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直接影响最终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性能,不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会影响最终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性能各有差异。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及国家规范要求,基于马歇尔法对沥青路面面层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了确保混合料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性能,对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一系列路用性能测试,确保检测结果满足路用要求。研究成果能够对马歇尔设计法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连佳机  王桂霞 《北京公路》2010,(1):26-33,40
本文通过论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不同结构层的路用性能,分析探索不同结构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沥青路面的疲劳破坏问题,提出在道路基层和面层之间设置AC-10应力吸收层,并采用HDP橡胶沥青拌和AC-10沥青混合料,以马歇尔设计法进行配合比设计,测试马歇尔试件的各项相关技术指标,确定HDP最佳掺量和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通过四点加载试验分析得出,用HDP橡胶沥青制备的AC-10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可以有效防止路面因疲劳引起的开裂,从而提高路面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在干旱荒漠区的路用性能,对AC-13C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通过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掺入0.4%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试验路技术状况的检测评价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结果表明,掺入0.4%玄武岩纤维能显著提升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动稳定度是普通沥青混合料的2.7倍,同时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玄武岩纤维沥青路面的破损状况、防滑性能与抗渗性能均优于普通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5.
由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和回收沥青油毡瓦(RAS)等具有环保、节能、省税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沥青路面工程中,并且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然而这些回收材料已经高度老化,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将会对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带来潜在的危害。再生剂能改善高含量RAP混合料的工程性质,因此受到道路界的广泛关注。该文提出了一种掺再生剂和RAP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新方法,并且已经铺筑了试验路段。研究人员首先通过一系列的室内试验逐步选定沥青用量和再生剂掺量范围,然后采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平衡设计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和最佳再生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再生剂的掺量是平衡再生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和抗开裂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材料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松坤 《中外公路》2002,22(5):26-29
要修筑一条性能优良,使用耐久的沥青路面,首先要根据当地地理、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交通量及重比车例,选好沥青和集料,进行切实可行的结构设计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该文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用材料AC-I和AK级配类型与新的混合料SMA、Superpave相比的特点,提出了沥青混合料设计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的开裂是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因而是各国道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文章采用四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三种试验条件,探讨了水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为路面设计中沥青混合料的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考虑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以沥青路面路用性能为依据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方法。该法将沥青路面可能发生的破坏反映在混合料指标体系中。  相似文献   

9.
提高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是增强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采用马歇尔试验和SGC旋转压实试验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进行高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蠕变劲度可客观地反映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与混合料类型和沥青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全长 10 9 9km ,划分为K、L、M三个路面合同段施工。该工程地处广东北部山岭重丘区 ,自然环境恶劣。修筑一条性能优良 ,使用耐久的高速公路 ,须根据当地地理、地质水文气候条件 ,交通量及重型车比例差异 ,对沥青路面性能提出不同要求 ,选好沥青和集料 ,进行切合实际的结构类型设计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简要介绍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沥青下面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很多沥青路面处于维修、待修状态。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已成为沥青路面维修改造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就地热再生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原路面调查与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击裂稳板试验路进行研究,得出采用冲击压路机YCT25冲击压实10遍即可到达击裂稳固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效果;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注浆试验路进行研究,推荐采用声振法并辅以FWD截距法综合确定脱空板,同时得到了注浆材料最佳配合比设计。根据旧路处治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沥青路面罩面结构组合设计、罩面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目标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3.
基于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易施工、路用性能优良等优点,结合温拌剂的改善原理,从沥青试验、沥青混合料试验及试验段情况等方面对温拌与热拌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在较低的温度下满足孔隙率等指标要求;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可降低施工温度,并达到甚至超过热拌的压实效果;具有较好的节油率。  相似文献   

14.
根据特立尼达湖沥青的性能,并结合广西的气候和交通特点,对33%TLA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BLSMA-16的配合比和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在矿料级配设计过程中,采用贝雷设计方法对BLSMA—16的矿质混合料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出了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然后据此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拌制33%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和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两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一步验证了33%TLA改性沥青混合料BLSMA—16的优良路用性能和33%TLA掺量的合理性,为广西地区将TLA改性沥青应用于路面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沥青路面病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沥青路面再生的施工方式。将水泥稳定全深式沥青路面回收料用于道路基层配合比,并设计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基层;通过调节水泥掺配剂量和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掺配比例,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适宜于道路基层的最优配合比为:回收料掺配比例50%,水泥剂量2%。  相似文献   

16.
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具有经济、环保、施工方便等优点,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依托江苏328国道路面大修工程,研究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分析了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研究提出了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标准及设计方法,总结了冷再生混合料施工成套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并分析了施工中路面微裂缝成因,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胡安宇  张永平 《上海公路》2012,(2):61-64,73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面养护维修技术,目前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开始应用。就此总结了近年来泡沫沥青冷再生柔性基层路段实施过程中的基础数据,讨论了可用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比设计的关键性能指标:劈裂强度、干湿劈裂强度比、马歇尔稳定度、流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动稳定度等。为此根据试验路实施情况,提出各类指标的性能标准,可作为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工程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温拌沥青是拌和温度介于热拌沥青与冷拌沥青拌和温度之间的一种施工技术,由于施工温度较热拌沥青低,拌和时残留在集料内的水分不能彻底蒸发,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很难达到要求,路面空隙率偏大,容易造成水损害。应用三种温拌沥青进行组合,对不同温拌沥青进行水稳定性性能试验,得出了最佳拌和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9.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Cold Recycled Mixture)凭借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等诸多优点,已经开始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并且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常温下摊铺和碾压,空隙率较大,性能方面不能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的标准,一般被用在路面结构中的基层或下面层中,其上还须加铺一定厚度的HMA以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在冷再生层上摊铺HMA时,HMA高达150℃~170℃的高温,会将冷再生层加热,加之施工机械和车辆荷载等作用,致使冷再生层会被进一步压实,称之为冷再生层的"第二次压实"过程。对现场冷再生层钻芯取样后发现,摊铺HMA前后的冷再生芯样的空隙率相差可达3%。现有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对这一现象并未考虑,导致冷再生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压密性车辙。该文对这一现象进行阐述,提出在进行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时必须考虑"第二次压实"过程的影响,并对改进现有设计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引起的,山区长上坡路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是在交通荷载长时间作用、高温和重载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通过对贵州地区高速公路路面车辙病害问题的调查,分析了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产生的原因,对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形成机理和解决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载交通、坡度、低速行驶是导致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的路面结构设计需要从车道设计、沥青混合料设计、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等方面进行单独设计,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