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OKTAL 8自由度驾驶模拟仿真平台研究双车道公路长直线接小半径圆曲线路段的限速标准。采集了10名驾驶员在驾驶模拟仿真平台上搭建的5种小半径曲线场景中的车速和方向盘转角等车辆动态响应数据,分析了曲线路段的车速、方向盘转角变化规律,得到了曲线路段最低车速对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驾驶员在进入曲线路段后会主动降低车速,以适应车辆轨迹与曲线轨迹一致的要求;曲线路段的最低车速反映了驾驶员对车速的需求;最低车速的均值可以同时满足轨迹保持、舒适性、不侧滑、不倾覆的条件,因此以曲线路段最低车速的均值作为限速标准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公路长直线段容易诱发车辆超速行驶,而其后所接小半径平曲线往往是车辆侧滑事故的多发路段,现行规范中虽然提出避免此类线形,但未做详细的指标规定。文中通过分析此类线形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并结合国外相关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对现行规范中未作量化规定的相关临界值加以探讨,并提出其他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避险车道可以有效避免部分山岭区公路的交通事故,针对连续长下坡与小半径曲线路段设置避险车道,并研究分析避险车道组成部分的设计参数合理选用与计算,这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小半径连续下坡路段往往成为事故发生的黑点,本文以某山区高速公路小半径连续下坡路段为研究对象,从交通流运行特征分析、交通事故分析及公路路况核查角度,提出交通安全综合改善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云南地区部分公路不同弯道半径(35、50、65 m)及直线路段病害分布调查,统计分析各路段病害特征,以为小半径沥青路面弯道设计、材料选择、结构研究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小半径重交通沥青路面主要有2种病害:水损坏和网裂。提出路面防水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能力是解决小半径重交通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山区高速公路几何线形与事故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区高速公路几何线形与交通事故数据,对平、纵及其线形组合与事故率的关系开展研究,建立了直线段长度、平曲线半径、平曲线偏角、纵坡坡度、竖曲线半径等单一线形指标与事故率的量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直线接平曲线路段、纵坡和平曲线组合路段、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路段、断背曲线路段、凹凸竖曲线组合路段的事故率,最后对多重线形组合路段的事故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对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以及基于交通安全需求优化几何线形设计成果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线形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华仕  许有俊 《公路》2007,(4):184-192
由于公路隧道线形多是按铁路模式和直线定线法理念进行设计的,通车后交通事故黑点多,行车事故率高,究其原因是隧道平、纵线形为长直线,连续长大纵坡,隧道尽头又为小半径曲线所致。本文在“运行速度”理念指导下,应用高速公路协调理论,采用曲线定线法和立体空间连续曲线手法,加强通风、通视,增长视距,布设公路隧道线形。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0,(8)
Peck经验公式应用在地铁盾构施工引起的沉降预测最为方便、实用,但其一般假定为直线线形对称边界条件,而曲线线形条件在工程中普遍存在。通过直线和小半径曲线条件下地层损失对比分析和高斯沉降槽曲线边界条件解析,探讨Peck公式在小半径曲线条件下的适用性,推导修正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验证,得出了Peck公式在小半径曲线隧道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沉降变化规律,为其施工沉降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高海拔地区一级公路长直线路段因汽车超速行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提出高海拔地区长直线路段合理限速值,以提高高海拔地区公路长直线路段汽车运行安全,在高海拔地区不同海拔区间长直线路段进行汽车运行速度样本测试试验,采用雷达测速枪采集高海拔地区不同海拔区间(3 000~3 500 m,3 500~4 000 m,4 000~4 500 m,4 500~5 000 m)一级公路长直线路段汽车运行速度样本,利用SPSS软件对高海拔地区长直线路段不同海拔区间运行速度样本进行统计处理,分别绘制了不同海拔区间运行速度累计频率曲线,计算得到不同海拔区间长直线路段运行速度V85,分别为:98 km/h (3 000~3 500 m),91 km/h (3 500~4 000 m),88 km/h (4 000~4 500 m),和84 km/h(4 500~5 000 m),建立了运行速度V85与海拔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高海拔地区长直线路段运行速度V85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降低的趋势,基于运行速度提出了高海拔地区一级公路长直线路段限速值为80 km/h,限速值的提出将为高海拔地区一级公路长直线路段限速和设置相应交通安全设施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减少高海拔地区因汽车超速行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0.
青藏公路运行速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青藏公路不同海拔典型路段实测速度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分车型的自由流速度累积曲线,分析得出青藏公路平直线路段、小半径平曲线路段和纵坡路段的运行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海拔对运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直线路段车辆在无路侧干扰条件下能达到期望速度;小半径平曲线路段运行速度变化剧烈;海拔4km为海拔对运行速度的影响临界点,且纵坡对车辆上坡方向运行速度的影响明显大于低海拔地区;青藏公路特殊环境下的运行速度特性研究结论,可为运行速度设计方法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奠定良好的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1.
1个适应性良好的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对于交通管理、控制和有关规划设计起着重要作用,文中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的时空性和多因素性,利用ARIMA模型良好的时间序列线性拟合能力和FNN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通过最优加权方法确定模型权重,建立ARIMA和FNN的组合模型,并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这一模型可以提高事故预测精度,是1种有效的事故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连续下坡道路的坡度、坡长与事故的关系,采集了5条典型连续下坡路段(总长度为76.68 km)的1 276起事故数据。从事故起数沿下坡方向的里程分布规律可以看出,事故集中分布在下坡路段的下半段,并且随着里程的积累而增加。对事故率与事故地点坡度和一定坡长的平均坡度分别进行线性和指数回归,对比回归结果和方程的样本决定系数R2,显示事故率与平均坡度的相关关系较事故率与地点坡度的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危险性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多发的现实问题,提出主动评估短时交通流状态下的交通事故风险,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采用无人机高空拍摄弯道路段交通流运行状态,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提取高精度的车辆轨迹和交通流数据,结合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危险驾驶行为特征表征交通冲突,以距离碰撞时间为交通冲突量化指标,提出山区车道公...  相似文献   

14.
黄冰娥  彭春露  陆键 《公路》2012,(4):160-164
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和钱塘江与东海的入海口,水域环境复杂,气象条件恶劣。大型公路桥梁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道路交通网中的重要通道,对减少区域间行车时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长江三角洲区域大型公路桥梁的交通安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苏通大桥通车以来的交通事故资料,对事故的时空分布、事故形态、车辆类型、天气状况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交通高峰时段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周五事故最多,2月、9月、10月是事故高发月,事故类型主要是撞物和追尾,事故车型以轿车为主,雨天事故率最高,事故原因与车流、天气、人的失误及车辆自身性能有关,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研究结果为大桥管理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减少交通事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具有较少的伤亡人数、对周边交通运行状况影响较大等特点,对该类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方法研究。研究构建事故地点平均行车延误计算模型。基于社会劳动价值的计算,将事故伤亡人数换算为经济指标。利用单位时间劳动力价值,将由事故引发的其他车辆的行车延误损失时间换算为经济指标。将其与非必要燃油消耗一并计入事故第三方经济损失。借鉴现有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采用等价折算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以哈尔滨市2007~2008年事故数据为例,计算其综合评价指标。依据综合评价指标的累积频率曲线,提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等级界定阈值。以2017年6月发生于大连市高新园区的1起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为例,分别采用现行分类标准和提出的评价方法评价其严重程度。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事故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并包括非必要行车延误及燃油消耗的第三方经济损失,可以充分体现该类事故的特点,并能够合理划分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双车道公路普通路段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预测模型,探索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的分布规律。研究中根据我国双车道公路两侧用地情况,把公路划分为普通路段、村庄路段和交叉口路段,并对普通路段进行了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路段的划分、路侧事故的定义、路侧危险度的划分、模型的结果自检验以及应用检验等等。研究结果表明交通量、货车比例、平曲线用长度加权的弯曲度、所在地域对路侧事故率的高低有较大影响,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路侧事故预测值和实际值呈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孙平  黄建峰 《路基工程》2018,(5):227-232
针对泉南高速公路柳南段交通事故,采用累计频率法对道路黑点进行鉴别,曲线中累计频率大于95.0%路段有12处,即为事故黑点(段)。结合贝叶斯定理,建立了道路联合概率分布模型,以泉南高速公路柳南段94.1 km的184起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大雾天气时道路小半径平曲线处发生事故概率最大,约37.3%;大雨天气时12∶00~18∶00时间段发生事故概率次之,约25.7%,其中大部分事故发生在时间段12∶00~15∶00;晴天时大半径平曲线处发生事故概率最小,占事故总数约4.5%。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对山区高速公路长度较大,且坡度较陡路段的交通事故分析,捋清各种事故的共同特点和诱发因素,从事故状况、路线状况、事故原因分析、交通设施的角度对湖北沪渝高速公路鄂西段提出了安全改造方案,由于运营的原因,现在进行安全改造不太可能采用路线的措施。上面所提到的措施可以同时运用,也可以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次数、降低事故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为鄂西段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安全设计与风险管控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省内某大交通流量、交通事故多发的高速公路的路面抗滑性能和交通事故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采用事故率、雨天事故率、晴天事故率对路面抗滑性能和交通事故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其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控制路面事故率来对路面抗滑性能进行针对性的提高或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