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就地冷再生技术与传统的道路维修改造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国内现状,给出了就地冷再生技术的施工工序及机械配置,并提出了就地冷再生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丛培  凌涛 《公路》2021,66(12):8-16
为了研究新旧沥青长期融合作用下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疲劳耐久性,采用4点弯曲疲劳试验,对80%、100%的RAP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了低应变水平下的疲劳试验,分析RAP、再生剂、模拟服役时间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拟合回归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方程,确定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极限应变,进而优化了长寿命泡沫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结果 表明:添加再生剂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路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有显著增强作用;增大荷载应变水平显著降低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寿命对应变水平变化极为敏感,增大RAP掺量或添加再生剂均能改善冷再生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室内放置期间,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寿命同样存在增长过程;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的RAP仅作为黑色集料,低估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推荐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极限应变为100με.在此应变水平下,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满足长寿命沥青路面抗疲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掌握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厚度组合,在对现有的国内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厚度组合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原路面结构作为路基,冷再生层作为基层,对车辆荷载作用下三层路面结构体系的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采用面层底部拉应变和再生基层底部的拉应力为控制指标,研究了不同交通量条件下,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厚度要求,提出了适应不同交通条件下的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厚度组合,并绘制了厚度诺模图,为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孙永红 《公路》2011,(11):203-207
主要针对场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分析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在与半刚性基层混合料以及沥青碎石ATB- 25的变形特性和回弹模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研究冷再生混合料的应用特性,为我国推广沥青混凝土路面场拌冷再生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说明了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优越性,介绍了国外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研究状况,概述了广东佛山冷再生项目的方案及冷再生后路面的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6.
结合公路路面维修工程中的复合式冷再生基层实体工程项目,研究了复合式冷再生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检测验收等,并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发现,复合式冷再生基层铺装方案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可运用于城市道路改建工程中.  相似文献   

7.
泡沫沥青常用来作为冷再生施工的一种稳定材料.通过对国内外前沿的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了泡沫沥青的形成机理和生产工艺,并对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冷再生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相比水泥或乳化沥青等传统粘结剂,泡沫沥青在冷再生施工中的8大优点.  相似文献   

8.
2001年,维特根公司与加拿大艾德蒙顿市就共同开发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工程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确定对该市Ellerslie路的一个待维修路段,采用就地冷再生方案实施维修,具体维修方法是加入砾石和乳化沥青,对上部结构层进行就地冷再生.  相似文献   

9.
结合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京港澳高速公路的成功应用,提出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施工工艺与试验检测方法以及冷再生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公路路面维修工程中所铺筑的22 cm粉煤灰-水泥冷再生底基层+乳化沥青-水泥冷再生基层的复合式冷再生基层实体工程项目,对复合式冷再生基层的工程运用、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及检测验收等进行研究,并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试验研究及实体工程检验表明,复合式冷再生基层铺装方案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适用于城市道路改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