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对称N次谐波凸轮的气门上升段的气门开启速度可取得较大,并将缓冲段包角增大,可以有效地提高上升段的挺柱升程丰满系数,改善充气性能;在气门下降段,将气门的落座速度和下降段缓冲包角取小些,使得气门落座平稳,无激烈的冲击现象。  相似文献   

2.
MFB2带圆弧段凸轮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造了MFB2带圆弧段凸轮型线,该类型线具有大的气门开启时面值。给出了型线的构造和设计方法.在机构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凸轮型线时面值为目标函数,以气门落座速度、凸轮最大接触应力、凸轮最小曲率半径、气门活塞最小距离等为约束条件的动态优化设计模型。数值算例表明,该型线具有很好的充气性能及较好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3.
应用AVL-tycon软件对某柴油机配气机构建立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模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以便对配气凸轮型线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气门丰满系数、凸轮与挺柱的接触应力和润滑效果、气门落座时是否出现反跳、气门弹簧是否出现并圈来评价凸轮型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凸轮型线设计是保证与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分析某汽油机凸轮型线的设计是否合理,文章利用TYCON软件对凸轮型线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根据评价准则,针对原凸轮型线设计中的不足,在缓冲段和工作段重新进行了设计及模拟。结果显示:与原机比较,气门落座速度没有发生突变,最大允许跃度降低了53.59%,最小曲率半径增加了26.79%,凸轮从动件接触应力降低了10.6%,弹簧裕度控制在1.1~1.2,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改进后提高了凸轮轴的使用寿命以及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四、气门升程损失和噪声的关系 众所周知,决定理论气门升程曲线的凸轮型线上从基圆到升起部分以及从升起部分到基圆都有一个缓冲段,其目的是保证在气门开启以及落座的刹那,气门的加速度接近于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气门对气缸盖的冲击,降低气门传动链的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6.
非对称式N次谐波顶置凸轮型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OHC多气门配气机构常用的线型不对称的一种凸轮设计方法。采用调整系统矩阵的方法,设计出型线不对称的N次谐波凸轮,此设计方法实现了凸轮最高点处加速度保持连续和型线不对称的设计要求,改善了气门的综合性能,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一种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连续可变气门升程(CVVL)机构,气门升程可在0~9.5 mm连续可变,为该CVVL机构设计计算了凸轮型线和中间摇臂型线。利用GT‐Power对该机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在所有气门升程下,气门具有相同的开启、落座缓冲段,气门动力学性能良好;凸轮与滚轮接触应力偏大,分析了应力偏大的原因,并指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张斌 《汽车科技》2004,(6):9-12
提出一种由加速度积分求气门升程表,采用数值法反算并验证凸轮型线的设计方法,利用计算机编程进行设计运算,以顶置凸轮为例介绍该方法。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进行了柴油机配气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研究,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对配气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评价,构建了配气机构动态测试系统,进行了多参数同步测量试验.仿真模拟与试验测量结果表明:气门升程曲线连续光滑,最大气门落座速度小于许用落座速度,但落座瞬间气门加速度波动幅值较大,高速时气门落座有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高速发动机凸轮型线进行了“动力修正”,认为精确的“动力修正”方法应考虑系统的阻尼值和气门离座和落座的瞬时状态的影响。由此提出了严格的计算方程,来确定凸轮型线。文中还介绍了在袖珍机(PC—15D0)及微机上所进行的多项式动力凸轮设计程序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1.
顶置凸轮配气机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耿强  张云清 《汽车科技》2001,1(1):8-10,18
运用多体力学的方法对配气机构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采用数字多体程序的方法,建立了配气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除了得到气门的升程、速度、加速度外,还考虑了摇壁与气门之间的碰撞,以及摇臂支座的柔性。因此得到气门与摇臂之间的碰撞力,摇壁支座的柔性衬套的受力,气门弹簧力,凸轮轴支座反力,气门座反力及凸轮与摇臂之间的压力角等。为凸轮型线、摇壁形状和整个配气机的设计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降低汽油机部分负荷泵气损失需要灵活的可变气门机构,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依然面临压力波动和气门落座速度难以控制等问题。本文中通过调节节流阀开度使0~4 800 r·min~(-1)的气门升程在0~8.2 mm范围内连续可变,仿真探究了活塞直径对压力波动和节流孔径对气门落座速度的影响,并据此确定了活塞直径和节流孔径,试验研究了液压油温度对气门运动特性和气门落座速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适当增大活塞直径能降低系统工作压力并减小压缩波峰值,有利于降低压力波动,最终选取挺柱和气门活塞直径分别为17和14.5 mm,小于1.6 mm的节流孔径可使4 000 r·min~(-1)时的气门落座速度小于0.5 m·s~(-1)。转速不变,气门最大升程随节流阀开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相同节流阀开度,转速越高气门最大升程越大,节流阀开度越大,不同转速时的最大升程差异也更大。节流阀全关,液压油温度对升程的影响很小;相同节流阀开度,随液压油温度升高,气门腔压力和气门最大升程逐渐降低。气门落座速度对液压油温度不敏感,不同温度的气门落座速度方差仅为4.9%。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自行研制的电磁驱动气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了落座时气门产生的冲击应力,0.3m/s落座速度下,冲击应力峰值为51.63 MPa;分析了动质量、落座速度和气门侧偏角等参数对气门落座冲击的影响,其中气门侧偏角和落座速度对冲击应力影响显著。通过设计缓冲结构,气门冲击应力降低了50%,且落座速度越大,缓冲效果越明显;缓冲结构很好地抑制了气门的反跳,有利于降低气门精确控制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曾经1978年10月在汽车学会第二届年会宣读。讨论凸轮轴凸轮型线对发动机气门机构——一个长链状振动系统——的振动、噪声与可靠耐久性之间的关系.对一台顶置气门直列6缸φ101.6×114.3毫米汽油机的两种凸轮型线进行了比较试验,一种型线是原来的设计、组合摆线,另一种型线是新设计的正弦抛物线。试验时在摇臂上贴应变片、测量并记录其应力,然后把记录其应力的胶卷在投影放大仪上校正、放大,作粗略的定量分析。分析的结果与按单质量动力学理论计算值比较。本文计算了气门机构的自振频率,并讨论了提高此频率的方法。测量了气门机构噪声,并作频谱分析。对二种凸轮型线的噪声进行对比。用高速照相法研究了气门弹簧喘振。最后对二种凸轮型线的气门机构进行了在超速运转的拖动的发动机上100小时的可靠性试验。结果是新设计的型线在所有方面都比旧的好;并对气门机构的设计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机械式四连杆连续可变气门驱动机构,并完成了结构布置设计和第二凸轮型线设计.针对该连续可变气门驱动(CVVA)机构样机进行了试制安装,并在试验台上成功地运转到7 200 r/min,通过对不同控制轴转角下的气门升程和加速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该CVVA机构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对解放牌CA-10B发动机圆弧凸轮的分析1.解放牌CA-10B发动机的凸轮轮廓是由缓冲段加上四个圆弧(包括基圆)构成并左右对称的。由于凸轮轮廓曲率半径变化不连续,造成挺杆及气门加速度突变,加速度曲线不连续,因此不容易满足气门机构高速工作平稳性的要求。但是由于气门运动学参数选择适当,既有足够的缓冲段升程贮备,而且又有正加速度段宽度很宽,正加速度形状设计合理,所以在发动机转速n=3000转/分以下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动态气门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凸轮过渡曲线中的缓冲段及间隙圆。所谓缓冲段,就是在凸轮外形上用以保证挺杆克服气门间隙和静变形及其允差对配气相位影响的一个区段。为了获得足够大的气门开启时间断面和气门升程及最佳的气门运动规律、配气定时,在凸轮设计时,一般把气门的开闭点设在缓冲段内。在使用中,气门间隙过大和制造误差等,容易使气门杆倾斜提前落座而影  相似文献   

18.
CA6110AK与CA6110BK是在CA6110—1B柴油机的基础上进行强化的2种新机型,其标定功率由原117kW分别增加到125kW和132.5kW,但易产生气门断裂故障。介绍了气门断裂原因分析与改进,配气机构可靠性和动力学性能分析,凸轮型线改进。安装新凸轮、新弹簧及新气门的2台发动机200h可靠性试验后,配气机构无任何异常。  相似文献   

19.
(上接2008年第5期) b)凸轮轴 凸轮轴是配气机构中重要的驱动件,由它来按照配气相位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气门行程规律决定了凸轮形状,凸轮外形由基圆和行程型线2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0.
实测配气凸轮型线拟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拟合方案-高次多项式函数法和N次谐波逼近法的对比,表明用N次谐波逼近法拟合EQ6100型汽油机的进气凸轮型线更精确,拟合出的升程曲线与原设计升程曲线最大偏差小于0.002mm,得到的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均连续光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