输业适合氢能 发展的重点领域,分析表明:2060年氢能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如能达到4000万t,可望实现交通运 输业减碳约4亿t。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下将氢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到大功率、长 距离以及冬季低温地区客货运输领域,与既有电动汽车发展战略一道打造绿色交通体系的对策 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中国快速城镇化与机动化进程,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缓堵减排需求迫在眉睫。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被验证能有效缓堵。首先探讨伦敦、新加坡和斯德哥尔摩3个城市成功实施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的特点和经验。总结成功实施缓堵减排政策的关键要素,包括立法保障与领导意志、公众宣传与信息公开、综合性配套政策、精细化管理以及拥堵收费与低排放区有效结合等。基于此,探索缓堵减排政策在中国的应用实践,总结中国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的方案设计流程。最后,从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效果评估和公众宣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应对缓堵减排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女性生理因素与腰椎、髋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西安市城区281名绝经后妇女进行了女性生理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测定了腰椎、髋部骨密度。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活产子女数和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行经年限、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MI)和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比较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活产子女数等,骨质疏松组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05);而平均每次月经持续天数、行经年限、身高、体重、BMI等,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西安市城区绝经后妇女的年龄、行经年限、绝经年限、生育活产子女数、身高、体重和BMI等与其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并讨论了大秦线钢轨的塑化、侧磨,轮载变化,轨道的横向力与横向位移,轨 道的刚度,轨道的振动,道床及基床的累积下沉,基床的动应力及其沿纵向随轮载的 变动和向深层衰减,车速对动应力的影响和路基的振动特性等。   相似文献   

17.
历次技术革命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影响深远。5G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 增材制造技术等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工艺流程和产业链组合,也改变了运输需求发展趋 势。光伏发电与储能技术的发展将为交通运输系统能源自洽提供保障。采用先进数据采集、数 据挖掘及超级计算等技术的出行预约系统,可为绿色低碳出行和构建不堵车城市提供支撑。本 次论坛以“新技术对‘十四五’及2035年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影响”为主题,深入分析了第四次技 术革命的特征及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探讨了我国交通系统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的潜力与典 型场景,介绍了预约出行的实践成果,分析了公交专用道预约的预期效果、实施难点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在钱学森院士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创建. 本文介绍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创建的全过程,包括: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引入,系统工程学与交通运输学的融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定义、定位和定性,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功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生产过程与服务,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创建的几个阶段,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硕、博士学位点的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等. 最后介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社会实践、应用和推广. 表达了对钱老所给予的关怀和指导的感悟与追思.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发展的形势要求,从创新主体、创新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当前 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模式演进的趋势和重点,提出在信息资源垄断被打破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形成以行业内竞争为基础、通过行业外力量激发活力的新型科技创新模式。针对未来科技创新的环境及特征,提出了交通运输行业新型科技创新模式的关键要素,即创新主体的无差别化和多元化、创新基本条件的开放性和研发过程的个性化,并提出创造无差别化、多元化、开放化、个性化的科技环境是未来科技创新的关键,旨在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提升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20.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并行工程的基本思想,研究了民用飞机维修性虚拟分析、评估与验证的基本方法。基于CATIA和DELMIA三维建模基本平台,说明了构建虚拟维修环境的基本元素,研究了虚拟环境下维修场景、维修对象、维修工具和人体模型的实现与合并方法,给出了虚拟环境的创建方法和步骤;研究了民用飞机维修性指标虚拟评估与验证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提出了虚拟环境中进行可达性分析、碰撞与干涉分析以及维修姿态分析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对某飞机系统故障维修过程的维修性虚拟分析与评估验证结果表明虚拟维修性评估与验证可有效实现飞机全寿命周期的整体优化,缩短研制周期,是一种实现飞机维修性并行优化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